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京杭大運河大運河之臨清鈔關,見證了一座城市的興衰

在臨清老城區一個小巷子裡,有一座不太起眼的青磚建築,卻是古代中國八大鈔關之首的臨清運河鈔關。臨清運河鈔關是目前全國僅存的運河鈔關,對研究當時的歷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及城市發展均具重要價值,是研究漕運歷史、封建社會經濟關係、社會形態的重要實物資料。

瀏覽京杭大運河大運河之臨清鈔關,見證了一座城市的興衰

臨清運河鈔關為一組建築群,自運河而西依次為河口正關、閱貨廳、“國計民生”坊、關堞、儀門、正堂等。

瀏覽京杭大運河大運河之臨清鈔關,見證了一座城市的興衰

瀏覽京杭大運河大運河之臨清鈔關,見證了一座城市的興衰

瀏覽京杭大運河大運河之臨清鈔關,見證了一座城市的興衰

朱棣遷都北京之後,疏通了會通河,拉直了京杭大運河,比隋代縮短了900多公里。於是,南來北往的漕船、商船紛紛改道大運河,一舉讓臨清成為運河上的咽喉之地。

瀏覽京杭大運河大運河之臨清鈔關,見證了一座城市的興衰

南北三進院落,置設穿廳、船料房、鼓鑄坊等,佔地四萬平方米 ,廳堂坊舍室四百餘間。佔地東西長130米 ,南北寬96米 。現存兩進院落,前院為公署辦公區,後院為倉儲區,南部住宅區現大部分成為民居。主要古建築為儀門、南、北穿廳、科房、船料房等80餘間,面積六千餘平方米。此外尚有原鈔關官員住宅若干,保存較好。建築大都為硬山建築,青色灰瓦屋面。

瀏覽京杭大運河大運河之臨清鈔關,見證了一座城市的興衰

瀏覽京杭大運河大運河之臨清鈔關,見證了一座城市的興衰

瀏覽京杭大運河大運河之臨清鈔關,見證了一座城市的興衰

臨清運河鈔關始設於明宣德四年(1429),宣德十年(1435),臨清鈔關升為戶部榷稅分司,由戶部直控督理關稅,下設五處分關,直控督理關稅。萬曆年間徵收稅銀八萬三千餘兩,多於京師崇文門稅關,居全國八大鈔關之首,佔全國稅收的四分之一。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運河漕運停止,鈔關署治遂廢。

瀏覽京杭大運河大運河之臨清鈔關,見證了一座城市的興衰

瀏覽京杭大運河大運河之臨清鈔關,見證了一座城市的興衰

臨清鈔關歷經500年風風雨雨,是大運河上開設最早、關閉最晚、徵稅數額最大、國內現存的唯一運河鈔關,見證了一座城市的興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