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离开雍正皇帝,为何没有投奔年羹尧,而选择了李卫?

忠肝义胆岳老三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雍正王朝》,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康熙的四皇子胤禛为了争夺皇位,委托年羹尧在江南寻访到了一位谋士——邬思道。这位邬思道邬先生有房杜之才,最擅长猜度人心,一直替胤禛出谋划策,将他送上了皇位。

胤禛登基后,按一般人的想法,邬先生功勋卓著,应该入朝为官,安享荣华富贵。然而邬先生却主动提出自己不适合做官,并给出了三个理由:

第一,自己是残疾之人,在庙堂之上有失体统;

第二,自己曾是犯罪之人,曾被康熙下旨捕拿;

第三,自己会的都是阴谋之术,皇帝行事则要光明正大,而且自己早已耗尽心力,不堪再用。

最终邬先生提出要“半隐”,也就是找一个官员,做他的师爷。

为什么邬先生不愿为官,一定要半隐呢?其实这是邬先生的全身保命之策!

虽然胤禛与邬先生两人相处融洽,互为知己。但是胤禛在登基之后,其实已经对邬先生起了杀心!这一点在电视剧中没表现出来,但是小说中写得明明白白。

胤禛也不禁黯然,他今夜要下毒手灭口,原是听了文觉的警告,外边允禩党羽如林,政局不稳,放着周用诚一干人无法处置,日后将雍邸的事兜出来,正好给允禩借来推波助澜所以打算喝酒之后,下半夜动手全部处死。(《雍正王朝》第五十二回)

因为邬先生一直给胤禛出谋划策,知道他太多秘密了。而雍正作为皇帝,必须是光明正大、清清白白、高尚伟大的人,所以他就要把自己的污点全部抹去。

对这一点,邬先生早就心知肚明,因为他知道雍正是个心狠手辣的人:

四爷豺声狼顾,鹰视猿听,乃是一世阴鸷枭雄之主……(《雍正王朝》第五十二回)

邬先生知道,与平常人交,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但是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现在胤禛已贵为天子,邬先生必须想出一条存身保命之道,那就是半隐。

半隐之后,邬先生不会再从政,而且将永远处在雍正的监视之下,绝不会泄密。俗话说,人非草木,岂能无情?雍正想起这十几年两个人的交情,一颗心变得柔软了,便放过了邬先生。(其实在小说中,半隐是雍正提出来的,不是邬先生提出来的)

邬思道这番言语,其实已表明永不从政,永不泄密,想起十几年知遇之交,朝夕赞襄,吟诗论文,这些情分也难一古脑儿付诸东流。(《雍正王朝》第五十二回)

邬先生不愧是擅长猜度人心,他摸准了雍正的心理,得以活命。

邬先生选择了半隐,为何没有去投靠位高权重的年羹尧,而是去了李卫那里,并由李卫介绍给了田文镜呢?

邬先生万万不敢投靠年羹尧,因为年羹尧劣迹斑斑,证明他实在不是个令人放心的人。

当年胤禛密令年羹尧去江夏镇捉拿任伯安、刘八女,搜查《百官行述》。没想到年羹尧将刘八女满门良贱和江夏镇驻防官兵全部杀死,将刘八女的家财据为己有,然后一把火将江夏镇烧成白地。

这件事暴露出年羹尧狂妄不羁、任性妄为、难以驾驭的弱点。所以胤禛把李卫派到了年羹尧身边盯着他。

后来十四阿哥推举年羹尧做陕甘总督(其实此事是四阿哥与十四阿哥做的交易),年羹尧不知这是四阿哥胤禛的安排,回京后先去找了十四阿哥,而不是去四阿哥府上请安。

这件事让胤禛明白,年羹尧并不是个绝对忠诚的人。为了拉拢年羹尧,胤禛娶了他的妹妹年秋月。

不过年羹尧毕竟是胤禛手下最有本事的人,胤禛一方面提防他,一方面还得用他。胤禛登基时,年羹尧手握兵马粮草,帮他看住了十四阿哥胤禵。

邬先生一肚子阴谋诡计,擅长洞察人心,如果他去了年羹尧那里,雍正还能睡得着觉吗?

所以邬先生绝对不会去年羹尧那里,一方面他知道年羹尧这个人早晚会出事,一方面他也不敢让雍正皇帝有所怀疑猜忌!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雍正王朝》。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梦露居士




首先,我们看一下邬思道离开雍正皇帝的原因。在雍正王朝中,邬思道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物,比当年的诸葛亮、刘伯温还强悍。雍正皇帝与其他兄弟博弈的时候,邬思道屡屡帮雍正皇帝解决问题,为雍正皇帝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年羹尧、李卫等人对邬思道毕恭毕敬,就连老十三胤祥也非常尊敬邬思道。不过,在雍正皇帝上台之后,邬思道却选择了离开。因为,自己知道的事情太多了,雍正皇室上台之后,参与夺嫡的手下们都被除掉了。



