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现在才一个月没上班,就有很多人说无法生活呢?

叁贰贰


为什么一个多月没上班,就有人说没法生活呢?原因有三:一方面没有收入来源,一方面固定支出不会少,再一方面,增加了额外支出。

第一,除了上班,没有收入来源。现在社会,多数人,都是靠上班养家糊口,不上班没有收入。

第二,超前消费和负债。现在是负债的社会,房贷车贷信用卡,好像没点贷款都不好意思说出去。所以平时有工资的时候,发下来,很快就花光了,还要用花呗,借呗,信用卡支撑着。

现在没收入了,但是那些贷款,超前消费的账单是不会减少的,平时又没有什么存款,所以陷入困境。

第三,疫情期间,增加了很多消费,并且很多东西都贵,比如口罩,消毒液,不仅贵,还不容易买。

综合以上原因,生活真的很难。

那应该怎么缓解呢?

第一,增加副业收入,比如在家拍小视频啊,做自媒体啊,做社区电商啊等等,很多人在疫情期间靠这个挣了钱。

第二,减少生活开支,因为疫情不出门,可以减少衣服,生活用品的购买。

总之,困难都会过去的,有人生活没法过,有人却赚的盆满体钵。当面对困境的时候,多考虑一下,接下来,如何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


家有儿女的奶爸


说一句实话,钱人民币在我们现在的人手里就像是流水一样。因为我们现在的消费观念就是紧着挣紧着花。往往工资在我们的手里还没焐热的时候就得交房贷,交车贷,交保险,交父母的抚养费等等。所以说每笔资金的去向几乎都等到开支以后马上就分发过去,这也就是资金运转的概率特别的高,所以说一下子出现了新型肺炎,让我们资金流一下枯竭,这就像是顺畅的水被堵截以后,很难流通,一下子我们的小河流就干枯了,所以说在这新型肺炎疫情期间,我们宅在家里面心里在滴血,在焦急,因为没有工作的机会,可能就面对着没有钱的应对生活。所以说在这危机重重的现实生活中,人们真的就感觉到,生活举步维艰了,所以说这就是现实。

我也是这种中年状态,钱在我的手里,可以说每天都是新鲜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靠工资生活把钱拿到手以后,自然而然的就有各种用途,如果没有钱确实是举步维艰,很难继续,因此说没有钱生活无法继续,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现实存在的,所以说大家都盼着赶紧复工生产,让钱挣回来,让日子变得平稳安静,这才是大家盼望的。


伊春美食美客


现在很多人表面上光鲜亮丽,有房有车,但是真正的现金流储备是很少的,加之房贷,车贷,上有老,下有小,不当家,是不知财米油盐贵的!

简单算笔帐!即使宅在家中

一日三餐,保证有荤有素,一天100要的!

100*30=3000

每日水果零食,宅家里,吃必不可少,不能小看价格,我过年粗略算了下,一个月约1000。

孩子宅家里不能总玩,报了英语网课1560。上月还有舞蹈课费3800已交,现在不能上课,提前支出了。

日用品,化妆品,消费约500,本人节约不用大牌

房贷2400。水电费240。宽带网费120。手机话费200。

过年新衣服我的980。娃的280。

3000+1000+1560+500+2400+240+120+200+980+280=9280

对,差不多这就是我和娃的二月开支。没算预交的舞蹈费。

如果没有上班,除了事业单位体制内还有一些良心企业!很多人是没有工资或者工资减半的!

再加之如果没有副业,没有现金储备,一下子就崩底了!

不上班期间,估计很多人会幡然醒悟后悔之前的消费习惯!没有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导致很难经受失业,断岗,降薪的打击!

面对不可知的环境,我们真是要做好理财规划,现金为王,储备现金是2020年每个成年人都需要做的功课!


黛晓米


94年的堂妹上大学那会儿,生活费总比同学高三五百块。父母唠叨她几句,她常说,等我毕业自己工作了,知道赚钱不容易了,就肯定会省点花。
毕业那年,到了一家网络私企上班做平面设计,刚进去公司时,每个月4000元,到手3000多。第一年回家,没有给父母任何表示,按照老家的习惯,一般来说,工作第一年自己赚钱多少会给点父母,哪怕买两件衣服表示下。堂妹不但没有,反而这样说,自己刚毕业半年,一个月剩不到什么钱,等工作两年以后再说……

过了一两年,堂妹回来过春节,恰好一个很要好的高中同学结婚,需要随份子钱,其他同学都随八百一千的,堂妹拿不出来,找父母拿。父母好奇为啥工作两年了,为啥八百都拿不出来?堂妹也很坦诚,说自己双十一当日花了四五千,各种鞋各种衣服,另外元旦还参加了周杰伦的跨年演唱会,一场两千多,靠前排的……

