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在易學應用中,如何巧妙記憶天干地支?

在易學應用中,天干和地支是必備工具。

天干在天以十數來循環,地支在地以十二數來循環,天干與地支相配以六十數來循環。

如果僅僅以為天干和地支只是些中文數學符號,那就大錯特錯了。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又對天干、地支賦予了五行的屬性,這樣就變成了一個指代時空的結構。

天道左旋,地道右旋,在洛書上,陽數以三左行(奇數乘三順時針無限循環),陰數以二右行(偶數乘二逆時針無限循環)。

在易學應用中,如何巧妙記憶天干地支?

與此類似,按天地交感的原則,天干陽數要與陰偶發生聯繫,地支陰數要與陽奇發生聯繫。在各種易學應用中,果然有這個規律。

一、天干與偶數發生聯繫主要體現在天干合化

十天干兩兩合化,就成五行,相當於除二的關係。合化就是數相加的關係。在河圖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十為中宮土。

用河圖來解釋天干合化的秘密。一為道之宗,六為形之祖。將一六跟中宮五十互換,因為水土同根,一六在中表示天地之中(遁一遁甲),如下圖。

在易學應用中,如何巧妙記憶天干地支?

互換後,除中宮外,縱橫四數相加都是二十四。表示天用二十四小時,地用二十四方。同時形成天干合化的關係。

合化即數相加,在河圖中,中宮相加得十五取五為土,北方一六相加成七為火,東方三八相加成十一取一為水,南方二七相加成九為金,西方四九相加成十三取三為木。

這樣甲一己六去中宮就合化成土,戊五癸十到北方合化成火,丙三辛八在東方合化成水,乙二庚七在南合化成金,丁四壬九在西合化成木。

一六入中,天干合化,在洛書九宮中也可印證。一入中宮,不管是順逆飛,所有對宮皆合一,代表一元復始。

在易學應用中,如何巧妙記憶天干地支?

二、地支與奇數發生聯繫主要體現在三元三合

地支十二個,在易學應用中經常把它們分成三組,這就是三元。三元,在有的地方叫上中下三元,有的叫天地人三元。

比如在奇門遁甲中,五日為一候,正好一甲子六十個時辰,所以五是為一個單元,叫"五日換一元"。在一氣中,前面五日叫上元,中間五日叫中元,後面五日叫下元。

三元與天干、地支配合很有規律,每元第一日的天干,不是甲便是己(一六共宗)。每元第一日的地支,上元為子、午、卯、酉(四正),中元為寅、申、巳、亥,下元為辰、戌、醜、未。

所以上元就是甲子、甲午、己卯、己酉,中元就是甲寅、甲申、己巳、己亥,下元就是甲辰、甲戌、己丑、己未。知道第一日的天干地支,後面的就依次類推,這樣就化繁為簡了。

在易學應用中,如何巧妙記憶天干地支?

在堪輿中,三元更是赫赫有名。在二十四山中,與八幹四維相配合,十二地支也分為天、地、人三元:子午卯酉四正為天元,寅申巳亥為人元,辰戌醜未為地元。天地人剛好對應上中下元。

辰戌醜未在地元,地中有庫,在十二長生中又為四大墓庫。相應的,在十二長生中,對應陽幹,子午卯酉為帝旺,寅申巳亥為長生。對應陰乾就相反。

根據十二長生的長生、帝旺、墓庫,就能形成三合,比如壬水長生在申、旺於子、墓於辰,所以申子辰合水。與此類推,寅午戌合火,巳酉醜合金,亥卯未合木。

在易學應用中,如何巧妙記憶天干地支?

當然上面是陽幹甲木、丙火、庚金、壬水的三合,陰乾乙木、丁火、辛金、癸水的三合就是按五行相生的規律。

比如乙木反而是火的三合(午寅戌),丁火因為隔土取金(酉巳醜),辛金是水的三合(子申辰),癸水是木的三合(卯亥未)。

陽幹順行,陰乾逆行,上面正是印證了陳摶的說法,陰乾為陽乾的餘氣。好了,記得天干合化和地支的三元三合,是不是就能把天干地支用得滾瓜爛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