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安丘蜜桃標準化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防災減災技術

安丘蜜桃標準化栽培技術規程安丘蜜桃是從鄉土品種 “九月菊”中選育 出來 的,1986年10月上旬 ,山東省農業廳組織山東農業大學 、省果科所及桃主產區的有關專家 ,對這一 品種進行了鑑定 ,確定為名 、特 、新 、稀品種 ,確認安丘蜜桃 的果形 、色澤 、肉質 、風味等在晚熟桃 中居上乘 ,正式鑑定“安丘蜜桃”為晚熟稀有優質品種。

本文簡單介紹了安丘蜜桃的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範,從標準化建園到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及防災減災技術等,都做了操作敘述,以期讓果農們熟悉瞭解安丘蜜桃的特性和標準化栽培模式,達到高產、穩產、優質、高效的目的。詳情如下:

安丘蜜桃標準化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防災減災技術

1 標準桃園的建立

1.1 確定適宜的栽植密度

一般來講,一定的整形方式必須與一定的密度相適應。可採用Y字形(2m×4m,83株/667㎡)或2m×5m,67株/667㎡)的株行距;而採用三主枝自然開心形,則要適當加大株距,可採用3m×4m或4m×5m的株行距;也可採用主幹樹形,株行距為2m×3m或1.5m×3.5m。

1.2 栽植技術要點

1.2.1 栽植時間 安丘蜜桃多在春季栽植,因為秋季栽植一般會有抽條現象,栽植的成活率低。

1.2.2 栽植技術

山地桃園定植時要求挖定植穴或定植溝,深度為60—80cm,寬約為100cm,每h㎡施用腐熟有機肥45000~675000kg,有機肥與穴(溝)內中層土以及表層土混勻後回填至與地面齊平,然後澆透水沉實,待土壤緊實後再行種植。

定植前,先對根系進行適當修剪,剪去損傷根及過密根,讓根系均勻擴展深入土中,嫁接口至少露出地面5cm左右,使苗木成活後根莖部不致埋人土中,以免造成接口處腐爛,影響苗木生長。

栽植時還應將根系上覆蓋的土充分踏實,灌一次透水並覆蓋地膜。定植後要及時定幹,切不可等到發芽時再定幹,在風害嚴重地區應立支撐物,將苗木綁縛好,以防苗木傾斜或折斷。待苗木新根發生成活後,每株追複合肥200g左右。

安丘蜜桃標準化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防災減災技術

2 土肥水管理技術

2.1 平衡施肥

  • 2.1.1 安丘蜜桃需肥特點

桃樹正常生長結果需要氮、磷、鉀、鈣、鎂、硫、鐵、錳、硼、鋅、銅、鉬、氯、鎳這14種必需礦物質元素和硅等有益元素,樹齡不同,需肥特性不同。

桃樹幼年和初結果期,易出現氮素施用過多,枝條徒長,延遲結果。因此要注意適當控氮,並適當增加磷肥從而促進根系發育,氮、磷(P20)、鉀(KO)可按1:1:1的比例供應,盛果期桃樹需鉀量顯著增加,據估算,每生產100kg桃子,約需吸收0.46kg氮、0.29kg磷(P:0)、0.74kg鉀(K:0),施肥時可以參考上述數據,並根據土壤分析、植被診斷與肥料的利用率確定施肥的數量和比例。

安丘蜜桃標準化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防災減災技術

2.1.2 科學確定施肥量

根據目標產量、土壤、樹齡等差異來確定化肥施肥量。幼齡桃園定植後1~3年,氮肥使用量分別為每hm120kg、180kg和225kg,磷、鉀用量可以與氮肥相同。進入盛果期的桃園,在施足有機肥的基礎上(儘量做到斤果斤肥),再每h㎡。補充尿素600~750kg、過磷酸鈣1125~1500kg和硫酸鉀525—1575kg。根據桃樹容易出現的微量元素缺乏症,採取應對措施,適當補充硼鐵鋅等微肥,可選用硼砂、硫酸亞鐵、硫酸鋅等,一般每h㎡各施用3045kg,也可以結合有機肥秋季施用,每2~3年施用一次。缺素嚴重的果園可以年年施用,並適當增加用量。中微量元素缺乏的果園也可以採用葉面噴施的方法補充,缺乏嚴重時應與土壤施用相結合,並注重改良土壤。

