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第一书记抗疫一线 构建基层第一道防线——记逆行中的“硬核”第一书记杨代祥

在六枝特区牛场乡尖岩村,无论是在村界劝导卡点上,还是在返乡务工人员家中,以及街头巷尾,你都有可能看到一个穿着税务制服、戴着红袖套、胡子拉渣瘦弱忙碌的身影,他就是六枝特区牛场乡尖岩村第一书记杨代祥。大年初二接到入村参与开展疫情防控的通知,疫情就是命令!他简单准备了一些生活物品后,就赶到距离县城65公里的村子,一心扑在尖岩村疫情防控第一线,连续半个多月未回过一趟家。

第一书记抗疫一线 构建基层第一道防线——记逆行中的“硬核”第一书记杨代祥

组织尖岩村党员、教师、返乡大学生组成疫情防控护卫队,开展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宣誓。

针对此次疫情,他总是这样说:“这次疫情来得太突然,传染速度很快,我们村是整个牛场乡湖北及武汉返乡人员最多的村,如果不仔细排查和防控,将成为牛场乡的疫情爆发点和疫区。尖岩村将成为黔中半岛上的一个火药桶,我们将成为牛场乡的千古罪人”,确实,在整个牛场乡排查的数据中,武汉返乡人员有68人,尖岩村就有10人,占全乡的14.70%,排查出密切接融人员39人;除武汉外湖北省返乡务工人员全乡103人中,尖岩村就有53人,占全乡的51.45%,密切接融人员117人。

第一书记抗疫一线 构建基层第一道防线——记逆行中的“硬核”第一书记杨代祥

开展入户排查、人员信息登记。

当问存在的困难时,杨书记讲主要存在“三难”,一难是排查难,尖岩村地处三县交界,人员往来复杂,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排查难度大,人力资源不足。二难是防控难,尖岩村总户数777户,16个村民组,较集中,想控制不走动,不串门,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三难是保障难,口罩、消毒液等物资比较缺。参与排查的小组长、护林员没有口罩,就用纱布自制。如果发生疫情,这部分是第一批被感染的人。

第一书记抗疫一线 构建基层第一道防线——记逆行中的“硬核”第一书记杨代祥

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夜晚排查过往车辆。

当问到如何克服的时,杨书记说,作为共产党员,理解国家的难处,国家有难,不能等靠要,也等不起,只有充发动在家党员、教师、返乡大学生等组成疫情防控护卫队,组成四个排查小组,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对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地毯式排查,确保村不漏组,不漏户,不漏人。另外,对排查出来的涉及武汉,湖北返乡人员进行人盯人,明确责任,建立台帐,动态管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做好宣传,禁止走亲访友,实行居家留守观察。通往外村的路口设置了三个卡点,召集小组长、护林员,低保户、老党员等驻守卡点,实行24小时值守。对往来人员进行登记、劝返和体温测量,严防死守,严防病毒携带者流入我村。对于保障,主要是充分利用资源,群防群控。返乡创业带头人龙尚选利用贵阳资源捐献一次性口罩1800个,我通过亲属协调购买口罩140个。同时协调商铺纷纷捐矿泉水、方便面等,形成群策群力、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

第一书记抗疫一线 构建基层第一道防线——记逆行中的“硬核”第一书记杨代祥

在尖岩村街上开展防控疫情宣传

这场如突其来的疫情使我们有些措手不及,同时也考验着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极大的党性和定力,涌现出了一批一批党员干部逆流而上,负重前行,诠释着这些逆行者对党的忠诚。

通讯员 六枝特区税务局 彭利华 颜育红

编审 双羽

第一书记抗疫一线 构建基层第一道防线——记逆行中的“硬核”第一书记杨代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