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2019,5G這一年

時間是抓不住的流沙,不經意間21世紀10年代就要過去了。還剩幾個小時,我們將告別2019,迎來2020。回顧通信這一年,毫無疑問5G是最火的關鍵詞。這一年的5G發生了哪些大事?


商用搶跑


掐好了時間,剛好比美國提前1個小時,就是那麼氣人,2019年4月3日,韓國三大運營商發佈5G商用,這讓韓國成為了全球第一個規模商用5G的國家。


隨後,美國、英國、瑞士等多個國家的運營商陸續發佈5G商用。我國三大運營商也於10月31日正式宣佈5G商用。截至12月,全球至少已有56家運營商推出了5G服務。


韓國不僅搶跑5G商用發佈,在5G網絡建設和用戶發展方面也是一馬當先。截至12月,韓國已部署5G基站18萬個,發展5G用戶數達500萬。而反觀與韓國爭搶5G首發的美國,目前5G基站建設數量不過1萬多個,果然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而我國5G儘管商用發佈較晚,但網絡建設速度也是驚人的。根據工信部透露的信息,截至12月23日,我國已開通5G基站數12.6萬個。“基建狂魔”可不是浪得虛名的。


美國打壓


如果AI是新“電力”,那麼5G就是電力的傳輸和分配基礎設施。5G是未來智能社會的關鍵基礎設施。沒有人知道5G的未來是什麼樣子?但2G、3G和4G時代的經驗告訴我們,誰要是在新一代移動網絡競賽中取得先發優勢,就有可能率先孵化出影響全球的創新應用,佔據產業制高點,比如2G時代的諾基亞,3G/4G時代的蘋果和谷歌。


美國有過2G落後的教訓,也嚐到過4G應用領先的甜頭,如今5G來了,他們當然不想錯過,早在2017年就提出了5G要領先。


但現實與理想總是南轅北轍,由於通信基礎設施薄弱、網絡建設障礙多、人工成本高、缺中頻段等原因,美國5G在商用發佈上雖然搶了先,但實際部署進展卻很緩慢。


列舉一組驚人的數據:在4G時代,中國的基站數量(宏站+微站)是美國的14倍以上,網絡密度(小區數/1000人)是美國的3倍以上,但美國運營商的OPEX成本是中國運營商的18倍以上。(數據來源:newstreetresearch)


可以說,中國通信業以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建設和維護著全球最龐大、最複雜的移動通信網絡。


美國慌了。就咱這點效率和中國速度怎麼比?商用部署怎麼領先?估計會被甩出幾條街吧。


還有一點令美國沮喪的是,美國已經沒有了移動設備商,而中國的設備商已全球領先。


開始耍橫了。今年5月美國把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妄圖以一國之力打壓一家企業。


可惜,槍林彈雨中成長起來的華為沒有讓美國得逞。看今天華為發佈的新年致辭:


2019年,對華為來說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在美國政府的打壓之下,全體華為人迎難而上,共克時艱,聚焦為客戶創造價值,預計全年實現銷售收入超過850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8%左右。儘管沒有達到年初預期,但公司整體經營穩健,基本經受住了考驗。


第四大運營商


伴隨著5G時代到來,“第四大運營商”也浮出了水面。


2019年6月6日,在這個數字非常吉利的日子,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了5G商用牌照。


這意味著中國正式進入5G時代。也意味著中國廣電正式成為5G時代的第四大運營商。


據透露,中國廣電將採用700MHz+4.9GHz混合組網,用700MHz做基礎覆蓋層、4.9G做補充覆蓋和容量層的方式建設全覆蓋的5G網絡,並採用SA獨立組網以支撐全業務發展。


事實上,“第四大運營商”並非“中國特色”。


美國也在醞釀第四大運營商--Dish。Dish與中國廣電有很多相似之處,其前身是一家衛星廣播服務提供商,手上也握有大量的600/700MHz低頻段資源,也計劃採用全雲化SA獨立組網。


還有一個通信業的新星是日本第四大移動運營商--樂天移動,其隸屬於日本電子商務巨頭樂天(Rakuten),前身為一家虛擬運營商。


2019年1月,樂天移動平時一聲吼震動了全球通信界。這家新晉運營商正式對外公佈,將建設全球首張端到端的全虛擬化的雲原生的移動通信網絡。這意味著核心網和接入網均將採用通用硬件和虛擬化基礎設施,意味著這家運營商要徹底和傳統CT說再見,全面邁入IT和雲的世界。這種部署方式也是對傳統電信設備市場的一次全面顛覆。果然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可不要小看了這些“第四大運營商”,且不談他們會帶來怎樣的創新顛覆,僅從市場競爭的格局看,想一想,通常一個市場設立三大運營商還是四大運營商,決策者們是深思熟慮小心又謹慎的,因為四家運營商帶來的市場競爭激烈程度,絕非是數字上加一那麼簡單。


共建共享


真是奇了怪了,一邊在成立第四大運營商,一邊又在共建共享,電信業究竟要搞哪樣?


