03.04 小麥價格低,為什麼糧食販子不怕農民不賣麥子?

小張話三農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都知道,我國在小麥收購市場執行的是託市收購政策,因此,每年糧食收購的時候,從企業包括經銷商,都會參照國家的託市收購價格來制定自己的收購價格。比如,如果國家小麥託市收購價格是1.12元的話,那麼企業收購會去掉運輸、裝運等收購費用約0.02元,然後因為水分、雜質、容重的不同,會進行一定的扣量扣價,這樣,最終到農戶手裡的時候,價格自然就會低一些。

其次,我們知道,商品的價格是由市場供需決定的,小麥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其價格也和供需關係密切相關。一般來講,新糧下來後,往往是農戶集中賣糧的時間,由於大家都在這個時候賣糧,自然造成市場上供過於求,所以貿易商和企業在收購的時候,不需要進行提價競購就能收到足夠的糧源。當後期賣糧的少了,市場價格自然就會漲上來——這也是為何一旦農民賣完糧,糧價就漲的主因。

最後,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還在於我們的小農經濟,導致糧食種植過度分散,農戶賣糧時很難統一步調,糧價不高時,可能一個村裡有四十戶賣糧,但全國有近70萬個村子,即使有一半的村子都是四十戶賣糧,全國也有1400萬戶農民。

總而言之,目前糧價的高低和糧販子的收購價格有很大的關係,但最終決定價格走勢的依舊是市場因素佔主導作用。


每日糧油


小麥價格低,為什麼糧食販子不怕農民不賣麥子?

小麥的價格低,既表現在近兩年國家連續下調小麥最低收購價格水平,從2017年之前的三等1.18元/斤,已經下降到了2019年的1.12元/斤;也表現在糧販子直接從農民手中收購的價格更低,普遍要比託市收購價格每斤低5分錢以上,有的甚至每斤1毛左右。

截止目前,2019年產新麥正在收穫上市,從產區瞭解情況看,基層收購價格多在1元/斤左右,大多在1.0-1.05元/斤,但最近一段時間,隨著上市量的增多,價格在不斷小幅下降。預計到6月份,主產省小麥託市收購將會陸續啟動,各類收購主體如糧庫、加工企業等入市收購,也會帶動小麥市場價格逐漸企穩。其中,中南部如江蘇、安徽、湖北及河南的中南部等地區,很可能會啟動小麥託市收購預案,那麼小麥的收購價格也會穩定在1.12-1.14元/斤,測算農民的賣糧價格(非淨糧)將在1.04-1.1元/斤。

眾所周知,小麥的主要用途是口糧消費,即通過加工成麵粉之後進入食品領域。在往年,農村幾乎都有磨面的作坊,農民在賣糧上也會留一部分口糧。但這些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小作坊幾乎都沒有了,農民大多也不再存糧,而是將小麥全部出售,用錢買麵粉、饅頭等,或者直接用小麥到麵粉廠兌換。這或許就是糧販子不愁收不到糧食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糧小咖


以我的家鄉為例,現在很多農民收穫到新麥之後,第一時間並不是將家裡的小麥儲存起來,而是儘快的賣給糧販子及時變現,因為他們耗不起。

然後購買第二天或者是近期的車票,繼續回到城市打工掙錢,為自己的孩子,為自己的家人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繼續拼搏,而不是守在家裡,為了家裡那總共才幾千斤小麥的幾分錢的漲幅而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即便日後期小麥價格能夠漲一毛又怎麼樣呢?無非是小麥收入增加幾百塊錢而已,而如果趁這個機會外出打工的話,能夠獲取的收益要遠遠抵著幾百塊錢高多。

糧販子之所以不怕農民賣糧,主要還是由於他們更有實力,比農民更加耗得起。

畢竟並不是所有的農村家庭都有條件兒將自家的糧食儲存到價格高漲的時候再賣,而且對於一般的農活而言,即便是有這樣的時間,也缺乏這樣的場所條件,而對於有儲存條件的農民而言,大量的時間消耗在糧食身上也是一種浪費。

所以,糧販子在這種背景下,就好比是鑽了空子一樣,能夠儘可能地將農村的生產量員吸納到自己手下,然後儲存起來,在行情較好,價格走高的時候賣掉並從中牟利。

簡單來說,如果小麥收穫之後不立馬銷售的話,農民肯定要付出很大的成本,比如說時間成本和倉儲成本,對於一般的農村家庭而言,這就意味著浪費時間,而時間在當下就是金錢,很多農民為了守住這點兒糧食,在家不能外出務工的話,由此會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所以很多農民為了儘快地外出打工掙錢,所以在小麥收穫完畢不久,便將這些小麥全部出售給糧販子。這也是農民在選擇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所做出的取捨。

