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老照片:外蒙库伦1925年,喀尔喀人的传统生活


库伦是外蒙古首府, 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前身。乌兰巴托始建于1639年,当时称“乌尔格”,蒙语为“宫殿”之意,为喀尔喀蒙古“活佛”哲布尊巴一世的驻地。“乌尔格”在此后的150年中,游移于附近一带。1778年起,逐渐定居于现址附近,并取名“库伦”和“大库伦”,蒙古语为“大寺院”之意。

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库伦为乌兰巴托,并定为首都,意思是“红色英雄城”。乌兰巴托是一座具有浓郁草原风貌的现代城市。它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面积为47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0.8万,目前46%人口居住在乌兰巴托,其中74%的人口是青壮年,是世界上人口最年轻的城市之一。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民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据《汉书·匈奴传》记载,“食畜肉”、穿“皮毡裘”的匈奴妇女的头饰与察哈尔妇女的头饰非常相似,而匈奴的服饰文化,又传给了鲜卑、柔然、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当然也传给了蒙古族。蒙古族的服饰具有自己的审美特征,蒙古族特别地偏爱鲜艳、光亮的颜色。

喀尔喀青年男子和未婚少女均穿斜襟坎肩,而已婚女子则穿对襟坎肩。喀尔喀蒙古族妇女头饰具有古老的动物崇拜的部落文化特征,其形状似牛角,显现出壮观大气的特征。喀尔喀蒙古族人大多有戴帽子或者用头巾缠头的习俗。帽子不仅是一种御寒和装饰用品,而且用来表达对客人的尊敬。

外喀尔喀东接呼伦贝尔,西至阿尔泰山,南临大漠,北与俄罗斯接壤。清入关以前,喀尔喀蒙古的三大封建主——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车臣汗和清政府建立了联系。1655年,清政府赐盟宗人府,并在外喀尔喀设8个札萨克,分左右翼。


此后,外喀尔喀三部之间发生纷争,漠西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乘机插手,于1688年向喀尔喀大举进攻。喀尔喀战败后,经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倡议,举旗投清。1691年,康熙帝与内外蒙古各部首领于多伦诺尔会盟,宣布保留喀尔喀三部首领的汗号,实行札萨克制。

喀尔喀人古代社会结构以亲属集团为主,组成氏族和部落,为父系制。领袖以能力为决定条件。成婚後的男性通常住於邻近父亲和其他男性亲戚处。分为贵族和平民两个阶层。在满族统治下,亲属集团的重要性开始衰落,而采用中国的民政制度。

大多数喀尔喀人传统上一向在流动牧场宿营,一年从甲牧场到乙牧场迁移四、五次。政府试图对游牧民实行集体化,增加牲畜生产,但遭到很大阻力。1990年代,半数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都会区,尤其是乌兰巴托(Ulaanbaatar)。---【外蒙古,1925年。摄影资料:Pycta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