邬思道选择离开,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但他没有逃跑,而是投靠了雍正皇帝的心腹李卫,表示“自己仍在雍正皇帝的监视之下。” 在邬思道离开雍正皇帝的时候,其实有一个非常好的选择,那就是年羹尧。当时,年羹尧已经出任了抚远大将军,负责统帅20多万军队。但邬思道没有选择年羹尧,而是选择了担任陕西布政使的李卫。由此可见,邬思道并不看好年羹尧。年羹尧的问题很多,年羹尧这个人狂傲、嗜杀,而且参与了很多机密。对于这样的人,雍正皇帝早晚必须除掉。



更何况年羹尧已经位极人臣,自己如果投靠年羹尧,根本得到不什么好处。年羹尧一旦垮台,自己也会受到牵连。后来的事实证明,年羹尧垮台之后,牵连了一大群人。在邬思道刚刚进入王府的时候,年羹尧就看不惯邬思道,只是碍于雍正皇帝的态度,不得不尊敬邬思道。 与狂傲的年羹尧相比,年轻的李卫要靠谱得多。李卫进入王府的时候,只有10多岁。由于邬思道的作用越来越大,李卫对邬思道毕恭毕敬。包括让李卫外出为官,也是邬思道向雍正皇帝建议的。



在邬思道看来,李卫是一个潜力股,最少能够保证自己衣食无忧。由于李卫是雍正皇帝的心腹,自己投靠了李卫,也是向雍正皇帝表示“自己没有逃跑。”李卫从陕西布政使升为江苏巡抚的时候,为了帮助河南巡抚田文镜,邬思道曾经暂时留在了河南。田文镜是一个清官,同时而是一个刻薄的酷吏。田文镜虽然是雍正皇帝的重臣,但并不了解邬思道的重要性,准备按照其他师爷的标准,一年付给邬思道300两的工资。



鉴于田文镜的态度和实际情况,邬思道感觉自己没有什么作用,随后离开了河南,重新投靠了李卫。在离开田文镜之前,邬思道曾经前往西北战场,帮助年羹尧确定青海蒙古骑兵的准确位置。重新投靠李卫以后,此时的李卫正在为摊丁入亩的问题发愁,邬思道又帮了李卫很大的忙。但有一个非常尴尬的情况,邬思道离开雍正皇帝之后,曾经又与雍正皇帝再次见面的机会,可是邬思道总是躲着雍正皇帝。作为雍正皇帝的心腹谋士,邬思道了解雍正皇帝的阴暗面,因此一直不愿意见雍正皇帝。在电视剧中,邬思道后来消失了,没有任何的消息,这是一个很大的谜团。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日尧居


明白告诉你,我就是专门回来找你的

康熙去世当晚,传位于雍正,当晚局势十分的凶险,虽说各位大臣已经三叩九拜承认自己的皇位,但毕竟局势还不是很稳定,雍正应该坐镇朝中稳定局势才对。但雍正却急匆匆的返回到府中,第一句话就是问邬思道在哪。见了面之后,雍正对邬思道假惺惺的说,自己今晚不该回来,应该在宫中守灵才对,但奈何宫中局势尚不明朗,就回来略住一下,顺便来看看你。此时邬思道的表情微微变了一下,顿时觉得后背发凉。雍正的意思再明显不过,我就是特意回来专门找你的。


危机重重,稍有不慎,性命将不保

雍正在没当皇帝之前,对邬思道是十分的信任,但当上皇帝后,这份信任就立马开始转变为猜忌。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做上皇位的,使用的那些阴暗手段,做的那些见不得光之事,邬思道是最清楚不过,自己在他面前就像没穿衣服一样。如今身为九州之主,一国之君,自己的头顶就是正大光明,自己的阴暗面怎么可能让第二个人知道。邬思道多聪明的人,瞬间明白雍正的用意,知道今晚将是十分凶险的一夜,稍有不慎,将性命不保。


邬思道的“三不可用

对于往后的身份,雍正看似无奈的说自己会慢慢安排的时候,邬思道就立刻就说自己根本就不是为官之人,继而提出“三不可用”:臣是个残疾之人,历朝历代也从来没有一个残疾之人在朝廷当官的,我若当了官,岂不是坏您皇上的圣德啊;臣本是先帝朝的罪人,如今皇上您继承大统,还赐官给我做,明显是说你老子做的不对嘛;臣虽然有点小才,但我是阴谋为体,而皇上您呢,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啊,用的大臣也都是正大光明之臣。况且,我在您身边待了十几年了,那点才气早就用完了。


为了保全性命,提出半隐的要求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邬思道继而提出半隐的要求,既能让皇上您找的到,自己又不会饿死的地方,说完泪流满面,雍正眼睛也犯了红,对邬思道的杀心也就消散了。邬思道知道雍正害怕自己投靠到敌方的阵营,比如一直对皇位不死心的“八爷党”,如果老八得了此人,自己的这位皇位十有八九不保。半隐,则可以说是最合适不过了。

为何没有投奔年羹尧,而选择了李卫?