與此同時,由於種種原因,農民朋友很難對複雜多變的小麥市場行情有所瞭解,不知道什麼時候出售自己的小麥賣家更高,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將自家的小麥出手的最合理時間,有的時候甚至會出現糧食,放了很久,但是最終價格沒有上漲的尷尬局面,與其這樣的話,倒不如在小麥收穫不久就把糧食全部賣掉,然後不耽誤自己外出打工掙大錢。

農民缺乏抵禦糧食價格波動所帶來的影響,與此同時,很多農民現在也不具備大規模儲糧的條件和習慣,所以很多農民在糧食收穫之後不久便會迫於經濟壓力,或者是儲存壓力而變賣自家的糧食。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現在我國很多農村地區已經不靠重量來作為主要的經濟手段和增收途徑,外出務工已經完全取代傳統的務農收入,成為農民朋友日常生活中以及經濟的最主要來源,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農村老鄉常年在家務工,大小麥收穫之後不久便將家裡的小麥全部出售,然後繼續外出務工,由此帶來的經濟收入要比常年在家務工或者守著小麥價格上漲要更加的經濟和划算。





鍾情三農


小麥價格低,為什麼糧食販子不怕農民不賣麥子?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有三點原因:

第一,普通老百姓不知道小麥賣給誰價格更高,不瞭解最新的市場行情動態,只能被糧販子或者市場牽著鼻子走。所以,在新麥上市後不久,很多人便聽從周圍鄉親的建議,以當地的市場價格出售自家的小麥,至於說自己當時低價賣出的麥子最終價格能夠達到多少,糧販子從中能夠獲利多少,這些都和農民朋友無關了。

第二,普通老百姓沒有賣價更高的渠道。一般而言,新產小麥特別是優質麥非常受小麥臨儲收購以及用糧企業的歡迎,而且給出的價格還不低。可是一般的種糧農民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這些渠道。比如當年國儲收購價格較高的時候,農民朋友都去收購點門口排隊,隊伍甚至長達幾百米甚至上千米,很多地區出現了“賣糧難”的情況,雖然這些年這一狀況得到了有效地緩解,但是農民想要高價賣糧依舊是非常的困難。

第三點就是很多農民等不及,時間不允許。大家都知道,現在真正還堅持在老家常年種地的農民比以前少了許多,而外出務工已經成為他們乃至整個農村的最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所以,每年的麥收期間從工廠裡請幾天假,趕緊回家收麥,然後儘快賣掉變現,隨後就購買車票儘快趕回城市上班,沒時間和基層的糧食收購者扯皮。

說實話,現在很多農民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在新麥收穫後不久便把家裡的小麥賣給了糧販子,而且價格都不是特別高,而糧販子們經過儲存,烘乾或者其他工序,最終以低買高賣的方式賣掉這些從農民手裡收購來的糧源,要麼是以臨儲收購價格標準賣給國儲收購庫點,要麼就是以市場夠小的方式直接賣給用糧企業。但是不管是哪一種辦法,這些所謂的糧食貿易中間商的最終賣價都是要明顯高於普通老百姓的。反正現在種地也賺不了多少錢,對於很多每年還回家幾天收麥的人而言,幾畝地,幾千斤小麥的產值算不上什麼,更多時候只是一種情結和對於家鄉以及土地的眷戀把。


糧油市場報


小麥價格低,為什麼糧食販子不怕農民不賣麥子,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實際包含的內容卻很豐富;下面就來分析一下。

先從農民的角度來分析,農民收了麥子以後,為什麼不論價格高低都會賣掉。

在以前,糧食產量很低的時候,農民收的糧食除了留夠自己的口糧,幾乎所剩不多,那時候種地的收入很低,農民種地只為了吃飽肚子;現在,農民種地,雖然利潤微薄,但在種地之餘,會到外面打工,並且麥子的產量很高,家裡只會留下少量的麥子作為口糧,甚至有的農民覺得留作口糧麻煩,麥子一收下來,稍微涼曬一下,就會賣掉,他們不會在上面花費時間晾曬儲存管理,有那個時間,到外面打工掙錢倒更合算。