安丘蜜桃標準化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防災減災技術

2.1.3 施肥時機和方法

全年施肥2~3次,以秋施基肥最為重要,時間以採果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為宜,肥料種類以全腐熟有機肥為主,包括農家肥、生物有機肥、豆餅、魚腥肥等,配施部分化肥(全年化肥用量的1/3)。一般農家肥的施肥量最好達到斤果斤肥。施用方法一般採用條溝法,在行間或株間開溝,溝的深度與寬度一般應為40~50cm,長度根據肥料數量確定,肥和土要充分拌勻後方可施入。除了秋施基肥外,還有1-2次追肥。開花前1次,這次可適當增加氮肥比例,以促進萌芽開花和坐果,化肥量佔全年的20%左右,果實成熟前20~30d,再追1次果實膨大肥,為了減輕裂口,這次要適當增加鉀肥比例,同時控制氮肥,氮鉀比例以1:2較為合適,最有利於上糖分和著色。這兩次追肥可挖淺溝肥土混勻施人。

安丘蜜桃標準化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防災減災技術

2.2 需水規律和灌溉技術

  • 2.2.1 需水特點

安丘蜜桃在以下幾個生育期對水分供應比較敏感,若墒情不夠,應及時灌溉。

1) 萌芽至開花前 此時缺水易引起花芽分化不正常,開花不整齊,坐果率降低,直接影響當年產量。此期可灌1次足水,水量以能滲透地面深度達80cm左右為宜。由於經常出現春旱天氣,所以必須灌足水,以促進萌芽開花、提高座果率。

2) 硬核期 此時是新梢快速生長期及果實第一次迅速生長期,需水量多且對缺水極為敏感,因此必須保證水分供給,灌水量以溼潤土層50cm為宜。

3) 果實膨大期 此時正值果實第二次生長高峰,果實體積的2/3是在這段時間生長出來的,如果此時不能滿足桃樹對水分的需求,會嚴重影響果實的生長,果個變小,品質下降,水分供應充足,有利於同化物質的速積累,增大果實提高品質。

但應注意均勻灌水,保持土壤良好穩定的墒情,如在久旱後突灌大水會加重蜜桃裂果現象。

4) 果實採收後 在此期問,根據土壤墒情適當灌水1次,延緩葉片脫落,有利於花芽分化和樹勢恢復。

5) 秋灌 結合秋施基肥後灌水1次,以促進根系生長。

6) 冬灌 一般在封凍前灌1次封凍水,以保證樹體安全越冬。若封凍前雨雪多時可以不冬灌。

安丘蜜桃標準化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防災減災技術

2.3 灌溉方法

灌溉的方法有溝灌、樹盤澆水、噴灌、滴灌等,具體方法可根據當地的經濟條件、水源情況、水利設施條件及地形等綜合考慮。總的要求是節約用水,並保持水分能及時滲透到根系集中分佈的土層,使土壤均勻穩定地保持一定的含水量。如果條件許可,儘量使用滴灌或湧泉灌等管道灌溉,因為這種方法不僅節約用水,對地形地貌要求不高,特別適合山區丘陵果園,而且可以很方便地控制灌溉區域,減少行間雜草滋生,降低局部空氣溼度,減輕果實裂口和病蟲害的發生。

安丘蜜桃標準化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防災減災技術

3 整形修剪

3.1 生長季修剪

生長季修剪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疏除過密枝梢和徒長梢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促進果實著色和提高果實品質。

生長季修剪對樹體生長抑制作用較大,因此修剪量要輕,每次修剪量不能超過樹體枝葉總量的5%。主要修剪方法可用“去傘、開窗、疏密”六個字概括。去傘就是疏除樹體上部或骨幹枝上對光照影響嚴重的結果枝組和直立的徒長梢,開窗就是疏除骨幹枝上過密的結果枝組;疏密就是疏除過密的枝梢。

3.2 冬季修剪

在搞好生長季修剪的基礎上疏除過密過大(超過3cm)結果枝組,單枝回縮更新結果枝組,改善樹冠內光熱微氣候生態條件,樹冠內通風透光,提高果品品質和著色,每h㎡留枝量控制在l5萬枝以內。

