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山東聊城臨清運河鈔關

山東聊城臨清運河鈔關

臨清運河鈔關位於臨清市城區青年路西首南側,會通河南支西側,始建於明宣德四年(1429年),宣德十年(1435),臨清鈔關升為戶部榷稅分司,由戶部直控督理關稅,下設五處分關,直控督理關稅。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運河漕運停止,鈔關署治遂廢。臨清運河鈔關為一組建築群,自運河而西依次為河口正關、閱貨廳、“國計民生”坊、關堞、儀門、正堂等。南北三進院落,置設穿廳、船料房、鼓鑄坊等,佔地四萬平方米,廳堂坊舍室四百餘間。佔地東西長130米 ,南北寬96米。現存兩進院落,前院為公署辦公區,後院為倉儲區,南部住宅區現大部分成為民居。主要古建築為儀門、南、北穿廳、科房、船料房等80餘間,面積六千餘平方米。此外尚有原鈔關官員住宅若干,保存較好。建築大都為硬山建築,青色灰瓦屋面。 運河鈔關為古代八大鈔關之一,作為目前中國古代運河稅收機構的唯一典型遺存,是運河文化的重要載體,是研究中國明清兩代經濟生活、運河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及中國稅務發展的寶貴實證資料。是明清兩代中央政府設於運河上督理漕運稅收的直屬機構,也是全國僅存的一處運河鈔關。

山東聊城臨清運河鈔關

臨清鈔關的建立,給中央政府帶來了滾滾財源。明朝中前期,年收稅銀四萬多兩,到萬曆年間,臨清鈔關年徵收船料和商稅達到八萬三千多兩,居全國八大鈔關之首,佔全國課稅額的四分之一。明萬曆六年,山東省一年的課稅折銀只有8860兩,僅佔臨清鈔關稅收的十分之一稍強,臨清鈔關的顯赫地位可見一斑。

運河鈔關為古代八大鈔關之一,作為目前中國古代運河稅收機構的唯一典型遺存,是運河文化的重要載體,是研究中國明清兩代經濟生活、運河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及中國稅務發展的寶貴實證資料。至2005年,臨清市已制定規劃,以運河鈔關為依託,建設中國稅務博物館與運河文化陳列館,使之成為一處弘揚祖國優秀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