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將縣普通高中的差生送到市重點高中學習,能培養成尖子生嗎?

仙人脫俗


我高中時讀的是地區重點高中,當時學校每年都有不少高價生或者是關係戶。在我的印象中,沒有一個原本的差生逆襲成為尖子生。並且原本的差生大部分連一本線都上不了,更別提達到尖子生的水準了。(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當時上一本比現在難多了)

普通高中的差生到了市重點高中,能不能提高都是未知數。這是事實,不相信的可以自行調研。

重點高中的老師相比普通學校的老師確實要厲害不少,但是並不代表著這些老師就能妙手回春。重點高校能出成績,生源比老師更重要。


我的母校就是一個例子。我上學那會是地區重點高中,生源都是各個縣城的尖子生。後來學校搬到另外一個地方,招生範圍減半,結果學校的尖子生也減半。同樣的老師,只是生源不一樣了,最終的成績就大打折扣了。


另外一點,習慣了教好學生的老師,會越來越不習慣於帶差生。重點學校裡面的老師見的好學生多了,會不適應差生的節奏。結果就是差生跟不上節奏,心情越來越低落。


在孩子有學習意願,並且行動力足夠的情況下,重點高中會提供助力,讓孩子變得更好。但是如果孩子學習意願不強,那麼原本成績差的學生到了重點高中就是折磨。一方面學習任務重,另一方面心理壓力大。


我有一個鄰居,以前在學校是年級前十名,上了重點高中之後,常年在全校一千名左右,內心極度壓抑,最終沒有考上211.


重點高中老師好,同學好,學習氣氛好,這些都是優勢。但是並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進去之後都能考取好成績。如果孩子有強烈的學習意願,那麼建議送到重點高中去,很大程度上能夠打開孩子的上升空間。但是如果孩子沒有心思學習,學習能力又弱,那麼還是要謹慎考慮。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題主的這個做法,我是特別反對的,你覺得你的這個做法不但不會把孩子培養成尖子生,還會把孩子培養成問題學生!

我是一個重點中學的老師,我就從自己身邊的真人真事來說說。

真實案例一:我侄女初升高時因為很多原因沒有就讀我們學校,她在普通高中讀完了高一,成績在普通高中普通班前幾名。高二了,想就讀於我們學校。於是幫她弄進了我們學校,可是讀了一個星期,給我說她不讀了,理由:1.教學進度不一樣,聽不懂!1.和成績好的同學在一起壓力太大。3.老師對於題目講解程度不一樣,對於文化基礎不牢靠的她,覺得不適合!

我侄女雖然文化成績不是太好,但也是一個比較有主見的孩子,對於學習也是比較努力的!讀了一個星期要求不讀了,又繼續回去讀以前的普通高中。高三那一年差二本線14分!(那年二三本合併)然後讀高四,經過自己的努力,一年補習高了二本線79分。現在在外省一所大學就讀。

真實案例二:我這個學期教高二,馬上教高三。我所教的好幾個班在高二時都插進了幾個普通高中的差生和私立學校的差生。就讀了我們學校以後,沒見一個成績變好的。我和這些學生關係還比較不錯,愛和他們交流。

這些都是他們給我說的一些真實想法:一、由於成績不好,一天比較壓抑,上課也是為了完成任務,反正成績也是班上後面幾名,能混個高中畢業證書就行。二、極個別有藝術、體育天賦的學生看看走體育生,藝考生能堅持走,看能以後讀上大學不!三、極個別的,由於一天心理太壓抑,已經主動輟學在家,並且已經開始了戀愛,或者去社會上混著,反正一天精神空虛。

從上面兩個案例,我覺得普通高中的差生送到市重點高中學習,根本就不會成為尖子生,並且會對這種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衝擊,會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

1.既然是差生,就有他差的原因,並不是說,經過短暫的時間文化成績就可以得到提升的。

為何會成為差生,就是因為以前的努力程度,學習習慣,學習效率出現了問題。文化基礎薄弱,想在短時間根據老師的教學質量來提升,想通過班上的同學成績,來刺激自己努力學習是不現實的。

2.文化成績差,老師就不會重視!