安丘蜜桃標準化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防災減災技術

3.3 盛果期樹修剪

盛果期樹的指標是樹冠骨架安全形成,結果枝陸續增多,產量上升,並趨於穩產,骨幹枝上的小型枝組開始衰弱,主要結果部位轉向大中型結果枝組,所以說盛果期樹的修剪任務是維持樹勢中強,調整主側枝生長勢均衡,加強對結果枝組的更新修剪,以防止早衰和內堂光禿、結果位置外移。生長勢旺的樹延長頭甩放,疏除部分副梢,中庸樹短截至健壯副梢處,弱樹帶小橛延長,即對延長頭短截,留健壯副梢。果枝修剪以長放、疏剪、回縮為主,基本不短截,骨幹枝上每1520cm保 留一個長結果枝 ,同側枝條間距一般30cm以上 ,大於30cm的果枝畝留枝量在6000個左右 ,總枝量1萬個 以內。果枝 以斜上 、斜下 為主 ,少量背下枝 ,儘量不 留背上枝 。對結果枝組 的更新多采用一年生枝基部 的生長勢 中庸 的背上枝進行更新 ,採用 回縮 ,將 已結果 的母枝 回縮至基部健壯枝處或母枝 中部合適的新枝更新 ,利用骨幹枝上新枝更新 。

安丘蜜桃標準化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防災減災技術

4 花果管理技術

4.1 人工授粉

安丘蜜桃栽培中一定要配置好授粉樹,一般按5:1比例配置,授粉品種以花量多、開花時間一致最好。但為了更好的提高品質和產量,進行人工授粉很有必要。

4.1.1 花粉準備

採集含苞待放的大蕾期花朵,人工或用剝花機剝出花葯,撿去花瓣和花絲,平攤在表面光滑的乾淨紙上,在22~25℃的條件進行乾燥,或用25~40W的燈泡放在離紙25~30cm處烘烤花葯。待花葯開裂後,將散出的花粉收集在乾淨小瓶內,置於冰箱低溫下備用。

安丘蜜桃標準化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防災減災技術

4.1.2 人工授粉

用帶橡皮頭的鉛筆或自制的授粉棒,蘸花粉後直接點授在桃花柱頭上或裝在紗布內在樹上抖動。點授時,從樹冠內向樹冠外按枝組順序進行,一般長果枝點授3~4朵花,短果枝點授2~3朵花,被點授的花朵在樹冠內分佈均勻。初花和盛花期反覆進行3~4次可明顯提高座果率。

4.2 疏花疏果關鍵技術

為了提高果品質量,達到豐產穩產高產的目的,搞好疏花疏果非常重要。

4.2.1 疏花的時間和方法

疏花一般在大花蕾至盛花初期進行。人工疏去畸形花、遲開花、朝天花、並生花和無花枝上的花。疏花量一般為總花量的1/3。

安丘蜜桃標準化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防災減災技術

4.2.2 疏果的時間和方法

疏果時間一般分2次進行。第1次疏果在花後20d左右,主要疏除畸形幼果,如雙柱頭果、無葉果及並生果等。第2次疏果在果實硬核期進行,首先疏除萎黃果、病蟲果、畸形果,其次疏除朝天果和內膛弱枝上的小果,最後按留果量合理安排疏果的數量。

4.3 果實套袋關鍵技術

4.3.1 果實套袋的意義

套袋可以改善果面色澤,使果皮底色整齊一致,乾淨鮮豔,減輕裂口,提高果實外觀品質,有效防止食心蟲、椿象及炭疽病、褐腐病等的危害,提高好果率。避免農藥與果實的直接接觸,降低農藥殘留,提高果品的質量安全,防止果實日燒、裂果及鳥害,減少果肉紅色素,促使果實成熟均勻一致,增進品質。

4.3.2 套袋的時間和方法

套袋在疏果後至蛀果害蟲發生前完成。套袋前對全園噴一次殺蟲殺菌劑,殺死果實上的蟲卵和病菌。套袋時按枝由上而下、由內向外的順序進行。將袋口連著枝條用細鉛絲紮緊,一定要紮在結果枝上,紮在果柄處易造成壓傷,引起落果。紙袋要選用深色雙層袋,果實成熟前7d左右撕袋著色,增加亮度。

