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破解壓條機困局!工信部:醫用防護服壓條機保有量已達4300臺,一天可生產防護服60萬件

針對急缺物資醫用防護服生產最大的瓶頸——壓條機,工信部3月4日介紹,截至3月3日,中國已新生產壓條機大概1200臺,近期大量衝鋒衣、雨衣等服裝企業通過轉產代工或者轉讓出租等方式盤活壓條機近2000臺。目前,醫用防護服生產企業壓條機的保有量達到4300臺,按單臺每天能生產150件的生產效率來計算,能為防護服生產企業提供大概60萬件的生產能力。

他指出,目前,醫用防護服的生產供應已經由十分緊缺轉為能夠滿足需求。每日工信部協調保障湖北地區防護服的數量達到了25萬件,已經連續十幾天超出湖北地區的需求。目前疫情在全球多個國家出現,部分地區防護物資也出現了緊缺,中國是防護服生產的大國,將鼓勵國內防護服的生產企業積極對接國外需求,按相應標準規範生產出口。

破解壓條機瓶頸,已階段性地滿足防護服生產需求

醫用防護服是一線醫務人員的必備物資,壓條機是為防護服增加一條密封條,使防護服達到醫用標準的設備。

在3月4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羅俊傑指出,疫情發生以來,醫用防護服的需求急劇增長,目前依然還是保供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壓條機則是醫用防護服保供的最大瓶頸,因為很多壓條機企業都是中小微企業,大多數員工都放假回家,其新增產能成為了最大的卡脖子的問題。

為此,工信部一手抓企業的復工復產,一手抓調配管理,供求關係已從2月初的極度緊張到2月中旬基本平衡,再到現在已經到了充分供應的階段,保障了醫用防護服的源源不斷、持續增產的需要。

在復工復產方面,首先要做好現有產能的利用,在迅速摸清全國較大壓條機企業底數的情況下,工信部會同廣東、浙江、山東等地的地方政府組織企業,特別是相關的零部件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情況下復工復產。

同時,各方還共同做好了相關人員、原輔料、運輸等全要素保障,為了切實加強這項工作,工信部在春節期間派駐機關幹部赴廣東作為駐企特派員,在一線現場協調。

“在此期間,很多優秀的民營中小微企業表現很突出,有家國情懷,比如廣州高科、青島羅源等一些企業開足馬力加班加點,他們的員工都是在假期第一時間返崗復工。截至3月3日,現在新產出的壓條機大概1200臺,應該說這些企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羅俊傑指出,

另一方面,國資委也支持央企在壓條機上新增產能,比如國機集團、通用技術集團、兵器裝備集團、中船集團等都響應號召,新研製生產壓條機,短短半個月時間,已經生產了大概360臺。

“應該說,這個數量還不足以保證防護服增產擴產的需要,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用多條腿走路,採取盤活壓條機存量的舉措。”羅俊傑稱。

他表示,工信部也向社會發出了倡議,徵集相關的壓條機信息。很多服裝企業,比如做衝鋒衣、雨衣,包括賬篷的生產企業,通過轉產代工或者轉讓出租其設備等方式來支持這項工作。通過這些方式也盤活了壓條機近2000臺,極大地提升了防護服生產的能力。

在調配管理上,鑑於2月初極度短缺的情況,工信部實行了全國統一調配,全力保障湖北武漢的需要,以及防護服重點企業的需要。

“目前通過各種渠道、各種途徑,醫用防護服生產企業壓條機的保有量達到4300臺。如果按照一般的生產效率,按單臺每天能生產150件的生產效率來計算,我們能為防護服生產企業提供大概60萬件的生產能力,應該說壓條機的供應已經階段性地滿足了醫用防護服生產的需要。”羅俊傑說。

防護服供應從“十分緊缺”轉為“能夠滿足需求”

他介紹,通過動員企業復工復產,支持企業擴產擴能,加強人員、物資、運輸的保障協調,中國防護服的產能和產量得到了快速的增長。目前,防護服的生產供應已經由十分緊缺轉為能夠滿足需求。

“每日我們協調保障湖北地區防護服的數量達到了25萬件,已經連續十幾天超出湖北地區的需求。”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曾介紹,武漢1月底提出的需求是每天10萬件醫用防護服,而彼時符合中國標準的產能許可的只有40家企業,分佈在14個省,總的生產能力每天只有3萬套,此外,中國還有每天5萬套不合中國標準的出口產能。

羅俊傑指出,當前疫情防控仍處於吃勁的階段,防護服的生產供應仍不能放鬆。下一步,在充分保障湖北地區需求的同時,要兼顧全國其他地區的防控需要,同時將引導企業注重疫情形勢的變化,增強生產柔性,確保產品質量按需組織生產,提升有效供給能力。

此外,他表示,目前疫情在全球多個國家出現,部分地區疫情在加劇,防護物資也出現了緊缺的情況。中國是防護服生產的大國,中國也鼓勵國內防護服的生產企業積極對接國外需求,按相應標準規範生產出口,為全球共同抗擊疫情做出貢獻。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