在重點高中,哪怕是普通班,因為孩子和其他同學成績存在巨大的差異性,文化底子不一樣,老師肯定備課,教學設計都是根據班上文化成績好的層次來備課和設計的,根本不會顧及到文化成績差的一兩個,班上也不是會是百分之一百的升學率,老師肯定會有所取捨,舍的就是成績差的一部分。所以成績差就會聽不懂,文化成績就會越來越差。

3.文化成績差,就會導致心理受挫,導致心理亞健康。

文化成績差,就會被老師歧視,就會被其他同學無聲地嘲笑,這大大的影響了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心態。他會這麼想,反正我怎麼學都趕不上其他同學,不學也是一樣。導致後面就會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到了高三以後更是沒有了學習的心思。心理就不在健康,還會借上課的時間到社會上去玩網遊,去胡混,對孩子以後發展不利。

既然就讀普通高中是差生,我覺得這麼做比較好:

1.加強孩子的文化教育教育。

孩子就讀高中,已經進入了青春期後期,孩子一般都比較心理都成熟了,要給他講高考對於他的意義,要教育孩子好好學習,堅持學習,努力找到自己的不足,在堅持學習的同時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把以前的基礎補上來,要有長期學習,甚至讀高四的準備,走出適合自己的路。

2.有條件要找人來補習。

要找老師來一對一的進行補習,把自己以前欠下的文化基礎高紮實,要查漏補缺,把自己沒有搞懂得基礎知識弄懂。文化底子差,就是上小班都沒有用,因為人多了,欠缺的地方不一樣,老師不可能面面俱到地照顧到每一個學生。一對一是最好的。這個需要強大的經濟後盾。

3.加強孩子的心理韌性教育。

文化底子差,想搞上來不是短時間的事,這需要的時間可能是一年,兩年,甚至更長,要給孩子講,一次失敗並不可怕,我們以後還可以復讀,只要從現在抓起,以後還來得及,以後經過自己的努力,高考也會取得成功,增強孩子的心理受挫能力,為以後接受失敗增加韌性。只要孩子努力,未來會取得成功的。

結束語:將縣普通高中的差生送到市重點高中學校,通過我身邊的人和事,我是不認為會成為班上的尖子生的。而如何讓孩子文化成績好起來,這需要家長和孩子付出很多!

我是憂優縱橫侃教育,關注孩子成長教育,歡迎大家評論,轉發,點贊!

憂優縱橫侃教育


一切兼有可能!


小孫,男,上了普通高中,並沒有好好學習,不僅成績落後,而且品行上也成問題,作業不完成,回家之後也就是電子遊戲,被學校勸退回家休息。學校裡也是說到做到,被勸退回家休息了一個月,可是而臨著高考,家長也是非常的著急。


家長無奈,求東求西的,最後也算是給他回學校讀書了,可是高考就要來臨了。這小孫同學,也就這麼一個熱度,回到學校之後,也就不打遊戲了,也開始努力複習,迎接高考了。

最終也就是努力了一個學期不到,他竟然上了一本線,那些拼死拼活努力了三年讀書的人,不如他一個學期的成果,簡直就是對那些同學智力上的侮辱。


因此,說這個差生,是差在成績呢?還是差在品行?原先的成績功底如何呢?還有父母的教育理念?還有他自身的學習動力?學習能力?這些因素都是重要的,一些是可控的,一些是不可控的。


首先,給他一個學習的動力源,讓他能夠願意在重點班讀,並且還是自信的,自身的意願也是非常強烈的,會非常配合老師佈置的學習要求,並且能夠達到老師佈置的學習要求;

其次,給他一個金牌學習導師,就從學習方法與技能上進行專項訓練,並且學習的知識結構,學習路線都是非常清晰的,沒有多餘的無用的,指導精準到位;

第三,給他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家長的一切努力也就是給他提供一個積極的、鼓勵的支持環境,不去嘮叨,相信他,陪伴他,也能夠通過運動等起到解壓的方式來陪伴;

第四,給他一個同學之間互幫互助的環境,同學之間的幫助是高效的,同學之間的關係是和諧的,同學之間的思維是相近的,更重要的是以團隊的形式一起成長,才會走得更遠。


總之,如果一切都是努力積極的,沒有什麼不可能的。在我自己的成長路上,數學就是一個成長奇蹟,數學成績不及格的狀態到中考時離滿分只差0.5分!一切兼有可能!