第一:邬思道十分的清楚,年羹尧早晚要闯出大祸,自己跟着他迟早要受连累。此前年羹尧屠杀江夏镇的时候就看出来了,当时对他还有一句评价:此人杀伐果断。而且当初年羹尧所得财物没有向雍正汇报,经自己的提醒,才在年羹尧身边安排个眼线,此人就是李卫。

第二:当初老十四被任命为大将军王的时候,为了牵制老十四,雍正就准备让年羹尧去当陕甘总督一职,负责粮草。谁知年羹尧进京入职的时候,雍正不知道这个事,还是李卫告诉的。年羹尧到京后,去见的第一个人不是自己的主子雍正,而是去见了老八,这让雍正十分的生气。雍正本来就对年羹尧有了提防之心,邬思道这种聪明的人一旦投奔年羹尧,这两个人在一起,时间一久,雍正估计会整晚睡不着觉的。



第三:李卫虽然是叫花子出身,但心地善良,对人没有坏心思,更重要的是李卫深得雍正的信任,自己的情况李卫随时可以向雍正汇报!


第四:秋月是年羹尧的妹妹,雍正知道邬思道和秋月两人两情相悦,但是最后秋月还是被雍正纳了妾,邬思道对这件事看的十分清楚,知道秋月迟早是雍正的人。但如果自己去投奔年羹尧,即使自己对秋月已经放下,但雍正可不会这么认为,避嫌也是其中的原因。

结语:邬思道虽然是个虚构之人,但正因为他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九子夺嫡”的残酷和血腥,此人在剧中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就要面临兔死狗烹的局面。


灯下萤火学历史


导读:皇四子胤禛得以有惊无险地接过大清皇位以后,为了维护皇帝形象,第一件事就是要除掉掌握了自己太多负面信息和阴谋使用的“智囊”邬思道。但邬思道到底是“大智近妖”的人物,一番“功成身退,绝不留恋”的说辞和一个能够让雍正皇帝严密控制和监视自己的“半隐”计划,让雍正皇帝暂时对自己放下了杀心。

所以,用“半隐”计划侥幸脱离虎口的邬思道,在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以后,也并没有落得一个轻松的状态,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再次唤醒雍正皇帝对自己的生杀予夺。

于是,邬思道离开京城、离开雍正皇帝之后的目的地选择,就至关重要!


在邬思道的“半隐”计划设定中,有这样的说明:

“第一,臣孑然一身,身无分文,倘若全隐,必然饿死;第二,臣和皇上君臣遇迹十几年,一朝离别,皇上一定会想念臣的,臣也一定会想念皇上的!臣若全隐了,万一皇上想起臣来,却找不到臣,臣心何安呐。因此,臣想找一个既能吃饭,又能让皇上找到臣的地方,半隐起来。既使臣在有生之年有所依靠,又全了我们君臣这段恩遇。”

如此合情合理、不容辩驳的“半隐”计划,再加上邬思道在这句话以后的哭腔,雍正皇帝能够对邬思道暂时放下杀心,也是人性所致、君臣情感使然。

这里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邬思道将原本用以自称的“邬某”改成了以“臣”自称。

邬思道为何刻意改变自称?

这也是邬思道用以“自我救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邬思道用以和自己“半隐”计划的相互呼应。

“邬某”乃系孑然一身、独来独往乃至被皇四子胤禛封为座上宾客,略带自豪的自称;而“臣”的自称,则让邬思道充分表明了对昔日“亦徒亦友”之雍正皇帝的充分尊重,还表明了不会远离雍正皇帝,始终做雍正皇帝臣子的打算。

为何将这个自称单独拿出来说明,这和雍正皇帝刚刚接过皇位,对于“我”和“朕”的自称之词使用还不习惯一样,自称乃系一个人出自下意识的心理表现,能够直接探知一个人心里真实的想法。

邬思道对于自称的精确把握和变换,也很大程度上让雍正皇帝看到了邬思道的“真实想法”,也很大程度上有效地保全了邬思道的性命。

我们再说回邬思道的“半隐”计划。

在邬思道对于“半隐”计划的详尽说明中,可供邬思道选择的地方并不多,能够满足既让雍正皇帝随时掌握邬思道动态,又能防止邬思道制造雍正皇帝“负面舆论”的目的地所在,只有选择出自雍正皇帝潜邸的臣属所在地。

而且,从邬思道“孑然一身、身无分文,必须保证能够吃上饭”的条件限制中,“半隐”之处的选择,就必须能够支付起自己幕酬的较高官职。

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地方,只有两个:

1、出身雍正皇帝潜邸、时任江苏布政使的李卫处;

2、出身雍正皇帝潜邸、时任陕甘总督的年羹尧处;

结果我们都很清楚,邬思道选择了李卫处,舍弃了条件更为优渥的年羹尧处。

邬思道为什么这样选择?

一个目的,消除雍正皇帝对于自己的猜疑和忌惮,达到自保的目的。

李卫作为一个出身江湖、流氓行骗的小混混,被皇四子胤禛收在身边以后,经过胤禛和邬思道的可以培养,逐渐成长、成熟起来,成功逆袭成为一省省级领导,主管钱粮、民政的分管省长——承宣布政使。

李卫对于雍正皇帝的忠诚和感恩之心,可以预见。

而且,早在李卫步入仕途,雍正皇帝登基之前,邬思道就已经对于李卫看待忠诚的态度,进行过了解。

担任四品粮道以后,李卫返回京城述职,来到了四爷府。从高福的房间中出来以后,邬思道和李卫之间有过一次深入的谈话。

邬思道说道:

“多少人十年寒窗,求这个顶子而不可得啊。狗儿,你可要好自为之啊!”

