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疫情期间“心态爆炸”怎么办?

平行进口车倩倩


这段时间因为疫情,考验着几大人性:"关于自由,关于健康。"自由与健康,这几点就是有钱也买不来的。我觉的吧,是人都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是因为什么要心态爆炸呢?因为不能出门,还是因为不能出去工作,还是因为不能见自己的亲人,比如有亲人相隔两地的。 第一种,不能出门,这是国家的策略,我们是决不能去违反,不能出门就好好的在家呆着吧,因为不止你一个人不能出门,是全国各地的人都不能出门,当然,除了那些守护着我们的人。想想吧,那些守护我们的人拼着命,也要守护我们的健康,我们又有什么好爆炸的呢?。 第二,因为工作,现在不是可以申请复工了,只要你的申请合理合法,自然就可以出去工作了。 第三,不能见自己的亲人与朋友,现在网络这么发达的时候,可以视频,可以聊天,等等等等,这些都可以解相思之苦。 最后,依个人之建议,可以听听音乐,看看书,想想那些守护着国家的守护天使们,他们的难,我们在家又有什么想不开的[酷拽][酷拽]



墨若儿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国人民在整个春节到现在都感觉到压抑。有个别人群对这种状况接受不了,感觉“心态爆炸"也属正常的现象。

但是,你心态再怎么爆炸,你可以换位思考,通过电视,手机看一看,那些战斗在疫情最前沿的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为抗击疫情奋不顾身英勇牺牲的白衣战士,为防控,治疗新冠肺炎舍小家为大家春节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广大白衣天使,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们比一比,你只是不能出门,宅在家里,配合隔离,与全国人民一起共同抗击疫情的发展扩散,使疫情早日结束。

只要你把心态调整好,宅在家里看看书,多做点家务事,用手机多与人沟通,多关注疫情的控制情况你的心情自然就好了,心情好了,压力小了。你爆炸心态,自然就好了。我的回答不知你满意否。

(欢迎评论指导)








放羊老头


你好,我是皮皮霞儿,很高兴参与到你的话题:疫情期间“心态爆炸”怎么办。一下是我的个人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首先,我觉得你应该明确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你“心态爆炸”,是疫情期间不能外出?不能工作?没有经济来源?还是等等什么原因。

找到源头事就好解决了,对症下药。

假设你是因为疫情期间到处封路不能出门,在家闲的,想得越多而让自己觉得“心态爆炸”,建议你可以听听音乐或者和家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不那么颓废,现在抖音上不是有很多朋友在做什么油条包子之类的,你可以尝试一下,也是很有意义的,从而分散注意力。

又或者是因为工作而导致没有经济来源,那建议你可以尝试一下电子商务类或者自媒体平台,足不出户就可以工作,我们就是做电商的,疫情期间丝毫未受影响,我们照常工作照常发工资的,希望可以帮到你😊



皮皮霞儿


亲爱的,请允许我从“最佳心理状态”理论的视角来给你一个比较系统的分析,因为我相信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很多人会面对的情况:

1)你之所以会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大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关键时刻“情绪轮盘”。疫情期间事关生死存废,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关键时刻。这时大家都很容易想要是我被感染了怎么办?或者这么下去经济收入大受影响怎么办?人很容易想到可能的结果,陷入对未来的恐怖想象中,于是产生紧张焦虑。这时一旦出现一些不符合期待的局面,或者自己做错点什么,就容易产生一些危害,然后自己又耿耿于怀,沉浸在对过去的生气愤怒(也就是你说的“心态爆炸”)和挫败感中。还没有走出来,又碰到新的应激事件,于是这个情绪轮盘又转动起来。

2)那我们怎么面对心态爆炸怎么走出这个情绪怪圈呢?那就是专注当下。因为无论未来还是过去,都不是你能控制的,你唯一能够控制和经历的,只有当下。你需要觉察你的想法和情绪,然后告诉自己:我知道了,那又怎么样?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从觉察想法,到无念和正念,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3)那么什么又是最佳心理状态呢?最佳心里状态就是专注当下,专注在自己能够控制的部分,充分信任自己,冷静地或者适度紧张地处理问题,对逆转局面充满斗志和动力,同时又怀有一颗平常心❤

4)这时候你可以想一想那些最牛的人会做些什么?他们会锻炼身体,通过瑜伽冥想调节心态,也会通过正面自我对话不断激励自己,同时怀着乐观积极心态期待和想象美好的未来,最重要的,付诸具体的目标和行动!他们还不断带给周围的人正能量!你可以想象无数他们会做的事,而你也一样可以!

