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他還是個孩子!”你的孩子你不管,自然有人替你管

“他還是個孩子”這句話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是很容易就聽到,無論是孩子打了別人還是孩子從高空拋物...

無論是多麼危險的事情都是說這句話,“他還是個孩子!”已經成為眾多父母維護自己犯錯孩子的萬能語句,不管孩子犯的錯是大是小,一句“他還是個孩子”總能讓事情悄悄過去。

但是這樣真的是對孩子好的嗎?在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應該使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如此,才能讓他們健康獨立地成長。

“他還是個孩子!”你的孩子你不管,自然有人替你管

現在的發展水平高了,一家就這麼一個孩子,全家都寵著,這就導致社會上出現越來越多的"熊孩子"。他們無所畏懼,好像這天下都為他獨尊。

如果孩子犯的錯都能用“他還是孩子”來解決,那麼他什麼時候才能不被稱為孩子呢?畢竟,在父母眼裡,他們永遠是孩子,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上。

“他還是個孩子”,不應該是孩子免責的擋箭牌!犯了錯誤,家長就一定要教孩子勇於面對,不要總是找理由為他們推卸責任。

作為家長,你愛他,可以讓。但是到了社會上,並不是每個人都因為他"小"就讓著她。

“他還是個孩子!”你的孩子你不管,自然有人替你管

高爾基說: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情,關鍵是如何教育。你只會一味地護著孩子,對於孩子來說,真的是百害無一利。

身為家長,我們真正能做的,就是在孩子小的時候,讓孩子勇於承擔自己所犯的錯誤。讓他明白,有些錯誤,只能是自己承擔。

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適宜的愛可以讓孩子健康善良長大;而過度的愛會使孩子喪失自己的本能,不要打著“為孩子好”名義管孩子的一切,有時候你可以試著放手,讓孩子去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問題。

“他還是個孩子!”你的孩子你不管,自然有人替你管

溺愛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猶豫不決,沒有主見,使得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只能選擇逃避,甚至是人格扭曲。

就像“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的故事。

一個孩子,小的時候偷了別人家一根針,母親沒有制止;長大點後偷玉米,母親沒有制止;成人後又偷別人家的金銀財寶,被官府抓到。臨斬前,他對母親說:我小時候偷東西沒有制止過,我非常恨您……

“他還是個孩子!”你的孩子你不管,自然有人替你管

所以,如果家長髮現孩子犯了錯誤,一定要及時制止,否則,以後這些小錯會慢慢釀成大錯,到那時再後悔就來不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