李卫回道:

“邬先生,您说的意思我明白,做人和做官一个理,就是不能忘本。”

然后,就是李卫对于“忠于四爷、以四爷为本”的完美解释,邬思道给予了“孺子可教也”的高度评价。

这是李卫能够在仕途一帆风顺并且步步高升的关键因素所在,更是邬思道看重李卫的原因所在,只有忠于雍正皇帝的臣子,才是雍正皇帝给够给予绝对信任的所在。

而对于年羹尧,早在皇八子胤禩举荐年羹尧出任四川提督的时候,皇四子胤禛就已经开始了对年羹尧忠诚度和其站位观望态度的质疑和不满。再加上,年羹尧后来在“血洗江夏镇”以后刻意隐瞒巨额财富的表现;出任陕甘总督后,年羹尧绕开皇四子胤禛,先行拜会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的表现;都让皇四子胤禛将年羹尧这个潜邸奴才当成了一把“双刃剑”,时刻提防、刻意管控。

利用李卫上演一出“苦肉计”后,将李卫派往四川监视年羹尧,就是皇四子胤禛对于年羹尧不再绝对信任的最好证明。

邬思道在“半隐”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如何才能被雍正皇帝随时掌握,并且深信不疑?

只有从雍正皇帝绝对信任的臣子口中得到相关消息,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所以,邬思道只能选择雍正皇帝绝对信任的李卫,而决不能选择相对信任的年羹尧。

另外,皇四子胤禛为何硬生生拆散了暗生情愫、两厢情愿的邬思道和年秋月,将年秋月纳为了自己的侧福晋?

注意:皇四子胤禛是在年羹尧刚刚出任陕甘总督之时,在邬思道保媒的前提下,将年秋月纳为侧福晋的。

这说明什么?

说明了皇四子胤禛用迎娶年秋月的方式,拉拢和安抚年羹尧,将其牢牢的绑在自己的大船上。

只是这一个目的吗?

如果只有这一个目的,还需要邬思道“保媒”吗?

当然不是!

皇四子胤禛用“联姻”的方式拉拢和安抚年羹尧的目的,邬思道非常清楚,反正年秋月“早晚是四爷的人”,邬思道还不如主动“保媒”,做个顺水人情。

但更重要的是,邬思道明白,皇四子胤禛对于自己和年羹尧这“一文一武”可能会结成联盟的忌惮和怀疑,早在自己和年秋月之间发生感情纠葛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

年秋月是年羹尧的亲妹妹,如果邬思道和年秋月结成连理,肯定会和年羹尧发生直接亲属关系,一个年羹尧,皇四子胤禛尚需费力费心防范和管控;如果再加上一个“大智近妖”的邬思道从帮协助,皇四子胤禛还能不能应付?还不能控制住年羹尧,可就真不好说了!

所以,邬思道必须用“保媒”的方式,撇清和年秋月,也就是年羹尧之间的关系,证明和年羹尧之间不会结成联盟的可能。

牺牲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才完成的自我证明和自我保全,邬思道还会主动选择年羹尧处,让雍正皇帝对自己和年羹尧之间联盟的忌惮和怀疑之心,再度生出吗?

当然不会!

另外,李卫虽然出身江湖,但其秉性正直、一心为国;而年羹尧虽然出身科甲,但其野心勃勃、头生反骨;既然选择做别人的幕僚,食人俸禄、为人出力,如果年羹尧让邬思道给出威胁皇权甚至谋逆乱政的建议,邬思道该如何选择?不照办,又会不会被年羹尧怒而杀之呢?

而李卫就断然不会有这样,超出邬思道辅助范围的要求。

所以,离开雍正皇帝而选择投奔李卫处,乃系邬思道基于雍正皇帝、年羹尧、李卫三人的过往了解和秉性掌握做出的理性选择,其目的只有一个——保命!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正说清代十二朝


导读:乌思道是《雍正王朝》前半部九龙夺嫡中的主要配角,在四王爷胤禛夺嫡过程中的许多关键阶段起到过关键的作用。可以说基本上是胤禛登上皇位的幕后推手。更难的的是他智商高,情商也高。在雍正顺利登基后,他急流勇退回归民间。为了避免兔死狗烹的结局,邬先生采用了半隐的方式让君臣彼此都放心。而选择李卫而不是年羹尧作为半隐的去处,邬先生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的。


乌思道半隐的历史背景

乌思道半隐也是无奈之举:虽然他确实不想在掺和到新皇的事务中,但是还是希望无忧无虑的做个自由的富家翁。但是乌思道也知道,这只能是奢望。首先雍正是个刻薄寡恩的君主,在通过黑暗手段登上皇位后自然会和原来的过程做切割。虽然雍正做皇帝确实不错,但是如何登上皇帝这个过程和其他夺嫡阿哥一样腹黑。


其次,雍正登上皇位也很勉强。虽然有张廷玉和隆科多共同见证传位诏书,康熙也确实表明了传位给雍正。但是八爷党怎么能心甘情愿的放弃这把高高在上的椅子呢?如果不是十三阿哥胤祥带着丰台大营的军队杀入畅春园,雍正能顺利的继位?所以老八等人总想板回来,所以乌思道就很有可能成为他们的目标。因为乌思道是雍正登基的总策划,这个老八等人不可能不知道?所以为保证安全,要么乌思道被杀,要么归隐。

雍正对这个门清,所以继位当夜就赶回雍亲王府处理这件事。乌思道早就做好了准备:一方面用三不可用表明自己无意为官,打算归隐。另一方面则是往日的君臣恩情和十三爷的交情来做砝码求得半隐的归宿。

既然君臣达成了半隐的协议,那么下来就是去哪儿半隐?

