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築牢堅實防線 守護“無疫”家園

——看孝感臨空區“無疫村”如何煉成

孝感市臨空區毗鄰武漢,與武漢天河機場僅一湖相隔,疫情發生以來,防控形勢十分嚴峻。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臨空區下轄的28個行政村中,有11個村一直保持“零感染”,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注入了“強心劑”。

  這些“無疫村”是怎麼煉成的,疫情防控有什麼經驗可循?2月26日,記者實地探訪其中的聯和、道興、駱集3個村,揭開無“疫”謎底。

  

聯和村:關口前移,早部署早行動

  2月26日,記者沿孝漢大道一路“闖關過卡”,11時許,終於來到臨空區高廟片區聯和村。進村卡口,有值守的志願者對我們詢問登記、測量體溫後予以放行。

  昨晚一場雨後,村裡的空氣格外清新,疫情當前,沒看到有村民在戶外逗留。村委會旁的另一條進村道路,被一輛白色麵包車封堵,幾名工作人員在一旁值守。

  聯和村黨支部書記李統祥介紹,全村轄有3個自然灣4個村民小組,戶籍總人口529人,在家387人,摸排統計武漢返鄉人員81人。疫情發生至今,沒有出現確診和疑似病例。

  僅武漢返鄉人員就佔全村在家總人數的21%,是如何做到“零感染”的?記者從聯和村的一本疫情防控工作日誌裡找到了答案:

1月22,收到臨空區疫情防控通知,我村馬上召開會議安排工作:連夜清查登記武漢返鄉人員,給村民測溫登記,發現發熱病例馬上上報;發動黨員認領任務,服從安排;加強宣傳,做好群眾工作;對進出車輛及人員逐一排查,杜絕隱患。

  1月24日,村幹部及志願者包片下組巡查,勸阻村民不要外出拜年;加強村口值守力度,嚴禁外來人員進村走親訪友;建立村住戶防控微信群,宣傳防疫及防控要求,要求村民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多通風,不出門,做好個人及家庭防護工作。

  ……

  此外,聯和村還結合村情實際,自制通告和帶著“土味”的宣傳音頻,讓村民更容易接受,更能裝進心裡,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

  “疫情防控工作開展至今,我們堅持每天給村民查體溫,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及時將村灣出入口封堵,派人24小時值守,除專門的物資採購人員和車輛外,任何人不準進出;落實發熱患者、密切接觸者及時隔離,對有其他疾病的村民,村裡安排專車專人接送,及時就診;對村民所需基本生活物資和藥品,集中代購、逐戶配送到家門口。”高廟黨總支書記張忠甫,高廟黨總支幹部、駐聯和村防控工作隊隊長王漢峰,以及聯和村黨支部書記李統祥幾人先後說道。

  縱觀聯和村從疫情發生到現在,保持“零感染”的秘訣無非是先行一步,早部署、早行動,紮紮實實把防疫落到實處。

   道興村:毫不鬆懈,堅持就是勝利

  下午1時,記者來到道興片區道興村,與聯和村情況一樣,進村的路口,卡口值守的志願者查看了通行證,給我們測量體溫、對車輛消毒後才放行。

  進村後,村委會的“村村響”喇叭在不停播放著疫情防控通告和防疫知識,村裡的街道巷陌空曠寧靜,無一人在外閒逛。

“從1月22日起,我們村就開會對疫情防控進行部署,開始摸排武漢返鄉人員,並對全體村民登記測量體溫,及時宣傳防疫政策、知識。” 道興村黨支部書記江六志說。


築牢堅實防線 守護“無疫”家園


  江六志介紹,道興村有11個自然灣,326戶、1280人,在家780人。摸排登記武漢返鄉、外地返鄉人員268人。村子小,灣組距離近,不分散,這樣給防控工作也帶了一些便利。

