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搶人、搶料、搶貨!廣東開了15年的服裝廠,也難熬過這一波...

復工≠復產。中小企業仍面臨著許多問題。

搶人、搶料、搶貨!廣東開了15年的服裝廠,也難熬過這一波...

搶人、搶料、搶貨!廣東開了15年的服裝廠,也難熬過這一波...


2月24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佈會表示,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逐步提高。其中浙江已超過90%,江蘇、山東、福建、遼寧、廣東、江西已超過70%。另外,根據目前監測,中小企業開工據初步監測接近30%。


搶人、搶料、搶貨!廣東開了15年的服裝廠,也難熬過這一波...


苦!復工≠復產!


“目前的主要問題,受疫情影響,有些員工因受疫區影響暫時無法來莞返工,可能直接在自己家鄉所在地工作,造成用工需求緊缺,如何讓工人安全回來,願意回來是當前需要考慮的問題。”


一年如果有4個月是虧損的,那麼這一年就是白乾了”。肖華在東莞橫瀝經營一家運動用品生產企業,現在不敢算損失,越算越心寒。


2月15日,好不容易備好口罩(5元一個)、額溫槍(550元一支)等防疫物資後,他的工廠迎來了復工批准。100人的廠子,返崗十五六人,這也意味著工廠不能恢復正常生產,“我相信有70%-80%的工廠復工後不能迅速恢復產能”。


隨著新冠肺炎確診案例連續下降,東莞企業主的復工聲音漸高,多鎮街出臺鼓勵復工,但是復工並不意味馬上覆產,不少員工被困在家鄉里,而即使回來也有可能面臨隔離,而自家企業復產了,上下游企業未能復產,因為不確定性,訂單也減少了,連串問題之下,如同一座座大山壓在眾多小企業主的身上,讓他們喘不過氣來。


於是,有的企業主開始給自己定一個期限,如做服裝加工的肖功俊就說,如果情況還沒有改善,會選擇關門,底線是今年的5月。當然更多企業主希望能夠追回消失的30天。


搶人、搶料、搶貨!廣東開了15年的服裝廠,也難熬過這一波...


百人工廠只來十餘人,如何讓工人安全回來?


根據百度地圖慧眼百度遷徙數據,2月18日和19日,東莞位居全國人們遷入地第一,分別是3.53%和佔3.56%。遷入來源地中,省內城市深圳、廣州佔據前列,還有江西、湖南、廣西等省市緊隨其後。但從遷入趨勢來看,今年的遷徙規模指數明顯低於去年農曆同期的遷徙規模指數,而且按照農曆年來計算,去年的遷徙規模指數高點是在正月初九,而今年的遷徙規模指數高點在正月十六,也就是遷入遷出行為明顯晚於去年。


而從現實一線來看,按照往年的情況,元宵後,不少人就是開始謀劃找工作了。如假設2月3日過年,那麼當年的2月底到3月初,在東莞的各大工業園、人才招聘中心,會看到人來人往的場景,今年這一面遲遲沒有出現。走進東城的牛山工業園、寮步的霄邊村附近園區,整個工業園區安靜得有點過分。


近8成的員工沒有返崗,讓肖華頗為著急,這裡面部分員工或因為長途汽車停運,交通不便出不來,或因農村封鎖了,還有部分員工來自疫情發生地,來了需要隔離,乾脆不來了,“現在的年輕員工不像90年代那一回,他們都是要命不要錢的”。


同樣面對低返崗率的還有肖功俊的企業,“我們工廠原本就是小企業,40人不到的規模。2月10日那天來了2個人,我也上一線去了。”肖功俊語氣中都是無奈,他說很焦慮,但是也不能催員工。


日前,東莞工商聯的企業走訪中,獲得的復工數據同樣不理想。“厚街鎮工商聯(商會)會員大約1千多個,其中名傢俱的團體會員佔大多數,受疫情影響,目前復工返崗率偏低。”厚街鎮工商聯(商會)秘書長王沛江表示。


“目前的主要問題,受疫情影響,有些員工因受疫區影響暫時無法來莞返工,可能直接在自己家鄉所在地工作,造成用工需求緊缺,如何讓工人安全回來,願意回來是當前需要考慮的問題。”東莞市以純集團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公司採用分期、分批、分地區的方式復工,復工率大約為15%左右,重點安排生產一線員工復工。


不是沒有想過招人,但是問題又回到人身上,“想招工也沒幾個人啊,你在路上看到人嗎”。肖華感嘆。


9成供應商未復工,產業鏈受考驗?