邬先生在获得雍正恩准后,第二天一早就赶紧起身。但雍正还不放心,让老十三趁送行的机会送来了丫鬟如月。至于去哪里半隐,其实乌思道早就想好了那就是李卫处。其实乌思道既然选择了雍正宠臣作为半隐的目的地,那他选择的空间并不大。四王爷做雍郡王时,夹带了里人并不多。除了家生奴才年羹尧以外,只有李卫、高福他们三个从江南收的小叫花子。即使是后来的心腹大将田文镜还是半路捡来的,就这几位你说乌思道有多大的选择空间。


那么我们来看乌思道选择李卫的道理。首先我们排除田文镜,因为田文镜把名声和官位看的很重。说白了所谓雍正的心腹,田文镜绝对算不上。他只是雍正推行新政推出来的样板,但是雍正的心里话或者私事田文镜一件也没有参与过。所以即便是乌思道帮了田文镜一段,那也是乌思道的脱身之计。


半隐的归宿?年羹尧VS李卫

咱们先说年羹尧,他是个私心很重的人。说白了在剧中他是以利益为先的人,即使在九龙夺嫡的时候他都还想着脚踏两只船。到获悉将要担任陕甘总督的时候,在没有告诉四王爷的情况下进京去拜见老十四和老八。左右下注的情况很明显,只不过被胤禛敲打加利益诱惑才最后站到了四王爷一方。因为他也知道,因为包衣的原因别人也不可能把他当心腹,只能利益交换。

除此之外血洗江夏镇数百万两银子私自运回四川,这事一点都没跟四王爷说。在担任抚远大将军后飞扬跋扈,不但杀了孙嘉诚还贪墨了数百万两银子的军饷。这些乌思道都是亲历者,他清楚的知道年羹尧和雍正只不过是互相利用。年羹尧的僭越,注定了他的悲剧结局。

虽然乌思道和年秋月有情,但是涉及到军国大事也无法徇私。况且年羹尧手握重兵,桀骜不驯。雍正不可能不做提防,如果多智近乎妖的乌思道去年羹尧处半隐?那就是不是半隐了,那就是赤果果的逼雍正杀他。你们俩打算干啥?一个手握重兵;一个智谋高绝,雍正是不允许的。如果乌思道去年羹尧处半隐那是找死。

咱们再说李卫,李卫是雍正的铁杆心腹。雍正对李卫是非常放心的。首先李卫从叫花子步步升职到两江总督都是来自雍正的提拔。李卫自己都说“四爷是我的根本”。而且李卫是发自内心的尊重雍正:李卫的儿子叫李忠四爷;李卫进京惊喜的说“到家了”;李卫看到雍正吃不了一碗米饭,心疼的流泪;甚至连弘时参与夺嫡暗害弘历的情况,雍正都和李卫分享。

除此以外,李卫草根出身没有任何势力。他的所有权利都来自雍正,别人拉都拉不走也不敢拉。而且李卫来到四王爷府后,受到邬先生的屡次教导。他对邬先生是有很深的感情的,这就是很好的切入点。另外就在李卫在康熙寿诞回京因狗儿(高福)的死触发心事的时候,他和邬先生有过一次交心。虽然很简短,但是非常的深刻。两人交谈浅尝辄止,但是都是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眼神交流中明白了双方的表达的忠诚四王爷的意味。李卫也知道邬先生是个难得的智谋大家,所以非常欢迎邬先生到他那里半隐。


小结:

乌思道去李卫那里本来就是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他早就清楚年羹尧在雍正心中的印象,所以不可能去年羹尧那里。去李卫那里,邬先生既舒服还让雍正放心。这样一举两得,所以邬先生选择了李卫作为半隐的地点。

至于后来去田文镜处,不过是乌思道打算真正归隐山林耍的小花招。以八千两银子的年薪逼得田文镜赶走了乌思道,从此逍遥江湖。以至于后来雍正巡幸河南要见邬先生的时候都见不到了。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在《雍正王朝》中,一直在幕后辅佐雍正争夺皇位的军师邬思道,可谓是尽职尽责,除了在雍正夺取皇位的夺嫡中出谋划策,还负责帮助雍正帝教育皇子的责任,然后在1735年,雍正帝刚刚继承大统之后,邬思道当晚就在雍正帝原来的雍王府邸当面向雍正帝力说自己不适合做官的三大理由,而且恳请自己可以退隐,为了消除雍正帝戒心,而且主动说选择到李卫手下去半隐退。最终雍正帝同意了。邬思道之所以选择李卫,而不选择投奔年羹尧,有众多的原因?