希望你、我、他都能处在最佳心理状态里,看到的人都能为自己点个赞👍


心理韧性


第一,面对疫情遇到的一些问题,尤其是自我心理恐慌的问题,要积极察觉,不能否认,要去接纳自己的恐惧。作为一个普通人,社会人,肯定会有恐慌情绪的,这个时候要察觉自己的情绪。

第二,一定要去了解权威的信息,不信谣、不传谣,这是做好心理防护的前提。现在信息很多,这个时候就要有理性的判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情绪化的,首先要有理性判断。

对待疫情,包括以后可能的一些公共事件或者自然灾害,或者人生所遇到的挫折,我们既不悲观,也不过分乐观。我们一定要接纳这个事实,然后才有可能去应对。

第三,最主要的一点,个人的心理防护是持久战。战“疫”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心理应对也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要接纳这个过程。对我们普通人来讲,这样的心理防护才是做到位了。

那在疫情过去后,我们应该要让自身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得到提升,感悟生命需要、珍惜生命,更要敬畏生命、敬畏自然。这样我们就能够更顺利地处理生活当中的一些困难,更好地应对下一步的心理压力,包括一些创伤。

二、普通人如何做简单的心理测评?

面对疫情,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心理反应,用专业词叫应激反应,通俗表达叫压力反应。一个月内我们称为急性应激反应,会有恐惧、紧张、焦虑;一个月以后,也会出现一些延迟性的反应。 实际上,很多人在第一个阶段、第一个月的时候没有急性应激反应,到了一个月以后才可能出现一些反应。

针对急性应激反应,目前有一个心理健康自评问卷,也叫SRQ,是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一个问卷。它有20个问题,答是,就记1分,答否就是0分,积分累积大于等于7分以上,就说明这一段时间心理反应比较大,需要求助。可以向周围的亲戚朋友寻求帮助,也可以去医院进行相关心理方面的帮助。这是一个初步的鉴别,告诉我们如果心里压力达到这个值,就需要做好自我调整。

如果自我调整后,心里还不能够平静,那么就可能需要去找心理专家,进行一对一面对面地交流。但现在由于疫情,很难去找一对一的咨询,所以建议要多寻求一些对自己有用的资源,谈一谈,聊一聊。比如说有哪些困难,可以和朋友、亲戚、老师、同事进行求助,得到了心理支持,压力就会减轻。


豫小乐


心态其实取决于个人,很多人都会有红灯思维,改变这种红灯思维,积极向上,疫情期间,我每天依然早起早睡,早起可以运动一下,清醒一整天,其余时间可以学习,或者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想到就去做,充实自己,才能避免负能量


马世嘉Nice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时刻牵动着大家的心,全民防控工作进入关键时期,打赢心理战也至关重要。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期间,大家积极响应号召宅在家里,然而居家隔离难免心情惶恐,焦躁不安,如何在疫情期间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呢?另一方面,如何帮助感染疫情的患者提振情绪,对奋战在一线的战“疫”人员进行心理压力疏导?对此,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主任、副教授曹加平为大家提供了一份疫情防控期间心理疏导指南。

  疫情期间,长时间居家人群应该如何调节心理压力?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主任、副教授曹加平表示,长时间宅在家中的群体,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由于疫情本身所引发的焦虑、害怕、无助感、抑郁等情绪反应通常是相似的,但由于职业、经济条件、家庭状况等不同,居家人群的心理压力可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有些人由于不能工作导致收入中断,面临经济方面的现实压力;有些人由于家庭关系不和睦,相处一室久了,人际冲突的压力会比较大;有些人独居,可能更容易感到无聊、孤独等。对于不同原因导致的心理压力,具体的调节措施应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居家人群心理压力的调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掌握科学的信息,从官方渠道获取有关疫情的资讯和自我防护的措施,避免听信谣言,信息混乱,导致内心困惑、迷茫、惶恐。

  其次,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疫情是大的形势,居家是迫不得已,这是个人不能左右的时局。在这种情况下,要主动调整自己对待疫情和居家的心态,减少无意义的指责、抱怨。

  第三,要有条不紊地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不要让自己闲着。心理学有种说法,叫“注意力等于事实”,关注什么,心理就会产生什么。越是过分关注疫情,内心越容易被疫情充斥,容易产生焦虑、害怕、惶恐。居家期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卫生习惯、锻炼习惯,多去关注一些有价值、有意义、充满正能量的事情,可以做一些平时很想做但一直没有时间做的事情,比如多陪伴自己的家人,或是看一些经典的电影,和许久未联系的朋友通讯联系等。

  第四,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消极情绪,在这个特殊时期,一般人都会感到厌烦、担心、焦虑,无聊等,有这些情绪反应也是一种非正常情况下的正常反应,要认识到这种情绪本身的合理性,不要过度地去对抗它。心理学研究指出,情绪具有功能性,情绪是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主观体验或反映,情绪本身通常会携带着一些信息,比如当我们感到无聊时,“无聊”是来提醒我们去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当感到不开心的时候,“不开心”是来提醒我们需要去寻找或培养一些兴趣,做一些开心的事情。所以情绪本身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在于我们是否能正确理解情绪所传递的信息。

  在前线的战“疫”人员,如何缓解心理压力?