安丘蜜桃標準化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防災減災技術

5 病蟲害防治技術

安丘蜜桃的主要病蟲害有:桃樹枝幹腐爛病、流膠病、炭疽病、褐腐病、瘡痂病、桑白蚧、桃蚜、桃瘤蚜、卷葉蛾、桃柱螟、梨小食心蟲、潛葉蛾、盲蝽蟓、紅白蜘蛛等。

5.1 桃園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

5.1.1合理佈局,起壟栽培

防止桃、梨混栽,避免梨小食心蟲猖獗危害。起壟栽培能增加活土層,提高根系活性,有效預防枝幹腐爛病及根部病害。

5.1.2 及時刮除病組織和翹皮

桃樹常發生流膠病和腐爛病等枝幹病害,人工刮除病組織再塗843康復劑等農藥即可得到有效控制。此外,枝幹上的老翹皮內外是害蟎、梨小食心蟲、蚧殼蟲及多種病菌的越冬場所,用刮刀或鋼刷刮除翹皮,可直接消滅大量的越冬蟲源和菌源。

安丘蜜桃標準化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防災減災技術

5.1.3 合理修剪,剪除病蟲枝

冬剪時可以剪掉球堅蚧、桑盾蚧危害的枝條、蚱蟬產卵的枝條和樹上殘留的病果、僵果等。另外,結合夏剪及時剪掉或撿拾落地的病蟲果,如將桃炭疽病、褐腐病的病果,以及桃仁蜂、桃柱螟等的危害果進行銷燬,可有效減少蟲源菌源。

5.1.4 合理施肥、灌水

多用全腐熟有機肥和生物菌肥,合理追施化肥,嚴格平衡施肥,適時灌水,能夠促進桃樹生長,樹體健壯,增強抗病蟲能力。雨季及時排水,以防漬水減弱樹勢。

5.1.5 搞好田問衛生

清除枯枝落葉,搞好田間衛生。在桃樹落葉後,結合冬剪及時清除桃園中的枯枝、落葉、雜草等,將其深埋或集中燒燬,消滅越冬蟲源、菌源。

安丘蜜桃標準化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防災減災技術

5.1.6 增加桃園生態系統的植物種類

因地制宜地增加桃園生態系統的植物種類。如在桃園中種豆科牧草,特別是紫花苜蓿、薯,不但可使害蟲天敵的種類和數量增多,而且可使害蟲天敵出現的高峰期提前,增強對某些害蟲的控制作用。

5.1.7 採用生物方法防治病蟲害

儘量採用頻振式殺蟲燈,懸掛f生誘劑或糖醋液瓶等辦法生物防治病蟲害。頻振式殺蟲燈可誘殺的害蟲種類有:一是,地下害蟲,如金龜子、螻蛄、地老虎等,二是,食葉害蟲,如粘蟲、葉蟬、棉鈴蟲、煙青蟲、椿象、造橋蟲、食心蟲、吸果夜蛾、桃柱螟、美國白蛾、天牛等。

5.2 桃園主要天敵保護與利用技術

果同中害蟲天敵主要是捕食性瓢蟲、草蛉、薊馬、食蚜蠅、捕食蟎、小花椿、蜘蛛類、鳥類等。保護天敵可恢復果同生態平衡,達到持續控制害蟲的目的。

安丘蜜桃標準化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防災減災技術

5.2.1 保護果園內植物的多樺l生,增加天敵的種群數量

提倡實行自然生草管理的栽培措施,這樣不僅增加天敵的棲息環境,更由於園內昆蟲多樣性的增加,保證了天敵在園內生活繁衍的生態環境,增加了天敵在園內的生活時間和種群數量。

5.2.2 果園種有益草種

果園生草,行間種植有益草種,草上的害蟲也為天敵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食物來源。

5.2.3 及時清理殘枝落葉

在秋冬結合清潔田園,可將有蟲的殘枝落葉置於網袋內保護寄生蜂,另外在某些情況下可將刮樹皮等作業推遲至早春萌芽前進行,以便利用有些天敵先於害蟲活動的特點進行保護。

安丘蜜桃標準化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防災減災技術

5.2.4 前期少噴殺蟲劑

在果樹生長前期(6月份之前)儘量少噴或不噴廣譜性殺蟲劑,在果樹生長前期,以小花椿、草蛉、瓢蟲、薊馬、蜘蛛等捕食性為多,在7月份之後,捕食蟎成為園內主要天敵類群,可使蚜蟲、害蟎和部分食葉害蟲的發生受到抑制。

