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連線武漢|煙臺附院第二批援鄂醫療隊“三劍客“出征“滿月“了

中國山東網3月4日訊(通訊員 黃瑾) 2月2日,大年初九,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選派重症醫學科的三名護理骨幹——孫長安、蔡洪偉、楊越美組成濱醫煙臺附院第二批參加山東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出征戰“疫”前線。時至今日,他們三人已經在武漢同濟中法新城醫院駐守已經整整一個月了。這一個月,他們夜以繼日,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將使命落實在工作的每一個細節,他們用一篇篇日誌傳遞著前線最強音!

连线武汉|烟台附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三剑客“出征“满月“了

簡單重複工作,卻是確保勝利的底線

從出征武漢到今天整30天了,每天早上起床,開窗通風,84液消毒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因為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要最大限度的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的工作。因為我們每天密切接觸的都是確診的危重症患者,所以我們的領隊和領導為了安全,要求我們每天兩次自測體溫上報,每次出入駐地門口都要監測體溫進行登記,做好消毒處理後才能進入,在房間門口還要再次消毒處理後才能進入房間。我們就是這樣每天上班、坐車、回駐地,兩點一線,雖然有些枯燥,但我們有著共同的目標,我們有熱情、有信心、有力量,踐行著“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的誓言。

與你並肩作戰,卻從未見過你得面容

我們的團隊一共118名醫護人員,我們都是一群平凡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來自全省不同的地市,不同的醫院,不同的科室,我們互相不認識,但是在這裡所有的人都弱化了自己的單位,大家拋開主任、副主任、護士長的頭銜,我們的防護服上寫的是山東隊,在這裡我們只有一個身份,那就是——白衣戰士,我們是戰友,同心協力,並肩作戰,異常默契。雖然我們在同一個戰壕裡出生入死,朝夕與共的30天,但我認識的戰友卻非常有限,因為上班的時候我們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帶著密閉的雙層口罩,帶著厚重的護目鏡和防護面屏,全副武裝下的我們只剩下眼睛的一條縫隙,我們根本看不到彼此的模樣。下班後為了避免交叉感染,我們需要在房間裡進行自我隔離,不能聚集,定點到樓下取餐點取餐也是帶著口罩,匆匆而去,匆匆而回,不敢多逗留,不敢過多交談,所以,我們幾乎沒有看清戰友的模樣的時候。雖然看不清你的樣子,記不住你的名字,但我卻每天都被這個團隊感動著。經常有的醫院給自己的隊員寄來物資,他們都會拿出來悄悄放在取餐處讓大家分享,也會悄悄的拿到病房裡分發給需要的病人。我們吃過青島的花生、濟南的泡麵、煙臺的蘋果、淄博的八寶粥……但從來沒見過這些食物的主人,從來沒見過他們的樣子。雖然同事這麼久,是抗疫的戰友,是朋友,是兄弟姐妹,但是等疫情過去,見面了還是互相不認識。我為有你們這樣的戰友,跟你們一起並肩戰鬥在一線救死扶傷迎難而上感到驕傲。

连线武汉|烟台附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三剑客“出征“满月“了

生命重於泰山,我們做生命的擺渡人

我們工作在隔離病房裡,面對的都是危重症病人,繁重的工作之餘,我們顧不得聊天,顧不上噓寒問暖,我們會想:“我們的工作哪裡還需要改進,還能為患者再做些什麼,還能為戰友再做點什麼?”我們都是一群平凡的人,也被親人們牽掛著,也有自己的摯愛,但在這裡,我們放下了恐懼,放下了擔憂,扛起了責任,扛起了擔當,我們每天在隔離病房裡忙碌穿梭,防護服雖能隔離病毒,但隔離不了我們對病人的愛。我們每個人都是擺渡人,用自己的專業和愛心馱著一個讓疾病折磨的患者趟過生命湍急的河流,抵達希望和健康彼岸。陰霾終將散開,疫情終會過去,我們一定會平安回家。青春和使命就需要獻給祖國最需要的時刻,我此時此刻想說:“待我履行完誓言,一定會平安凱旋!”

连线武汉|烟台附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三剑客“出征“满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