六和麥田


將縣普通高中的“差生"送到市重點高中學習,這“差生”能成為“尖子生"?

我以一名"教師"的多年經驗擔保並斷言:有進步是可能的,但要說成為“尖子生”,這基本是不可能的事!

人們還真以為“重點高中"就有這麼“神”啊?

要真有這麼神的話,那就真印證了那句話: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要這麼說的話,我倒聯想起醫生這職業:

天下沒有治不好的病,只有不會治病的醫師。

下面,我得詳細說說這事——

首先,說說縣普通高中的“差生”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以我縣2019年高中招生計劃看,報考和參加錄取的初中畢業生共計1681人,而全縣普高招生計劃為1150人。其中,縣重點高中招605人,普通高中招545人。

也就是說,全縣1681位初三畢業生中,被縣普通高中所錄取的考生裡,中考成績五等靠後的或全縣排名在1150名左右的考生,應該算是縣普通高中的“差生"吧。

或許網友們對這類被縣普通高中錄取了的“差生”的成績情況還不是瞭解很具體,“三味"再從另一個角度講講吧:

如本縣某校幾位剛達普高錄取線的幾位“幸運”考生,他們平時的成績是個什麼情況呢?他們的中考各科分數“三味”無法獲取,但他們在中考前幾次模擬考分數,我清楚:語數英物化政史共7科,總分760分,他們在三次模擬考中的總分基本上就是300左右,每科均分40分的樣子。

另外,“三味”還須補充一點:上面這個招生計劃,還僅僅是計劃內招生,實際上還有計劃外招生數。也就是說,這類“差生”實際上還不算真正的差生,普通高中真正的“差生”的實際成績應該在250分左右。

網友說說,這種成績的“差生",如果到市重點高中上學,真可以變成“尖子生"嗎?如果“三味”孩子是這情況,誰能幫他考個普通二本,我就給他燒柱高香啦。

其次,從“差生"變成“尖子生”,僅憑老師水平高和學生勤奮,往往是不夠的。

“三味”也承認,學校管理得好,學習氣氛濃,老師水平高,責任心強,以及學生本人學習勤奮等,確實可以將“差生"的成績提高不少。但我們必須要看到這樣一個實際:

中考總分才200—300分,各科均分不過40分的成績,其基礎之差,是很難跟上高中階段的學習進度的。

老師若想讓這類“差生"在高中的學習有進步,至少應做好這麼二項工作:

一是,花足夠的時間補上初中的基礎知識。

二是,花足夠的細心和耐心糾正不良行為習慣。

可是,高中階段的學習時間本來就十分緊張,老師即使水平再高,可也很難有足夠的時間;即使老師責任心再強,學生也沒這麼大精力啊。

何況,這類“差生”智商真的就很高嗎?

其實吧,“三味"倒是有個擔心:

這類縣普通高中的“差生”,如果真到了市重點高中上學,三年之後,說不定,他的高考成績還不如在縣普通高中呢。甚至,最終輟學也難講。

對於選擇學校這件事,“三味“還是那句話:

只有適合自己的學校,才是最好的學校!

我是“三味聊教育",感謝您的關注和點贊,並期待與您共同探討這個問題。

三味聊教育


基本不存在可能性的 首先 智商差別巨大 重高尖子生是智商+努力+自律的結果 普通高中差生能同時擁有這三項嗎? 而且重高管理反而比普高松 因為重高生基本不需要老師督促 自我學習能力超強

老師教學也輕鬆 講題一遍過 基本重點高中生都能聽懂了 普通高中生可能老師講三遍都理解不了 重高老師是不可能一遍又一遍的反覆講同一題型的 我兒子上高中時 高中老師就強調了 一次不認真聽講 後面的進度就會聽不懂了


心蟲二


老實說,除非你是被耽誤的天才,不然從縣普高的差生到重點高中的尖子生,這一跨越幾乎不可能!

我在一線高中多年,因為學校是省重點,所以每年都會有一些或有權勢或有財富的家長千方百計把自家孩子託人情送進來。這些本來即便在普高也算倒數的學生成績差到什麼程度呢?以全國卷滿分750分為例,他們只能考一百多分。而尖子生呢?600+是基礎。

比如學校最近一次考試,大家看一下差距:

這是學校文科尖子生的成績,而文科差生的成績如下:

全校前二十名都在620分以上,而倒數二三十名呢?最低122分,最高也就220分。兩者相差400分!