父母不明白为啥一个月才赚几千块的人,要花掉近半个月的薪资去看一场演唱会,堂妹也理直气壮地说,“周杰伦是她最喜欢的明星,这个演唱会三年才一次,错过了就没有机会参加了……”
其实她的父母可能还没了解到真实情况,除了花光每个月的收入,堂妹还有两三张上万的信用卡。她不仅是月光族,还是超前消费族。这次疫情突然的爆发,年前因为涨薪和老板没谈好,裸辞了,如今出去又不好找工作,只能宅家,靠父母养着。没有上班,连信用卡都无法倒腾……

所以,疫情当下,如果一个没有上班,对于很多没有任何储蓄的人来说,不靠父母,基本无法生活,一点不为过。类似堂妹这样的90后,或许十个有七八个没有不欠款的(包括房贷车贷)。

针对90后消费情况,尼尔森Nielsen最新发布的《2019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指出,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中中国的90后、95后年轻人已然成为消费主力。通过这个报告,可以看出以下三点:
1.90/00后是消费主力军。中国的“90后”“00后”约占总人口的24%,他们将主导未来5-10年的中国乃至全球消费格局。中国年轻人普遍有着成长发展的需求,有着追求品质生活的愿望,信用消费已经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途径。

2.将近一半的人实质性负债。现在有各种信贷产品,据报告指出,中国年轻人中,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已达到86.6%。不过数据虽然接近90%,但其中有近一半的人是把信贷产品当作支付工具使用的,如信用卡在免息内结清。扣除作为支付工具的部分后,中国年轻人实质负债人群约占整体年轻人的44.5%。

3.收入越低,实质负债越高。调查报告显示,一线城市、有着高收入、本科以上学历和海外经历的“高薪高知”人群中,拥有实质负债的人数比例远高于“小镇青年”和低收入者。
从以上三点可以充分说明,90后作为消费主力军,有一半的人有实质性负债,而且那些收入越低的人储蓄意识越淡,欠款越多。从这一点来说,90后也越来越多成为职场主力军,如果遇到一两个月不上班,没有收入,那么对生活肯定影响很大。

通过这次疫情,应该让更多人知道,储蓄、理财是多么重要,如果暂时无法做到,至少应该有以下几个意识:

1.开源重要,节流也同样重要。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这么说,反正省钱是省不出什么,最重要是多赚钱,努力增加开源,这个确实很重要,努力节流也同样不可忽视。因为很多时候,多一份收入不容易,往往无法掌控,但是节流少花钱,是可以做到的。

2.如果抵不住诱惑,那就远离诱惑。现在各种消费刺激,比如各大节日618,双十一,周年庆,商家都是打着降价促销刺激更多人消费,很多人都经不起诱惑,看到同事或朋友买买买,自己也忍不住。如果抵不住这些诱惑,还不如远离,比如趁那几天,少看手机,少用手机。

3.学会储蓄,从小事做起,比如记账。赚钱不容易,花钱真是太爽了,如何控制花钱,也就是上面说的,如果节流,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每一个月固定存款一定的钱,或者每个月开始记账,每天任何再小的消费都记录起来,养成习惯,最后就会慢慢有意识去减少各项不必要的支出。
总之,“借钱一时爽,还款悔断肠”。如果不能合理消费,别说疫情一个两个月,计算是几天不上班,可能生活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理性消费,有助于年轻人更快实现美好生活。尽量储蓄,未雨绸缪,即使危机来临,也照样很好的渡过难关。
希望我以上的分析对你有帮助!
欢迎关注@庄子说职场 ,专注职场&个人成长。【随手点个赞,留下你的评论,我一定会努力回答的更好】

庄子说职场


为什么才一个月没上班就有很多人受不了了。其实就几个原因。1.有贷款,没存款,还款压力大。2.物价高生活成本高入不敷出,何况还没有了收入3.以前寅吃卯粮,拆东墙补西墙,现在没有东墙可拆了。总的来说没有风险意识,没有想过几个月没收入怎么办。我爸妈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从那时候困难时期过来的,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年小麦收了都要把我家的两个白铅铁粮仓装满留着可以吃到来年麦收。我妈没到秋天都会腌几缸各种咸菜和冬储千八百斤大白菜,今年储存时才一毛钱一斤,过了春节二块多钱了。色拉油成箱买,酱油醋料酒的都是买大壶的,盐买五十斤,还有粉条、木耳等各种干货也是完秋买,够吃一冬天。农村吗,冬天冷懒得出去,今年赶上疫情全派上用场了,只是少吃了点儿青菜。感觉还是老话说的在理:家有存粮,遇事不慌。当然了住城里楼房是没有办法存太多的,没地方放,但是平常可以存钱啊,买的米面粮油等至少可以吃一个月。