本期贝勒给大家阐述下为何邬思道选择李卫,而不选择投奔年羹尧?

首先,消除雍正帝的戒心,李卫深受雍正皇帝的重用,视为雍正帝的心腹之一。

在康熙晚年的时候,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最终胜出就是雍正帝这位大黑马,然后在雍正帝参与争夺皇位的过程中,难免使用些不可告人的手段。而邬思道作为帮助雍正帝参与夺嫡的幕后军师,自然深知雍正帝不可告人的秘密,这一点在雍正帝即位之后,必然会遭到雍正帝灭口。

在十三爷送别邬思道的拜别中,邬思道曾经力劝胤祥推掉雍正帝加封的铁帽子王,以求获得一生平安,胤祥说到:“相信雍正帝不会兔死狗烹”,随机邬思道说了句,雍王府邸曾经帮助雍正帝秘密办差的人估计就怕过不了今晚了。然后胤祥恍然大悟。

从邬思道与胤祥对话中,可以看出邬思道自然深知帝王心,也知道雍正帝的秘密。在雍正帝即位之后,立刻引咎辞退,激流勇下,避免被雍正帝给灭口。

为了消除雍正帝疑心,采取策略,自己到李卫手下去半隐退。李卫是从小在雍正帝府邸长大,一直在雍正帝的身边,对雍正帝忠心耿耿,深得雍正帝重用。这样做可以让雍正帝随时能知道自己行踪,以此打消雍正帝疑虑。

李卫对雍正帝有多忠诚,在《雍正王朝》中,曾静在写给岳钟琪心中,提到雍正帝弑父篡位,逼死母亲,屠戮兄弟,好色成性,当李卫看到信后,气得大骂,随后李卫瞒着雍正帝,跑到牢房中,对曾静拳打脚踢,破口大骂,当雍正帝看到之后,并没有对李卫作出处罚。从这点足以看出李卫对雍正帝忠心耿耿。

其次,邬思道深知年羹尧此人的野心勃勃,早晚会出大事。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还是皇子时期,与胤祥一同去江南办差,在回京途中,经过江夏镇,雍正帝与胤祥受到奇耻大辱。

后来,因为案子,派年羹尧去江夏镇调查,年羹尧竟然私下调动在四川的部下,一夜之间屠杀江夏镇七百余口,不论男女老少,全被屠戮殆尽,江夏镇数百万银子竟然被年羹尧私吞了,并未上报。

在年羹尧回禀雍正帝时候,只提江夏镇屠戮人事情,决口不提缴获银子事情,事后,邬思道全部给雍正帝分析出来。

从这件事情,邬思道就深知年羹尧此人的野心勃勃,心狠手辣,早晚会出大事。

贝勒说:邬思道作为雍正帝军师十五年,为了消除雍正帝疑虑,也为了自己后半生安全,自然会选择安全的李卫作为隐退的人员。


梅花三弄说历史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离开雍正后,不是选择投奔谁,而是选择被谁“监视”。

雍正继位后,邬思道本来是准备归隐的。但雍正不同意,且露出了杀机,毕竟邬思道知道他太多的秘密,就这样放走他,对雍正将来不利。好在邬思道及时洞悉,提出“半隐”的建议,并认为自己在民间,更有利于帮助雍正,这样才得以保住一条小命。

既然是被监视,自然要选择被雍正原有的门人监视。在原有的门人中,只有二个人和自己打交道最多,是选择的对象,一是年羹尧,二是李卫。邬思道不去找年羹尧而去找李卫其实很容易理解。一则年羹尧此人性格乖戾,没李卫好相处。二则年羹尧胆子太大,一旦触犯雍正,自己必受到牵连。三则自己身体不太好,年羹尧又在西北打战,邬思道自然不想去过苦日子。最关键的是,此时的年羹尧手握重兵,雍正本来对来就不是很放心(比如安排李卫去四川监视他),假如邬思道这个智囊去了,雍正就更不放心了,一定会对他们两人痛下杀手。因此,选择年羹尧,很可能惹来杀身之祸,邬思道这么聪明,怎么可能选择他呢?

不能选择年羹尧,也就只有选择李卫了。后来他在李卫的推荐下,在田文静账下工作,实现了自己半隐的目的,但仍旧没有逃离雍正的控制。


孤舟钓江雪


如题所问,邬思道离开雍正皇帝,没有投奔年羹尧,而选择了李卫,主要是为了自保,但也有另外一层的原因,即“扶君上马,再送一程”。下面最知之就以上两个原因分析邬思道为什么选择李卫,而不选年羹尧。

自保

自古功臣难逃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结局,邬思道岂会不知这个道理。雍正即位当晚,本应宫中守灵的雍正却以宫中形势不明为由回到了潜邸。雍正返回潜邸本无可厚非,但是雍正却顺带说了一句来看看邬思道的话语。邬思道虽然助雍正上位,但是尚不用雍正如此高礼遇的看望他,即使想论功行赏,那也是正式登基之后的事情。