所以,現在的農民收了麥子以後,只要有人收購,不論價格高低,都會及時的賣掉,很少儲存起來,等著賣高價,或者不賣。

再從糧販子的角度來分析他們為什麼不怕農民不賣糧食。

糧販子掙的是差價,雖然國家有小麥收購的最低價格,但那是對糧食企業說的,很少有農民直接把糧食賣到糧食收儲企業,而是通過小販子的收購,來賣糧食;這樣一來,農民手中小麥價格的話語權,就掌握在糧販子的手裡。他們會根據小麥的含水量,品種,在計算出自己應得的利潤後,給出農民小麥子的價格,一般會比國家收購價,低0.05-0.1元每斤;如果農民覺得價格低了,要求太高價格,他們乾脆就不收購。但這樣的農戶很少,大多數的農戶經過討價還價後,糧販子稍微給的價格高一點,就出售了。

其實,糧販子還掌握了種麥子農民的心理:如果農民不及時的把收穫的麥子賣掉,儲存起來,不但需要花費時間,勞力來管理,並且這些小麥還會因為蟲害,鼠害等原因減少重量,即便等到小麥漲價再買,漲價也是很少的;付出的成本遠遠大於漲價帶來的利潤,許多農民看到了這一點,糧販子同樣也看到了農民的心理,所以,他們根本不擔心農民不賣麥子。

農民不賣麥子,對糧販子沒有什麼損失,但對自己卻有損失。所以,糧販子根本不擔心農民不賣麥子。

同意我的股ANDIAN,請點個贊;對您有所幫助,請多關注。謝謝!


老農說鄉村


小麥價格低,為啥糧食販子不怕農民不買糧,

對於這個問題,只有土生土長在農村的人。最有發言權。最能感悟到做農民的艱難。農民,從小麥播種到收穫。大概都有將近八九個月的時間。耕地,施肥,播種,凍灌,春灌,除草,打藥,到收割等等環節,歷時最長。土地,的確是農民賴於生存的基本條件。而土地上的農作物的收益,則是農民生活的最根本保障。

農民,除了家庭副業的一點微薄收入,再平時農閒打零工的收入,勉強的支撐全家人生活外,再無其他經濟生活來源,所以,農民唯一把希望寄託在來年的農產品收入上。

在農村生活靠的就是黃土地。善良本份的農民再沒有其他。可農民平時的家庭開支。也不是小數目,像孩子上學,農資,化肥,等基本都是靠借,或者信譽擔保賒欠而來的,等到了小麥受獲季節,除了自家家庭開支外,其他的開支。也來按約定給人家支付,雖然,農民不富裕。但善良守信誠實是農民天生的秉性。到了小麥收穫季節了,那怕小麥價格低,砸鍋賣鐵也得賣,因為。他壓不起價,丟不起人。為了生活,只能坼了東牆補西牆。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啊。天下最苦的是農民,雖然,小麥價格低,可農民也得忍疼割愛,為了生活,他只能把小麥賣了,轉換成人民幣,而維持家庭的運轉,盼了今年盼明年。一年又一年,日月輪迴。無可奈何。


用戶1389254


個人的拙見!物質因為人的需要而具有了價值,農民朋友種出的小麥,如果在自己的倉庫裡那隻能作為口糧飽腹而已!但農民不是遺世獨立的,他們也處在這個社會大分工的前提背景下。工業社會打破了小農的自給自足,他們的生活資料,以及這個社會發展延伸出來人的需求,農民靠自己已經無法滿足。農民創造的價值最直接的就是糧食(包含小麥),拿自己創造的價值換取社會一般等價物(即錢)來購買自己需要物質和精神資料!這是一個現代人的基本需求!

這裡面存在一個問題,現代農民大多除了種地之外有第二副業(雖然當前已經成為主業)但糧食的產量足夠全家的吃食。剩餘的糧食在儲藏期過長後會有變質及品質變差的問題!農民首先就會想到將多餘的口糧變賣!(因為第二年的口糧產量在當前社會環境下會基本不會巨大的變動)。

當前最嚴峻的問題是誰來種地!誰來保護基本耕地!誰來保護幾千年來最底層的農民!這是考驗我們這個民族最大的危機,十幾億的人口,如果糧食出現危機!那後果。。。。。。是不可想象的!!!!!