  在前线的战“疫”人员,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他们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但是,英雄也是人,我们提倡英雄精神、英雄行为,但不提倡英雄情结。

  所谓英雄情结,是指为了成为所谓的“英雄”,不顾自己的实际能力和他人的真正需求,执着于内心想要成为英雄的情结。英雄情结看似为了他人,实际是为了自己,很容易误导我们的行为,损害自己和他人的身心健康。

  因此,对于奋战在一线的人员,要缓解心理压力,首先要避免英雄情结。人不是机器,一线工作者要想更好的去奉献,必须要把自己照顾好,合理安排自己作息时间。对自己的期待值不要过高,不要过度把自己的责任心无限放大,凡事尽力而为,不求完美。其次,要相互支持、鼓励,积极自助,学习自我关爱的知识,听取与心理健康相关的音频、视频,有效管理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升工作效能。

  此外,应该认识到,对于这场战役,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而不是单靠某一个人一时的付出,所以要形成团队一起工作的机制。

  如果确实感到自己疲劳,可以主动地表达,做短暂的休息和放松,因为这不是偷懒、不是懈怠,而是为了更持久地奉献自己。除了工作以外,也应该有自己的一些娱乐,譬如近日在网上流传的两段武汉方舱医院患者和医护人员跳广场舞的视频,这些都是积极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的一种方式,营造一种积极的工作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压力本身。工作之外,要放下助人者的角色,把自己从紧张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自己放松下来,做一些普通人想做的事。

  已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如何调整心理压力?

  曹加平说,如果已经染上病毒,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但是,害怕无济于事,不利于治疗和康复。因此,假如不幸被病毒感染,一定要科学的对待自己的病情,要服从医生的安排,积极主动治疗;要树立能够治愈的信心,尽管病情不是我们自己能够决定的,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心态更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加快康复的速度。

  此外,和普通人一样,病毒感染者应合理安排好自己作息与生活,不要每天过度关注自己身体的感受,过分的关注会导致问题的放大,加重内心的恐慌和害怕,这对于患者的康复是很不利的。

  感染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主动和医生、病友做一些交流,也可以通过网络和亲友保持一定的联系,获得他们的关注、理解、支持和鼓励;另一方面,可以谈谈疾病以外的事情,畅想一下康复以后自己想做的事情,让自己对生活仍抱有希望,希望是最好的药品。再有,在充分休息的情况下,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些简单的身体锻炼也可以适当缓解负面的情绪。

  不管是哪一类人,如果觉得心理压力很大,自己无法有效调节时,还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中国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全国各地心理学会等专业协会和机构都开通了疫情心理援助热线,大家可以积极求助。疫情无情,人间有爱,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坎坷,相信“相信”的力量,希望一定会到来!


lcg农村大哥


1.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低谷期,生活中要注意多接触正面,如果自己心理接受能力差尽可能避开负面新闻。网络信息复杂,不要随意轻信。

2.多做让自己放松的事,比如运动,看电影,读书等等,不要在让自己在困惑的事上过多琢磨,琢磨太多不仅于事无补,可能越加糟糕。

3.如果还是觉得无法克服,可以咨询心理咨询师。疫情期间北京社会心理联合学会开通免费服务热线,可拨打下图热线获取帮助。


心覺


应该学会自我调节。人要有独自生活的能力,也就是“慎独”。

1、在心情低落时,可以不作为,接受自己的心情,安静下来,看看这个能量是什么?是焦虑,担心还是什么?

2、拿一张纸,把自己担心,焦虑的事都写下来。

3、想想自己能做些什么?

4、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做美食,看大片,听音乐,运动,都可以转移不良情绪。

所谓养生就是养心,就是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保持内心安宁。

凡事都有好坏,在这个疫情时期,可以好好放松,做一些平时没时间做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嘉琳4971


答:疫情期间大家都宅家里,打破了所有计划,但是事实也是无法改变的,毕竟发生了,我们唯有积极面对和从新规划,在这次疫情面前我们才能够明白活着很重要,才明白人类在自然面前很渺小。当认清现实后,积极努力改变面对这次疫情,可以把这次考验当做一次考试或者闭关,让我们长期忙碌的心灵安静下来,好好思考一下我们需要的不多,而往往是想要的很多,为了所谓的妄想,那么不余遗力的努力奋斗是不是把原本的初心忘了,忽视了,为了不知道的未来而失去了当下的幸福和情感,那么我们那么努力究竟是为了什么?原本为了追求幸福可往往幸福就在身边却被遗忘放在一边值得吗?所谓知那不知的事,做那不知的结果,而过程和当下被遗忘,被漠视值得吗?活在当下,找到初心,不被外物所牵,积极面对一切,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有好的心态就一定不会迷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