话里有话。宫中形势不明,但不如身边知道自己阴暗手段的人重要。雍正即位虽是康熙钦定,但是九子夺嫡的争夺战,每个人并非都是行的光明磊落之事。如今雍正龙袍加身,行的自是光明磊落之事,如邬思道般行的阴暗手段岂能于世人所知。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除非当事人已不存在,因此雍正杀邬思道之心已明。

自保是邬思道的唯一出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邬思道逃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只能选择安静的活在雍正眼皮子底下,即半隐。

半隐之意可以理解为隐而不藏,说白了就是活在雍正的监视之下。雍正自己肯定不会主动监视他的,因此邬思道需要选取一位能够让雍正和自己放心的“监视者”。虽同为雍正心腹,但是邬思道为何选择了李卫,而不是选择待遇更优的年羹尧。最知之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年羹尧包藏祸心,难以善终

年羹尧对于邬思道有救命举荐之恩,但是邬思道最后却没有选择年羹尧,主要还是因为年羹尧的处事行为,早晚会激怒雍正。我们不妨从以下两件事判断年羹尧的处事人品。

  • 血洗江夏镇

年羹尧去江夏镇本是为了取得《百官行述》以及替雍正挽回面子,但是年羹尧却将江夏镇几百口无辜百姓灭口,期间更是秘密取得了巨额的财富。到头来此事还是雍正替他扛了下来,并且年羹尧绝口未提所贪财富之事。

  • 陕甘总督

年羹尧任陕甘总督乃是雍正为了牵制十四阿哥。可是年羹尧进京入职,竟直奔八阿哥和张廷玉家去了。陕甘总督只是雍正的一粒棋子,年羹尧就算感谢也是感谢自己的主子,可偏偏去了最强劲的对手家里去了。也正是因为年羹尧的吃里扒外,雍正早有提防之心。

通过以上两件事情,我们不难看出,年羹尧并非雍正的忠臣,雍正也并非信任年羹尧,两者只是相互利用而已。所以邬思道如果选择年羹尧,先不要说会不会让年羹尧连累致死,光从年羹尧嘴里说出的话就可能引得雍正立刻除掉邬思道。

二、准确定位,孺子可教

相比于年羹尧的吃里扒外,李卫虽是叫花子出身,但是却更懂得感恩。邬思道对于李卫有知遇之恩,李卫本是粗人,但是经过邬思道的点拨,却能快速升任地方大员。更重要的是,李卫无异心,所做之事都是以雍正为中心,且办事灵活,深的雍正的信赖。

三、职场得意,情场失意

邬思道开局便是年羹尧之妹年秋月服侍他,二人久生情愫。但是为了雍正能够牵制住年羹尧,邬思道献计雍正娶年秋月,从而将年羹尧牢牢的拴住。邬思道如果去往年羹尧处,势必会让雍正猜忌其用意,不去年羹尧处也是为了避嫌。

四、如虎添翼,必遭猜忌

雍正即位之初,局势不稳,八爷党虎视眈眈,而年羹尧已经手握大权,如果此时邬思道投奔年羹尧势必会让雍正担心。邬思道的本领雍正最是了解,如果他与年羹尧一文一武结合,外加八爷党推波助澜,那么雍正帝位不久矣。

扶君上马,再送一程

雍正对于邬思道有知遇之恩,且救其于大牢之中。如果没有雍正,邬思道也许就是牢中的一个废人,定不会有今天这般出息。

雍正即位之初,大局未稳,内有八爷从中作梗,外有西北烽火叛乱。邬思道深知雍正的难处,但是雍正现已登基大宝,邬思道无法辅佐其左右,因此邬思道就选取辅佐雍正最为信赖之臣李卫、田文镜,间接的帮助雍正革除弊政,整肃纲纪。

无论是邬思道赴西北助年羹尧找出叛军(实际是帮助田文镜)还是李卫谏言杀年羹尧,他们的身后都有邬思道的影子,这也恰恰说明,邬思道一直在背后默默地帮助雍正。当雍正大权在握之时,也是邬思道消失之际。

综上所述,邬思道无论出于自保还是报恩雍正,李卫都是其最佳人选。

以上为个人所见,还请踊跃发言,共同探讨。


最知之


在雍亲王胤禛初登大位的那天晚上,他冒雪回到了潜邸,说是宫中情况不明,回来住一晚上,顺便看看邬先生。

回来看邬先生啥?其实是回来试探邬先生的态度。

功成名就之后,雍正想知道邬思道何去何从。他对邬思道说:“邬先生居功至伟,你的名分容朕慢慢安排。”

在知道雍亲王登上皇位的那一刻起,邬先生已经想好了全身而退的策略。

像他这种谋士,最好的结局就是退隐,做官是不可能了。所以邬思道对雍正说:“臣有三不可用。

一是臣身体有疾,做官讲究五官端正,我一个瘸子出来做官,会丢了朝廷脸面;

二不可用:臣是先帝朝犯人,皇上若是启用臣,那是先帝抓臣抓错了,还是皇上用臣用错了?于公不公,于私有私。

三不可用:臣多出阴谋诡计,而皇上治国,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臣纵使有些才华,也早就耗光用尽了。”

雍正:“那就依了你。但凡圣贤,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邬先生想怎么个隐法?”