秋雨愈寒


俗話說貨賣當時不吃虧,即使小麥價格再低,但是對於大部分農民而言出於種種考慮還是要及時賣掉的,糧食販子之所以不怕農民不賣麥子也是看準了商機的。

現在農民基本專業種地的不多了,大多數都是務工為主,種地為輔,所以小麥基本上也不是大多數農民的主要收入。頂多算是一種副業了。管理上也都不怎麼精耕細作了,對於糧食產量高低也多不是太在意,對於糧食價格也不在是斤斤計較了。對於務工為主的人小麥收割時也大多數都還要請假,不但假期有限,而且每天經濟損失也都是要在100元以上,即使按照國家小麥保護價折算,也每天至少損失100斤小麥以上。再說,小麥剛收割,一般水分比較大,銷售時比較壓稱,同時即避免了晾曬存儲的麻煩,還減少了晾曬存儲的損失於費用。加之現在家裡留守的也多為老人小孩等,也更是不方便讓他們去存儲銷售小麥的,因此大部分農民都是在小麥收割後不久,甚至直接田間收購後就銷售了,雖然小麥價格方面比較低,些,但是出於自己其它方面的考慮來說大多數認為還都是很划算的。

對於糧食販子而言,他們也更是看準了當前農民怕麻煩,不願意在進行存儲,同時也更沒有充足時間 甚至能力去讓自己小麥達到國家收購標準而賣個好價錢,因此為了獲取更多利潤,對於農民小麥價格則還會進行壓質壓價,而在銷售時,又多會利用當前市場銷售潛規則,甚至以次充好,混水摸魚或裡外勾結等獲取較高小麥差價,加之商販們又多有一定存儲能力進而敏銳市場判斷能力,因此更是會在農民集中出售時大量低價收購,高價時再擇機出售,獲取高額利潤。

另外,農民銷售小麥時還普遍存在賣跌不賣漲的心理,加之上述自身各方面因素影響,即使小麥收割後價格再低大部分也都還是要及時出售的,這也正是晾曬販子不擔心農民不賣麥子的主要原因。


農業植保管理技術110


今年的小麥保護價是1.12元/斤,小麥收購價格的波動範圍在1.11-1.15元/斤之間。小麥、大米等糧食價格為什麼不會出現大漲的現象?


我們都知道糧食是我們平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一份飲食消費,可以說糧食的地位是僅次於空氣。糧食在我們人類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人類的生存是需要糧食來支撐的。

如果糧食的批發價格上漲幅度大,同時又有中間商利潤、搬運人工等成本。而最終小麥銷售給消費者的價格會更高。我們每天都會消費一定的糧食量。如果糧食價格太高,很多家庭是消費不起的。


這時候可能會有很多外出務工的農民都會回家鄉種植糧食吧。如果糧食市場過於飽滿的話,糧食價格就會急驟下跌,然後就會出現滯銷的情況。而農民在短時間內又消化不完大量的糧食,糧食在儲存時又會損耗,如果不賣糧食又沒有經濟收入,這時候就會浪費糧食和影響農民生活質量。這樣就會有一個惡性的循環,所以糧食價格一般都不會太高。但是為了保護農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所以每年都有糧食的保護最低價格。

小麥價格低,為什麼糧食販子不怕農民不賣麥子嗎?

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以種植糧食為收入,今年小麥的國家保護價格是1.12元1斤。而那些主產小麥區河南、安徽、山東等地都是以大規模種植小麥,所以按總收購量來算的話,這個價錢還是不錯的。農民還是會得到不錯的利潤。而且儲存小麥時間越長,就會損耗更多小麥,農民損失更重。

農民大規模的種植小麥,就是為了賣小麥賺錢,基本上每年的小麥批發價格都是差不多的。所以農民種植小麥就是為了賣小麥賺錢。而且有一些家庭是世代農民。他們以種植小麥為經濟來源,可以說種植小麥是他們的事業。



農民不賣小麥的原因,除非他種植小麥的主要目的是自給自足。

舉個例子,廣西受非洲豬瘟影響。豬價低到慘不忍睹,難道養殖戶會不賣生豬,然後把豬供著,留著自己吃嗎?


三農天地


由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宏觀經濟調控,導致農產品價格持續走低。價格持續走低,為何糧販不怕農民朋友不種或者不賣呢?原因可歸納如下:1、不管價格再低,農民朋友會照樣種地種麥,這就是農民朋友的土地情結,就是說農民朋友對土地是有感情的。見不得土地荒蕪。2、中國幾千年來,歷史證明,我們什麼都可以缺,但是不能缺糧,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所以價格再低,還是會種糧食。3、不管價格再低,我們農民朋友哪怕不賺錢,糧販子還是會賺到自己的錢,哪怕利潤低一點,糧販子通過自己的渠道,手段照樣能生存下去。4、這也是經濟發展的一種規律,物流環節是最賺錢的一個環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