疫情防控以來,村幹部、駐村工作隊、志願者對全村村民堅持每天測量體溫,不漏一人。特別是對武漢返鄉人員更是密切監測,一天測量體溫四次。缺生活物資,村裡給採購送上門;身體有小毛病,村裡想辦法安排送醫。隔離疫情,不隔離關懷,在生活有保障,宣傳有力度的情況下,村民都知曉疫情的嚴峻性,對疫情防控比較配合。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道興村在對村灣出入口的封堵上,不僅應急卡口有人值守,其它封死的路口也有志願者24小時值守,而不是一封了之,這樣避免了“漏網之魚”,嚴格執行了“外防輸入、內防輸出”要求。

  上門給村民檢測體溫、宣傳疫情防控政策、防護知識,到灣組巡邏、日夜值守……參與疫情防控的一幫人,無論是村幹部,還是志願者,一個來月的時間,每天每人不少於3萬步。“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下,大家都有些疲憊,但是沒有一個人退縮。為了早日戰勝這場疫情,大家都咬牙堅持再堅持。” 江六志說。

  道興村村醫李曙陽,白天給村民測體溫,晚上巡邏,一直堅守在崗位上。每次給村民檢測體溫,他都反覆叮囑村民,天氣寒冷,不要勤洗澡洗頭,注意保暖,以免感冒。他在微信朋友圈裡說道:“不求同富貴、但求共患難。”

  在村幹部、駐村工作隊、志願者的努力和村民的配合下,截至目前,道興村也保持著“零感染”的記錄,全村村民平安無恙。

   駱集村:嚴防死守,無“疫”是最好的回饋

  從道興村出來,沿途只見防控卡點值守人員,昔日車輛穿梭的孝漢大道空曠如野,工業園區靜寂無聲,這場疫情讓時間彷彿停止。

  下午2時許,記者來到閔集片區駱集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彩鋼板搭建的村委會辦公室,幾名村幹部各自忙碌著,地面堆放著一些蔬菜和日用品,駱集村婦聯主席胡愛華正在清理分揀蔬菜,準備配送給村民。

  “這些物資是我們幾人利用中午時間,耗時2個多小時從閔集集鎮上的超市採購回來的,因為防控規定,臨空區很多道路被封堵,買個菜要繞不少路,平時10來分鐘的路程,現在一趟10餘公里。” 臨空區駐村幹部、駱集村第一書記祝建斌說。

  祝建斌介紹,駱集村原有4個自然灣,拆遷後剩下2個,人口272戶,1270人,摸排武漢返鄉人員179人。因為拆遷,村民分散居住,有的住社區、有的住集鎮,有的住親戚家裡,給疫情防控帶來困難。


築牢堅實防線 守護“無疫”家園


  疫情發生以來,駱集村嚴格落實市、區相關防控命令和規定,嚴防死守,禁止村民外出。給全體村民登記信息、測量體溫、配送物資,到灣組巡邏、卡口值守、宣傳防控政策、知識,彙總上報數據信息,從1月22至2月9日,19天時間,這一項項工作就靠5名村幹部白天黑夜堅守,中午,一碗泡麵就是午餐,沒有一人提出回家休息。

  人心都是肉長的。村民被幾名村幹部的所做作為感動,紛紛報名要參加防控值守,祝建斌擔心會給他們帶來感染風險,便好心謝絕了。由於長時間工作,大家都很疲憊,扛不下去了,2月9日過後,村裡招募了12名志願者,幫忙為村民代購、配送生活物資,到卡口值守、灣組巡查。

  即使防控人員有所補充,祝建斌幾人也沒有偷懶鬆懈。

  婦聯主席胡愛華在疫情發生後,白天守卡口、做登記、給村民購買生活物資,晚上入戶摸排村民情況、查體溫,日夜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母親正月初五凌晨突然不幸離世,她強忍悲痛,在簡單辦完喪事後,擦乾眼淚,毅然投身到防控工作中。

  為了給村民節省生活費用,胡愛華不怕麻煩,想方設法給村民採購便宜實惠的蔬菜。“說是3天配送一次,基本上天天都在採購,對村民的需求能滿足我們儘量滿足,只要他們不出門,自己苦點累點沒什麼。”胡愛華說。

  截至目前,駱集村沒有1例確診和疑似病例,這是對村“兩委”幹部、志願者一個多月的堅守和付出最好的回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