2019年9月9日,又是一個數字吉利的日子,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官宣,我們將在全國範圍內合作共建一張5G接入網絡。意思就是,核心網還是各建各的,但5G無線接入網共建共享。


中國聯通在公告中表示,共建共享有助於降低5G網絡建設和運維成本,快速實現5G網絡覆蓋和服務能力。


聯通和電信共建共享其實也折射出了全球電信業的共建共享趨勢--從無源共享發展到有源共享。


過去的鐵塔模式,主要只是鐵塔、站址、機房等配套資源共建共享,稱為無源共享;而有源共享指基站有源設備共享,頻譜資源共享,乃至整個無線接入網(RAN)共建共享。


就在電信和聯通宣佈5G共建共享之前,跨國電信巨頭沃達豐也宣佈了一件大事--剝離鐵塔資產,成立歐洲最大的鐵塔公司,並以此為契機,擴大共建共享從無源共享走向有源共享,以加速5G建設,優化成本和投資。


直白點說,下滑的收入增長,更高的建網成本,以及越來越快的更新換代速度,倒逼了運營商之間的網絡共建共享。


事實上,為了降低成本,共建共享正跨出行業邊界不斷延伸。比如,運營商或鐵塔公司正與電網公司合作,以充分利用豐富的電力塔、電線杆、變電站等站址資源建設5G網絡;與市政等相關單位合作,以充分利用路燈、交通信號燈、公交站牌等社會資源來建設5G基站;與企業、工廠、商場等合作共建共享室內系統。


芯片與終端


全球5G之所以發展那麼快,除了網絡設備就緒,還要歸功於芯片和終端的成熟。


早在2019年2月之前,高通、華為、MediaTek、英特爾、三星和紫光展銳相繼發佈了5G基帶芯片。2019年4月後,隨著全球運營商陸續商用5G,三星、華為、MediaTek、高通先後發佈了5G SoC芯片。得益於5G芯片的推進,5G終端發速度遠遠快於當年3G/4G商用前後終端的發展速度。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80款5G終端發佈。而5G終端的快速普及,也必將進一步推動5G網絡的建設速度。


SA還是NSA


5G這一年爭論最激烈的,當然少不了SA還是NSA?


其實這些爭論完全沒有必要,NSA和SA不過是5G的兩個階段。NSA依託於4G,沒有5G核心網,而SA從核心網到接入網從頭到尾都是全新的5G。NSA聚焦eMBB場景,而SA面向全業務。在5G早期,由於SA標準和產業還沒成熟,運營商當然選擇NSA,比如韓國和美國最先啟動5G商用,採用的就是NSA。而隨著5G發展推進,NSA向SA升級是必然的趨勢,比如韓美運營商均計劃在2020年升級到SA。我國三大運營商也同樣如此,均以SA為目標網絡架構。


R17標準立項


如果說以上講的是5G的過去,現在我們就要聊聊5G的未來。


2018年6月,5G首版標準R15凍結;到2020年上半年,5G第二版標準R16也將凍結。那麼,接下來,5G將又走向何方?


這就來到了5G的下半場:R17、R18。


2019,5G這一年


2019年12月9-12日,在美麗的西班牙錫切斯海灘小鎮舉行的3GPP RAN第86次全會上,3GPP確定了包含R17的30多個研究和工作項目。


R17引入了一些新技術,包括允許手機之間直接相互通信的Sidelink、頻段高達71GHz的5G、以改進eSIM標準的Multi-SIM、支持NR/NB-IoT/eMTC的衛星網絡、更精準的5G定位、支持更多物聯網應用場景的NR-Light、XR、5G設備節能等。


R17還進一步增強和完善了R15、R16技術,比如:IAB(集成接入和回傳)、DSS(動態頻譜共享)、MRDC(多無線雙連接)、FeMIMO(進一步增強MIMO)、覆蓋範圍擴展等。


簡而言之,R17不僅進一步完善了5G技術,還將進一步擴大5G應用創新範圍,比如它將通過NR-Light開創新的設備類型,將5G帶入衛星等新領域,並使得5G初期提出的大規模物聯網和關鍵任務服務願景逐步走進現實。


5G的未來看R17。

5G的明天看2020。


老鐵們,新年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