玉神龙逍遥客


我也是同问啊?像你们北京有份工打每月怎么也有几万吧(链家卖楼员说他每月都拿26、7万呢!),不嫖不赌的工作一年怎么也能吃几年啊,像我这种吃皇粮的扣完五险一金和房贷每月到手现金刚刚一万多的穷人都没紧张你们是咋滴啦?难道你们每月真的都去澳门么?


阿拉灯的神盯


这么跟你说吧,最近一段时间已经有两位朋友问我借钱了,各自借了2万元,总计4万元。

朋友A和我是同事,工作在上海,他们去年举全家之力在上海买了房,首付200万左右,其中有几十万是借其他人的,剩下的钱是双方父母和自己的存款。

朋友A一家人去年回的武汉,他是武汉人,因为疫情的缘故,到今天还没有回到上海上班,春节到现在休息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正常情况下,他们每个月的工资全部月光,因为有孩子要养,房贷、车贷要还,还有借别人的钱要还。

当初买房子的时候,他们计算过,预计到2020年底能把借别人的钱换掉,这么一来后面就要稍微轻松点了。可是疫情这阶段,朋友A的公司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公司规模不大,在家休息的只能拿到最基础的生活保障费。

他们的资金周转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工资收入没了,朋友的钱可以晚点还,但房贷、车贷,孩子的奶粉钱怎么办,双方父母已经拿出了一部分钱买房了,肯定不能再向父母开口了。

所以,只能向我开口,在我这拿了两万,希望能够坚持到武汉解禁。

朋友B在苏州,他家里有两个孩子,汽车修理工人,每个月七八千块钱的收入,老婆在工厂里打工,一个月三千出头。

年前的时候回了陕西,结果因为疫情,在陕西老丈人家生活了一段时间,好不容易回到苏州之后,修车生意惨淡,每个月只能拿到一两千的基本工资。

他们家里有两个孩子在上学,打电话给我的时候,差点连饭都吃不上了,我只好借了2万元给他,解决燃眉之急。

你要知道,在全国范围来讲,类似朋友A和朋友B的人其实非常多,很多人都是0存款,一部分人是因为收入确实有限,存不到钱,一部分人收入能力不错,但资金链也是一环扣一环,和企业经营一个道理,再大的公司,资金链一旦断了就歇菜。

目前来看,现在只是疫情的第一波冲击,疫情结束后,很可能还有第二波冲击,大量的企业可能会在疫情结束之后开始裁员,实际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

我们之所以还没有感受到,那是因为工作相对稳定,手中多少有点存款,和我们生活的圈子也很相关,如果你自己的收入很差,身边收入差的人相对也比较多,这样你的体会肯定比较深。


八鱼先森


这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而且这样的人真的不在少数,这和每个人的财务状况和消费习惯很有关。

我的一个同事就在月底的时候,喊着“活不下去”了,原来,她平时收入5,600左右,但是,花费却要7.800左右,如果这个月要交房租费的话,花费就直线上升。

吃:

她早上的早餐,平时都是KFC,或者全家买的,最省也要10元,中午,单位食堂虽然花式繁多,但是,她总是觉得太垃圾,外加单位门口就是银泰商业街,出门吃饭是常有的事情,即使有时候加班没办法出门,也要点个外卖啥的,晚上就更不用说了,一个人吃饭,外卖点一桌,吃几口也是常有的事情,还有夜宵。我有一次和她一起加班,就一起点了外卖,结果,真的是差不多点了300多的炒菜,而且她喜欢吃牛肉,点了三份不同的牛肉,我还真的心痛,更心痛的是,她吃了几口就说不好吃,又外加点了第二个外卖,那一桌子的菜就被她全倒进垃圾桶了。

穿:

那就不用说了,平时有啥新款,朋友圈一圈就能买好几款,还不算网红新款,小红书上的也是一件不拉下,买的多,退货也多。今年冬天,差不多就买了三件羽绒衣,四件大衣,也不知道退了没有。

护肤品:

作为爱美的女孩子,香水,精华,散粉,面膜等等一口气能买一大堆,小红书上的热品她是不会拉下的,当然,手机上,全球的代购都有,真是担心,她就一张脸怎么用的过来。好吧,我承认我就是个女汉子,没用完是不会开第二瓶的。