理科其實更可怕,因為理科的尖子生都在650分以上,而理科的差生,還是一百多分!

所以,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在問市重點高中能不能讓一百多分的學生高考考到600多分。

大家覺得,在學校這種大班額的教育形式下,老師自然偏向成績好的學生的潛規則下,一個差生,有多大可能實現逆襲,在兩三年的時間裡把分數提高400多分呢?不是提到400,而是提高400分甚至500分啊!

總分二百來分的學生,那不是一門兩門差,那是全方位的差,而且不光是學習差,更可怕的是這些學生基本沒什麼學習習慣——因為他們壓根不學習!!!

如果給他們最好的教育,最真切的關注,老師們都圍繞著他們,而學生自身又確實有天賦,那還有一線可能把成績提高上來。但事實是,學校那麼多人,老師不可能把精力都放在你身上。一個很殘酷的事實是,一個差生想要逆襲,老師會支持,但老師不會丟下全班同學不管,只支持你。所以,逆襲,主要還是要靠學生個人!一個正常智商的差生,在這種情況下只靠學校整體的學習氛圍的影響,基本不可能把自己提高到尖子生的程度!

當然,這裡列舉的是極端情況,假如你本身可以考到四百多分,在一所好的學校,有好的學習環境和好的師資配合,提高到六百分是有可能的。在我過去的教學生涯中,見過不止一例入高中的時候是高價生(不到錄取分數線,花錢贊助借讀),但高考的時候卻考進了一本甚至985院校。從四百分到一本,只要你有心,我相信是能達到的。

但一百多到六百多分,恕我見識短淺,從未見過!


金牌小書童


這是疵人說夢。不但不能培養成尖子生,還會大概率更差。正所請寧做蛇頭不做鳳尾。去了重點學校,教你的老師會更看不起你給你心理造成極大負擔。社會規律決定了這些老師比普通學校的老師更奸詐!不然他們混不進重點學校,別以他們都教學能力強。狗屁不是(但會來事)的多了去了。當然真的好的老師(少數)確實比普通學校大多數老師都強不少。


19191919191919291919


把孩子的學習都寄託在學校和老師身上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怎麼說呢?有一話說得很好“師父領入門,修行靠個人”,成不成才,最終還是看個人的修行。

當然,無可否認,重點高中的師資的確會比普通高中要好,身邊也會有很多可以學習的榜樣,但最終能取得怎樣的成績,還是要靠要看學生付出的努力和個人的學習能力。

那有沒有差生逆轉成尖子生的例子呢?有,但是極少。既然如此,那還要不要送孩子去重點高中學習呢?我覺得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考慮:

一、孩子的意願。

如果是孩子自己想去,說明孩子是有上進心的,父母有能力的可以支持孩子的意願。如果孩子不想去,是父母逼著去的,那隻會收到反效果。


二、家庭經濟能力。

如果家庭條件允許,那尊重孩子的意願就行。如果是傾盡所有的,那實在沒必要,還不如把這筆錢留待孩子以後學一門實用的手藝或創業用。


三、要考慮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因為孩子成績在普通高中已是差生,那去到重點高中,這個排名會更加明顯。這對於孩子來說,他心理承能力是否足夠強大?是否可以排除眾議?並排除萬難而成為尖子生中的一員?這些都要考慮並尊重孩子的意思。

如果孩子堅持要去,經濟能力又允許,那給孩子提供多一個機會也無妨,讓孩子努力一把,畢竟努力過的青春才無悔。


四、去了重點高中之後要怎樣做?