5.2.5 科學合理噴施農藥

儘量選用選擇性或低毒、微毒農藥或生物類農藥品種,在使用時注意採用對天敵和環境影響較小的方法,如對靶噴藥、點片用藥等。

安丘蜜桃標準化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防災減災技術

6 防災減災技術

6.1 春季晚霜低溫的危害及防控技術

6.1.1 晚霜低溫的危害

所謂晚霜低溫是指春季溫度回升,桃樹開始萌動、發芽、開花,因寒流到來導致溫度大幅下降而造成的危害。不用生育期對低溫的耐受能力不同,花蕾期受凍溫度為-1.7~6.6℃,開花期能抵抗-1~2℃,幼果期-1~1℃。晚霜低溫危害嚴重時,可導致花果受損脫落,嚴重影響產量,甚至絕收。

6.1.2 防控措施

  • 1)建園時注意避開風口,或在桃園北端營造防風林帶。
  • 2)春季氣溫回升較快時,可通過漫灌或樹冠噴水降低局部溫度,推遲萌動、發芽時間。
  • 3)行問生草,特別是越冬草種,如毛葉苕子、苜蓿等,具有緩衝局部溫度波動的效果。
  • 4)注意收聽收看天氣預報,低溫來臨時,可採取園內生火、燻煙,或採用薄膜、彩條布覆蓋保護等措施。
安丘蜜桃標準化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防災減災技術

6.2 冰雹災害防控技術

6.2.1 清理受損嚴重的枝葉、果實:桃園冰雹災害主要表現為機械損傷,一般葉片、果實受傷落地後要及時清理,以防腐爛誘發病害。對於雖然受傷嚴重,但還未落地的果實、枝條,也應剪除,清理出園。

6.2.2 清理完畢後及時噴藥:清理完畢後,全園要及時噴布2~3遍殺菌劑,預防病害的發生和傳播,對於砸傷的枝幹樹皮還要用殺菌劑塗抹,傷口大時,要用薄膜包紮。

6.2.3 加強桃園土肥水管理:對病情嚴重的樹,要加強肥水管理,特別是加強排水,增施有機肥料,促進樹勢恢復。

安丘蜜桃標準化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防災減災技術

6.3 水澇災害防控技術

桃耐澇性差,在雨季,如不及時採取排水防澇措施,必將影響桃樹的生長髮育、產量和品質的提高,嚴重的甚至造成死樹。桃防澇栽培措施如下:

6.3.1 挖溝排澇:在果樹行問,根據地形隔行或多行開挖排水溝,一般溝寬30~40cm,深80~100cm,只要開挖及時,便能迅速排除園內積水。

6.3.2 抬高樹盤:結合開挖排水溝,抬高樹盤,使樹盤內高外低,略呈弧形,如有積水便能順利的流入溝內排出。

6.3.3 覆蓋地膜或反光膜:結合起壟,於果實成熟前15d左右,在行內覆蓋地膜或反光膜,克服降雨對土壤溼度的影響,同時反光膜還能顯著改善桃園光照狀況,從而顯著提高果實品質。

6.3.4 防治病蟲:久雨後果園要噴一遍殺蟲殺菌劑,以防治病蟲危害,可選擇廣譜性的唑類殺菌劑如戊唑醇加菊酯類的殺蟲劑如功夫等。

6.3.5 增肥壯樹:桃樹前期因施肥不足,水淹後易導致樹勢衰弱,可採用0.4%尿素加0.5%磷酸二氫鉀進行根外噴肥,隔10d噴一次,連噴2~3次,秋施基肥時對弱樹應增施優質圈肥或其他優質有機肥,以便及早恢復和增強樹勢。另外,對歪斜的果樹要及時扶直,並設支柱加固。根部受傷的應根據受害的不同程度對枝條適當加重疏截,以便平衡樹勢,保證樹體的正常發育。

安丘蜜桃標準化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防災減災技術

結語:綜上訴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本文對大家有所幫助。僅供各位種植戶朋友參考學習,如果大家有更專業的知識願意分享,留言即可!也希望大家可以幫忙,轉發、點贊、關注一下筆者,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