其实,我开始的时候,还是挺羡慕她这种潇洒的生活的。想买啥买啥,用明天的钱过今天的好日子。用她的话说,你今天不穿,不吃,不用,你怎么知道明天是不是还能享受到。

唯一麻烦的就是,今天这张卡取现套到那张卡,或者分期。实在倒腾不出来,就回家一趟,把买的衣服化妆品啥的,当礼物送给老妈,然后从老妈身上蹭一点。

年前,拿完年终奖,她还递了辞职报告,觉得工作太辛苦,不如回家。而且,她是裸辞的。

结果,人算不如天算,疫情来了,刚开始还能在朋友圈看到她到处吃喝玩乐,但是,重要的是还钱日到了。没了收入,就没再见更新朋友圈了。

希望她过得好,听同事说,她打过电话,问关系比较好的同事借了差不多1万多。

欢迎关注苑燕儿,一起分享职场收获,一起成长。


苑燕儿


题主这个问题我讲个事:我的一个同学在深圳工作,一个月也有蛮多收入,一般都维持得正常水平,但是疫情一到就顶不住了,因为他除了家还有另一个“家”,据说另一个“家”是他在KTV认识的,那个女孩子长得一般,但是比较突出,据说有椰子那样大。第一次去KTV,那个女的一进来,全场人都盯着那女的看,后面我同学就忍不住了。因为他也帅气多金,就一发不可收拾,据说所有大大小小场所都去过。

疫情来了后,由于无法工作,公司不正常发工资,两边都要用钱,所以顶不住了。所以说明:

1、平手收入和开销持平

现在很多人的收入和开销都持平,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平衡被打破,势必会影响到生活。

2、本身积蓄不足

现在很少有家庭有一定的存款,因为收支平衡,没有盈余,导致无法存款。

3、个人技能匮乏

很多人工作后技能都是纵向发展,并没有想到要横向拓展,一旦失去职业,就无法抵御风险。

总之还有很多,欢迎关注 ,更多职场技能,每天分享职场干货,让你一路逆袭,献给每一个不想混日子的人。


匠心鑫先生


很简单,因为国内很多人,穷,享乐主义,得过且过。

我堂姐和堂姐夫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们都在一家私企上班,平时工资,一个4000出头,一个3000元左右,有一个1岁的儿子。儿子每个月奶粉钱、尿裤钱、食物钱、玩具钱等加起来,至少要去掉2500块。加上住在堂姐夫爸妈家,他们每个月得给家用1000元,另外还养了一辆车,车贷差不多2000元/月,加油费500元/月,这样就只剩下1000左右,要是再随个份子,吃个大餐,去个游乐场,分分钟就没了,根本存不下钱。最近因为疫情影响,他们两连1月份的工资都还没收到,只能吃老本。就这样,还打算生二胎来着。

很多人平时储蓄少甚至负债

此前,《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国内35岁以下的年轻一代,有超过一半人还未开始储蓄,而另外44%开始储蓄的人当中,月平均储蓄金额仅为1339元。

我们身边也随处可见那些"90"、"00"后,可以为了满足自己的高额消费而不惜去贷款,动辄就是几万块钱一个包包或者一双跑鞋。试问下,大部分人也就五六千块钱的工资,不仅要支付房租和日常开销,还要消费奢侈品,还怎么可能攒得起钱?

而已经组建家庭的人员当中,不是背负着房贷车贷,就是上有老下有小,养老医疗教育都是花钱大头,工资一刨去这些支出,也就所剩无几,甚至还处于负债的状态。

疫情成为压垮普通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要是说,平时的支出和消费都可以靠每个月的工资和信用款来勉强维持的话,那疫情就是撕开这副假面孔的利器。

据我所知,很多人在疫情期间失业在家,没有收入,而房租、贷款、生活开支都如期而至,房东不会因此心软给你免租,银行也不会停止它自动扣款的固定程序,猪肉价格依旧居高不下,你的生活成本并没有降低,反而可能更高,而此时没有储蓄没有收入的你,只能束手无策,捉襟见肘。

也许这也是好事,它是很多及时享乐主义者幻想破灭的催化剂。让大家早点面对现实,也早点从此次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从此树立合理消费的观念,强化储蓄的意识。

结语

总的来说,仅一个月不上班,很多人的生活就难以为继,看似危言耸听,实则真真切切,毕竟国内大部分人工资都不高,加上储蓄意识和危机意识都十分淡薄,当疫情一来,就会被无情压垮。这也同时警醒着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袋里有粮,心中不慌。


感谢阅读,企业资深HR,不妨添加对我的关注,有什么职场问题方便随时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