產業鏈時代,環環相扣。這意味著,自家企業復工還有能力復產,但不代表就真的能復產,因為很可能你的上下游企業正因為工人返崗、防疫物資未到位、行政審批等原因,未能復工或者復產。


“最要命的是材料供應商大部分沒開工,供不了材料”。丁永是一家服裝設備企業的負責人,它的95%材料供應商開不了工,要麼是審批開工中,要麼就是工人沒有回來。


而直接造成的結果就是,丁永所在的公司,一週前就停止接單了,因接了單也交不了貨。也就是說,要再接單,只能待重新進材料,而材料上什麼時候能夠開工?丁永兩手一攤,“不知道“。


南興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和東莞永強汽車的企業有關負責人均坦言,受疫情影響,目前該行業的供應鏈也受影響,包括原材料採購,貨物供應等,導致企業的用工成本有所增加。


一家正在趕製口罩設備的企業,運氣要好一點,因為生產的是防疫物資,所以在他們缺物料時,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經過介入協調供應商迅速復工了,但是如今特殊情形下,貨都靠搶,所以需要有專門的員工負責盯著物料。


在復工這一段時期,你會看到東莞的企業朋友圈內,不少企業除了求購防疫物資,還在求購生產材料。


搶人、搶料、搶貨!廣東開了15年的服裝廠,也難熬過這一波...


如情況難改善,計劃5月關門


“員工不來,不敢接單,員工來了,又怕訂單不飽滿”。肖功俊解釋,復工的不確定性,讓他不敢接單,而部分客戶現階段下單也會比較謹慎,所以他又怕工人來了,沒有訂單做。


工廠做不出貨,貿易商也焦慮。王平運營著一家貿易公司,主營運動用品的出口,簡單來說,就是他將海外客戶的訂單對接到東莞工廠,公司一年也有數百萬的營業額。


最近讓他焦慮的是,客戶下了訂單,但是工廠有可能交不出貨來。“我們賣的產品是有季節性的,如果這個季節上不了貨,那麼客戶可能就會轉向了”。即使後期生產跟上了,為了保住客戶順利交貨,只能走航空物流,那麼這個成本就遠高於過往的鐵路和海運了,這一部分會是公司目前可看到的損失。


只有運轉起來,企業才能活。如今企業接近停擺,肖功俊計算了一下成本,每月預計會虧損10多萬,其中又以廠租、工資為一大巨頭。他給自己定了個時間,如果情況難以改善,那麼這家經營了15年的廠子,計劃四五月就關門了,“最近圈子內有一批都打算不幹了,我也不能繼續虧損下去”。


“不敢算,越算越心寒”。肖華“拒絕”進行計算,員工工資、廠租、水電、伙食、稅都是錢,現在就是硬槓著。他說公司做服裝加工和運動用品頭盔,一年營收2000多萬,屬於傳統行業,“在傳統行業有一筆帳的,一年如果有4個月虧損,那麼這一年就是白乾的”。虧一個月需要兩個月來掙,拿今年來說,如年後三個月是虧損的,需要用後面的6個月來填補,那這一年能否盈利?就得看後面三個月掙不掙錢。


在王平看來,如果疫情2月能夠控制,工廠工人到崗,實現正常復工,達到80%的產能,影響或是可控的,而如果到4-5月份,那麼對於工廠的影響就是一整年了。


搶人、搶料、搶貨!廣東開了15年的服裝廠,也難熬過這一波...


自救開始!追回損失的“10天”


東莞製造業發達,是全國乃至全球的製造業基地,也是中小企業重要聚集地,

2018年這裡有著工業企業數17.4萬戶,非公工業企業數17.3萬戶,民營工業企業數16.1萬戶,他們的生產經營情況,對全國的經濟有一定的風向標作用。


2月11日,廣東省新聞辦公室舉行第十七場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東莞公佈一組數據,截至2月10日晚,東莞復工企業有4491家,製造業佔近八成。東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劉錦棠預計,疫情對東莞今年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工業增長,將產生一定程度影響。


“開工時間推遲,影響企業正常生產排產進度,同時返崗工人數量可能下降,帶來招工難問題。”劉錦棠表示,由於受一系列疊加因素的影響,東莞的餐飲業、娛樂業等消費行業,以及工業製造業等領域受疫情影響較大。


“我們原本是2月1日開工,現在延遲到2月10日,期間損失了10人,需要後面追回來”。東莞沃德精密機械有限公司迅速研發轉產,全自動口罩生產線的研發生產,產線17日晚落地。預計2月20%的業績會受疫情影響,但是因為口罩生產線投產帶來一定的業績緩解,因而對於本次疫情的總結,公司總結:

對於製造業企業來說,領導層的危機管理、風險管理、應急管理能力需要提高。


部分較早採取防疫防控措施的,尚能較快復工,如唯美陶瓷在大年初一通知分廠所有主管在自我評估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儘快返廠,返廠後在宿舍自我隔離14天,以便早隔離早開工,為開工生產作好準備工作。OPPO和vivo在春節期間,組織員工去支持長安鎮的相關口罩廠生產,2月19日,OPPO還宣佈放出生產製造類的共享崗位,歡迎臨時停工企業聯繫並推薦員工上班。


中小企業復工窘境:搶料,搶人,搶貨!


