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不同的战场 一样的坚守

在大学西路街道兴安南路社区的抗“疫”线上,有这样一支娘子军,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们迎难而上,舍小家顾大家,冒严寒、沐风霜,默默坚守在社区防控第一线。她们日夜奋战,勇于担当的作风让人感动。她们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令人振奋。

高利英,2003年抗击“非典”时因工作突出火线入党。多年社区书记的工作已让她积劳成疾。疫情面前,她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响应街道号令,义无反顾冲向社区防控一线。一个多月来,每天早出晚归,排查、值守、劝导,刮风下雪,从未停歇过忙碌的步履,用行动践行着她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高姐,你休息几天吧,我给街道打报告说明你的情况”。看着每天疲惫不堪的她,社区书记心疼的叮嘱着。“不用,我能行,大疫当前,普通干部都冲锋在前,我咋能躲在洞里呢,即使休息在家我也不安心。居民的一些情况我比其他人更熟悉,我做更放心些”。大年初二开始,像她一样,爱人也坚守在防控一线,孩子自然就成了“留守儿童”。平时听多了“舍小家为大家”这句话,可谁又知道这“舍”中所包含的深情?

社区里的“老大姐”郭春梅,丈夫是人民警察,危难之时总是冲锋在前。作为警嫂的她,疫情面前一样勇敢前行。患有腰疾腿疾的她,在雪天、在阴天,在清晨,在傍晚,都能看见她风雪无阻站在风口值守的身影。“多亏箱底的厚棉裤了,过年收拾家差一点扔了,没想到这段时间用上了”。“无物业管理的小区我去值守,都

是老街坊邻居的,每个人的情况我最熟悉”。一罩难求之际,她将自己的口罩分享于战友,用出于本能的小小举动呵护着年轻同事们。逆风而行,是对爱的坚守。为爱付出,是使命的召唤。她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冲锋在疫情防控线上的社区坚守者。

刘彩虹,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的她,今天,依然坚守在抗击“新冠”疫情的社区一线。大疫之下,社区工作纷繁复杂,社区干部纵有三头六臂,也是分身乏术,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值岗之外,与社区干部共同商讨工作方案,协助成立临时党支部,设计制作小区通行卡、入户排查表。一张张楼栋作战图,她一遍遍排版修正、一个小区一个楼栋的核对信息,为的是不辜负“战友”们一夜奋战的辛苦。做惯了数字工作的她默默地记录起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幕幕感人的举动。防控工作中,经历严寒和恐惧的同时,她也收获着感动和欣慰。同事热腾腾的饭菜、暖心的口罩,急人之困时的充电器。无暇顾及的的女儿一夜之间长大,学会了做饭收拾家。“做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责任为抗“疫”工作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到不了医务人员那样直面病毒的最前线,就当好社区防空线上的这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得益”于家住的离社区最近,防控岗前值守之外,为隔离居民取寄快递、采买物品、上办公室取东送西的任务也由她“承包”。贴心管家、采购员、跑腿员……这个单薄的身影不断变换角色奔走在社区与家之间。儿子高考在即,患抑郁症的丈夫脑梗后遗症需要照顾。“非常时期,疫情防控工作耽误不得”。为不影响工作,她只能把年幼的女儿放在乡下年迈的老人家。与女儿隔屏相望中,每次都是“妈妈我想回家”,挂断电话后潸然泪下。从接受防控任务开始的那天起,她就与社区其他战友一同抵御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如今,她用一张居民熟悉而亲切的面孔和一颗让群众满意的心,赢得了群众的称赞。温英男,人如其名,她撑起的不仅是半边天,还有整个家。

徐佳青,一个90后,大学西路街道兴安南路社区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人员,一个爱美的青春女孩。自我调侃:“自从带上口罩,口红不用涂了、粉底不用打了、连睫毛膏的钱也省下了”。“您好,昨天登记的返呼人员信息中您的身份证号码少了位数”,电话声中,她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每天卡口值完岗,又回到办公室做内勤工作。各种报表的填报、防疫物资的发放、青城党员抗“疫”先锋后台的维护、各大交通枢纽返呼人员信息核对、后期跟踪服务……办公室每一个灯火辉煌的夜里,都有她在电脑前统计、录入、打电话的身影,遇到“高峰”往往加班到凌晨。在实行居民信息网上登记后,好多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都跑到社区向小徐求助,信佛阿姨的一句“阿弥陀佛”,是感谢是祝福,也是对小徐工作的肯定与认可。我要说,抗“疫”线上,这样的女孩最美丽!

阿拉坦其其格,一名少数民族干部。兴安南路南路社区呼市民族小学附近居住着大量的蒙古族居民,疫情防控工作中,面对一些语言沟通起来有障碍的蒙古族居民,她就主动上阵,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往往是几句流利和气的蒙古语交流后,尴尬的气氛瞬间融洽。正月初三,从探亲途中匆匆返回的她,没有歇息一天就投身到抗“疫”一线。卡口值班,每次她都是提前到岗接班;居民情况摸排、做登记、测体温,她总是尽心尽责。社区加班,她也是二话不说迅速到岗。“儿子即将中考,每天把孩子一个人放在家里也实在不放心,但若缺席疫情防控工作则会更不心安。”话语朴实,却句句章显示了一名基层干部的担当与责任。

陈祖涵,一名社区民生志愿者。街道安排疫情防控任务中,感冒还没有好利索的她,接到电话二十分钟后从金桥家里就赶到了社区报到。面对社区防疫物资的匮乏,她一直都是自备手套口罩防护棉衣。身为家里的独生女、小公主,承受着吹冷风,受“邪气”的压力坚守着岗位,从未请过一天假。一次值岗到夜里11点多,回去后小区已经大门紧锁,第二天依然早早到岗开始了一天的值守。刮风下雪,用自己平凡之躯守护起居民安全的大门。“也会委屈、也会害怕。所以,等疫情结束,我要买个甜的蛋糕抚慰一下苦的心灵”。疫情防控线上,她用坚守谱写着自己的青春战歌。

李颖,一个常带笑容的善良女孩。值守在兴安南路社区民小西巷卡口的她,别看外表柔弱,却每日坚持执岗10小时以上。登记信息、测量体温、宣传摸排、为隔离居民配送物资循环往复。最初天气寒冷,室外温度零下20度左右,在没有避寒设施的情况下,冻到手脚麻木,只能跺脚取暖。偶尔还要应对不愿配合登记信息的居民。她说:“虽然可以向公安人员求助,但是我并不愿意那样做,居民和社区本就唇齿相依,一句耐心的解释远比一张严肃的脸更能拉进距离。”慢慢的居民认可了她的工作,不仅积极配合登记排查,还主动捐赠防护物资。这是阴霾的日子里,她最暖心的记忆。“我们在后方为居民筑起防线,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看着他们健康平安,居家隔离名单上越来越少的数字,我们所有的付出都值得。”这就是一名社区工作者最朴素的情怀。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每一名抗“疫”工作者背后都有一段温暖的战“疫”故事,每一段故事里都凝聚着一个群体的付出。她们是家中的女儿、妻子、母亲,是万千平凡者中的一员,疫情之下,她们就是守护居民的坚强卫士。在她们的心里,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疫情不散、我们不退!

她们向阳而生,逆风飞翔,乘风破浪,终将归来如往!

春风送暖,赶走瘟神。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愿每一个人都健康平安,每一个家庭都幸福美满!(刘彩虹)


不同的战场  一样的坚守


不同的战场  一样的坚守


不同的战场  一样的坚守


不同的战场  一样的坚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