邬思道:“臣想半隐。臣若全隐,必然饿死。再说,你我君臣相识十几年,如果皇上找不到臣,难免挂念,臣心不安。所以,既要找到一个吃饭的地方,有能让皇上找到臣,了了我们之间的这份情谊。”

雍正应允。

邬思道为何半隐?因为他知道,像他这种多谋善变之人,如果全隐,一下子从雍正的视线中消失,雍正能睡的安稳?

不能。初登大位,朝局不稳。八阿哥、十四阿哥虎视眈眈,如果邬先生被他们请了去,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如果邬先生想要全隐,必死无疑。

那邬先生到哪里去半隐?雍正的宠臣有三位:李卫、年羹尧、田文镜。

田文镜是雍正在当皇子时,去江南赈灾收入的得力助手,属于半路入伙。与雍正的亲近程度要远一些。


而年羹尧哪里是绝对不能去的。回想年羹尧的妹妹秋月侍奉邬先生多年,想要嫁给他。结果邬先生做媒,把她嫁给了雍亲王。

假如那时邬先生娶了秋月,就意味着和年羹尧联姻结盟,一个带兵,一个足智智谋,两人一联合,能量有多大?所以,当初邬先生一旦娶了秋月,必死无疑。

有了秋月的教训,现在邬思道是不能到年羹尧那里“半隐”的。

只有李卫处最合适。李卫是雍正的家奴,称呼雍正为“主子”,对雍正忠心耿耿。只有到他那里,让他把自己监视起来,自己才最安全。

后来的演绎,也是如此。邬思道先是到了李卫那里,后又去了田文镜那里,在田文镜困顿的时候,在和田文镜索要做幕僚的酬劳,开口就要八千两银子。田文镜气急败坏,把邬思道扫地出门。

最后,邬思道领着如月姑娘全身而退,不知所踪。


品读春秋001


准确的说,不是邬思道不想投奔年羹尧,而是根本不可能投奔他。邬思道对年羹尧长期的观察,让他洞悉无论对他自己还是对雍正而言,年羹尧根本就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导读

邬思道真正想要离开雍正应该是在雍正即位当晚返回潜邸“看望”邬思道的时候,雍正的“好心”让他不寒而栗。“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历史教训他不会不知,因此邬思道趁雍正杀意刚起之时,提出半隐的想法,让雍正想杀但又杀不了他。

“半隐”是一个脑力活,既不能隐藏不出让雍正猜忌,又不能抛头露面让雍正忌惮,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活在雍正的影子之下,或者简单地说就是监督之下,明确的告诉雍正自己现在“人畜无害”,大可放心。而选取监督之人,关乎半隐的直接成败。那为什么年羹尧不可选,而李卫可选呢?我们不妨就两人逐一分析:

年羹尧

年羹尧应该是八爷党最先露面的门人,他本是雍正的包衣奴才,由于雍正江南筹粮期间辅佐有功,被康熙留京任职,而且是救邬思道于大牢之中的救命恩人。按说无论年羹尧的出身、功绩或者财富都是上上之选,为何邬思道弃之不去。原因有三:

  • 嗜血如命,贪财枉法

年羹尧奉雍正之命前往江夏镇秘密索取《百官行述》之时,残忍杀害江夏镇700多口百姓及官兵,按律当诛。要不是《百官行述》波及面太大,康熙担心恐生是非,才没有追究年羹尧的罪责。而且屠杀江夏镇之时,年羹尧顺带掠夺了当地的钱财,且跟雍正绝口不提,说明年羹尧与雍正有二心。

  • 狼子野心,吃里扒外

西北战败,传尔丹全军覆没,康熙召集群臣举荐大将军王。雍正在邬思道的分析之下,举荐与自己不合的胞弟十四阿哥,但是以年羹尧作为陕甘总督挟制十四阿哥。进京之后的年羹尧却首先去了八阿哥胤禩家,并言谢八阿哥与十四阿哥的提携之恩。如此吃里扒外的行径引得雍正勃然大怒,为了能够牵制年羹尧,雍正不得已纳娶年秋月,将年羹尧牢牢的拴住。

  • 文武结合,雍正大忌

年羹尧一路平步青云,在西北拥兵自重。邬思道王佐之才,人人争之。如果邬思道与年羹尧结合在一起,以他们两个一文一武的超强本领,雍正怎能安心坐稳皇位。

李卫

李卫虽出身地痞,但却明事理,懂感恩。相比于年羹尧的飞扬跋扈,李卫更深得雍正的信赖,最起码此人有心计但无二心。而且李卫由于出身草莽,早年在雍正身边,深得邬思道的栽培,且邬思道去往李卫处,更可以为其解读知识学问,做好幕僚的角色。

李卫所说之言更为雍正所信服,由于年羹尧早年的劣迹,雍正对其也是半信不信,假如由年羹尧汇报邬思道的行踪,无论好坏,都会遭雍正猜忌,因此只有让主子完全相信的李卫才能说出让雍正相信的情报。

综上所述,邬思道选择李卫而不选年羹尧其实从很久之前两个人的行事风格就已经注定了,明哲保身的邬思道岂能踏错这个逃命的踏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