但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的處境卻更為困難,復工前搶防疫資料,復工後要搶人還要搶貨。


時下一個話題是,疫情會倒逼部分企業轉型,那麼身處傳統行業的中小企業是否有想過轉身呢?肖華說“很難”,公司越小越好轉,負擔沒有那麼重,大型企業也好轉,可以留著賺錢的主業經營,拿盈利的錢去投資新業務,還有可能迎來新的增長點,但是他說自己的企業不大也不小,轉型難,只做一款產品,設備、工種都是固定的,新行業不熟悉,要轉型要承擔的風險很大,搞不好就會傷筋動骨。


或許更為關鍵的是,這一場疫情如同“黑天鵝”,打得眾多中小企業一個措手不及,已經來不及轉身,但是確實也給他們打下一針,做好應急管理課。


多措施出臺,企業望更多“貼身”政策!


企業急,其實政府也急。你會發現,現在東莞的話題慢慢轉移到復工上,而且越來越多的政策在政策在支持復工,用企業主的話來說就是“鬆了一點”。尤其在浙江部分城市開出復工專列,率先搶人,東莞製造業大市也不能“慢”。


如同《人民日報》的評論,“隨著疫情形勢變化,能不能精準研判、精準施策,已成為領導幹部能力水平的新一輪檢驗。”


東莞市實行的是分批分類復工復產,2月9日24小時前復工的企業實行備案制,2月10日後復工的企業實行承諾制,但是企業真的要復工,“四個到位”不能少,即防控措施到位、員工排查到位、設施物資到位、內部管理到位。


確實是時候考慮經濟了。此前東莞出臺了“助企撐企15條”,人社局組織包車接送員工,部分鎮街出臺穩崗補貼,甚至給企業送上防疫物資。因而,各鎮街的復工數據也在不斷刷新,截至17日,橫瀝鎮已有2174家企業、3萬多人有序復工復產;常平鎮900家企業復工復產,超4萬人返工,截至18日松山湖81家市重點企業復工比例近80%,已返崗7.4萬人。


值得參考一項數據——用電,復工第一週2月10日至16日,東莞電網最高負荷達552.39萬千瓦(2月15日16時22分),供電量6.67億千瓦時。從數據來看,日最高負荷、供電量總體呈現逐步攀升趨勢,日增幅在1.0%-12.0%。電力數據表明,用戶用電量較春節期間已有恢復性增長,全市工廠正在逐步復工生產中。


不過要真正“激活”製造業,還需控制疫情,適當放寬人員流動,“撐企”措施還需要更貼近企業一點。


肖功俊就嘗試在“助企撐企15條”中找到適合自身企業的,但是發覺能夠“套進去”的沒多少,比如說租金,當前是國有物業和鎮屬物業能夠獲得減免,那麼對於更多在租賃私人物業的企業來說,他建議針對性措施,如租賃稅的減免,還有能夠給予房東房貸利率的優惠,“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一部分事實上都是租客在承擔交納,免去租賃稅、降低房貸利率一定程度上能帶給租客優惠”。


肖華說,“我們用的是村屬物業,按照之前出臺的優惠政策是 ‘村屬物業對承租企業減半徵收2個月租金’,早前與村委反映過這個問題,但是能否減免租金,還需要村委方面的決定。所以希望早前出臺的優惠政策能夠快速落實到企業,讓企業真正受惠”。


肖功俊還建議,政府能夠支持企業用“不可抗力因素”與物業主協商減免租金,還有降低增值稅,動用社保為沒能及時返崗的員工發放工資,降低企業的負擔。


“非疫情地區的人員放開流動,工廠快速復工動起來”。肖先生認為這才是根本措施,看到有部門去勞務省市接員工回來,那都是杯水車薪,或許能惠及少部分企業,廣大的中小微企業難以覆蓋。


復工復工還是復工。“疫情沒有過去,政府很難救,當前的一些措施如減免社保,緩交稅費,這些措施或許會暫時緩解。最終工廠要復工復產才能活,通過更有力的措施,以追回這個2月份”。王平表示。


2月20日晚,東莞出臺“推動員工早日返崗和企業復工達產 10 條” ,要徹底清理對企業超出防疫必要的復工條件和要求,支持包專車、專列或專機的形式接回員工,新招工還有補貼,激活東莞經濟,正是拉開帷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