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凌晨
一條關於
“武漢發現不明原因的肺炎”的新聞
可能還沒有引起大眾的足夠重視
但就在當天中午13點23分
協和西院急診科
接診了一位特殊的患者
男性、55歲、體溫39.5度
發熱前每天去華南海鮮市場進貨
出於高度警覺和職業敏感
用最快的速度安排患者隔離檢查
上報公共衛生科,請呼吸科會診
這也是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
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人
▲李壽彭書寫的患者病例,處置的第一條就是“立即隔離”!足見其經驗豐富、意識敏感。
要知道,當時還沒有核酸檢測
正是因為李壽彭的正確處理
沒有造成更嚴重的二次感染
也正是那一天
李壽彭為協和西院吹響了第一聲
抗疫大戰的口哨
其實,這不是李壽彭第一次做吹哨人
作為急診科老前輩
李壽彭親歷了
協和西院公共衛生事件
中的很多個第一次:
2017年第一例禽流感H7N9
2018年第一例輸入性登革熱
都是由他首診
這次疫情,當然也不例外
“時間不等人,越是艱險越向前”
口哨之後,就是殘酷的戰役
李壽彭迎難而上,第一個報名
一頭扎進了工作
那時大量接觸發熱病患和
不明原因肺炎患者湧入
接診量從平時的100-150例
激增到400-500例
其中等待住院的就有200例左右
患者自己帶著被子
拼幾張椅子就當病床
呻吟的病人和急促的醫護人員
充斥了整個發熱門診……
回憶起這段最初的拓荒期
大家稱之為“魔鬼的6天
”李壽彭用了好幾個“最”來形容
最艱難、最危重、最難收治
“有一次在一個班次裡
我參與搶救了3個危重病人
其中有2個還插著無創機
真的如同在戰場一樣
從醫20多年沒遇見過
當時恨不得自己有三頭六臂”
這樣的局面一直持續並且越發緊迫
李壽彭和戰友們紛紛取消了休假
開啟了“007”
(每週7天每天00:00~24:00)的
駐院模式
就連闔家團圓的除夕夜也不例外
2020年1月24日深夜時分
一位留觀病人病情告急
危難時刻,急診科醫護人員
不顧被感染的風險,輪番上陣
持續不間斷進行胸外按壓
當時李壽彭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我身體好,我是一個男同志
不能讓女護士衝在前面
我要保護我的隊員”
雖然李壽彭和同事拼盡全力
3次挽回了患者的心跳
但這位病人因為有合併症
終究還是離世了
這也是協和西院第一位
因為新冠肺炎離世的患者
李壽彭也為此傷痛和愧疚
那段時間,他最害怕的就是
“白天還好好的,晚上就突然沒了”
疾病不等人還有好多人
等待著救治
李壽彭迅速整理了心情
用更專業的心態面對
最高峰時
他一個人負責33個危重病人
僅用一上午時間獨立完成了
所有病人的床邊接班、查房
病歷書寫和醫囑處方
沒有一處出錯
同科室的醫生王甜甜敬佩地說:
“要是換做我
不吃不喝也要忙到晚上七八點”
診治病人的同時
李壽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
及時整理出診療流程方案
列出實操性極強的操作步驟
臨床中不斷的起草流程、規則
字斟句酌,不斷完善
使得醫生隊伍在最短的時間內
掌握了病毒性肺炎的救治方法
提高了工作效率
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應急手冊的編寫
並在全國推行
久而久之
同事們送了李壽彭一個外號
急診“鐵人”
並調侃說:
“能不能哪天不要讓我看到你”
都說“鐵漢柔情”
持續奮戰一線
李壽彭的心中也有一份牽掛
那就是妻子和兩個女兒
有一次兩個女兒接連發燒
這令一向沉穩的李壽彭慌了神
但即使是這樣,他也沒回過家
一來是急診科工作太忙了
二來不回家才是最好的保護
有一次經不住愛人的唸叨
李壽彭終於回家喝了碗湯
難得的團聚,他不僅沒有看到孩子
還被愛人形容成“探監”
這次獨特的會面形式
也是李壽彭想出來的
他站在大門外,隔得遠遠的
愛人把飯盒放在門口的地上
看到愛人回到家裡關上門
李壽彭才走近拿起飯盒又退回去
全程都隔著一道門
這5米的距離隔絕不了濃濃的親情
兩個女兒爭相扒在貓眼看爸爸
隔著門喊
“爸爸,你要早點回來啊”
李壽彭的心裡很酸
止不住的淚水很鹹
從2019年12月31日起
64天、1536小時
“鐵人”李壽彭堅守抗疫一線
日均接診上百位病患
他不曾有一絲鬆懈
在湖北衛視特別節目
《眾志成城抗疫情》的現場
他才敢“奢侈”地暢想一下:
“疫情結束,脫下口罩自由呼吸
看看武漢的車水馬龍
帶著全家去趟北京
大女兒正好學了
《我好想去看看》這篇課文
說到北京天安門廣場的
升旗儀式很壯觀。
我要滿足她們的心願”
閱讀更多 長江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