既然孩子決定了要去重點高中,那去到後有幾點是需要注意的:

1、改善學習方法。

我發現很多同學學習不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習方法不對。舉個例子,我以前有一個同學很努力學習,但考試成績卻很一般,我開始以為是她學習能力的問題。後來才發現原因出在她的學習方法上,比如臨近考試,大家都在做系統的複習,她卻復一些明顯不會考的內容,也就是抓不到重點。不會抓重點,不會複習是會直接影響分數的。

所以改善學習方法也是提升分數的一個重要途徑,可以多向優秀的同學學習他們的學習方法和複習方法,從而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方法。


2、補基礎。

高中生學習差的原因其中主要的一個就是基礎差,基礎打得不夠紮實,就跟不上老師的講課進度,或者根本聽不懂講課內容。所以上課前很有必要提前預習,預先把不懂的地方標出來,爭取在課堂上弄懂。

課餘時間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把薄弱的環節補上來,哪怕每天補一點,也是進步。既然已經選擇了進重點高中,那就把目標定為尖子生,把能用的時間都用上。努力過才不會後悔。


3、成不了尖子生該怎麼辦?

只要努力過,盡力了,成不成為尖子生已不是最重要。因為成為尖子生只是人生中一個小目標,這個實現不了,還可以實現另一個。相信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天賦,只要不停步,就一定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開闢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十安育兒


把普高的差生放到市重點高中大概率還是差生,還很有可能更差。通過九年學習考入重點的學霸們不是吃素的。

學習不是一天兩天變成學霸的。從小學到初中九年時間是學霸成長的關鍵期,不管是學習基礎還是學習習慣都是這時候養成,紮實的基礎,良好的習慣,是高中階段學霸必備裝備。就像打遊戲,人家都已經是裝備精良,能打boss,你還是拿個木棒怎麼跟人組隊?

教育的公平並不是所有的人接受一樣的教育,而是根據不同情況接受不同的教育。

假若你非得到市重點學霸環繞的地方,那麼必須有幾點要做好幾點心理準備:

一是可能聽不懂,做不出。班級授課制照顧的是大多數,老師上課的進度和深度一般是班上大多數人的速度和水平,所以,差生極有可能聽不懂,作業不會做,即使有些題目會做速度也遠遠不及。這是正常現象,因為學霸們基礎好,有些過渡性的知識點老師可能直接忽略或者點到即止。學霸們已經心領神會,此時差生們還是雲裡霧裡。差生基礎題還沒解決,老師已經開始拓展了。所以會導致差生更差。

二是可能自卑導致自暴自棄。在學霸堆裡,差生在考試測試中和同學們相隔大,會覺得很有挫敗感,感覺再怎麼趕也沒戲,慢慢的喪失自信心,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變得還不如以前了。

有人會說,萬一這孩子突然醒悟,發憤圖強,迎頭趕上呢?當然有這個可能性,但是很小,因為畢竟九年的缺失不是容易趕上的,壞的學習習慣也不是容易改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有極少數頭腦靈活加上玩命學也會有突飛猛進,但是如果這樣的孩子在任何一個學校也能成功的。

差距比較小還是可以跳一跳的,比如同一所學校中,普通班的尖子生到重點班還是可以保持進步的,就算這樣,要在重點班出類拔萃都非常不容易,甚至基本不可能,何況是普通班差生到市重點這麼大的跨越。學霸們都不是吃素的!


瑞瑞是條魚


這種問題,真吸引眼球,不回答不行!又太傷眼球了,不行不回答!雖然,人生漫長只有關鍵的幾步,錯過了就只能碌碌無為一生。可就是這碌碌無為的一生,將是人類至少是70%的人必須要過的生活。換之,就是你無論怎樣的“差”,是必然會成為這70%的一員,而無論怎樣的“好”,也未必就能跳出這70%的之列。甘願嗎?好心態是絕對甘願,因為還有“20%”的在之上,他們自然不甘願,在不停的上下竄,阻礙了不甘願,不然怎麼會有上題,這麼吸引眼球呢?社會只能容下5%的“好”生,“差”生上去一個,必然是“好”生下來一個。於是就行成了環流,慢慢的環流變成不老實做人的惡流。我們有許多激人“上”進的誤導,如天才出於勤奮。而後還有一句,加1%的天份(其實就是指好心態),就被上題的人給蓄意“短接”了。別看這1%,就構成了千差萬別的你我他!但有一條是不會變得,就是自食其力!誰都得以此為基礎!從事必要的活動,能碰上了1%,你就預備了天才之路,再加上勤奮!恭喜您,進入天才之列。所以,好與差,就是心態之別。自己一輩子糾結不夠,再把子子孫孫投進去,何苦?記住:差變好難,而好變差非常容易!這就是這1%起的作用。功不到,別幻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