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保護柯橋古橋,留住“人間彩虹”

紹興自古“無橋不成市,無橋不成路,無橋不成村”。根據1990年版《紹興市交通志》稱:原《浙江交通報》首次提出“紹興是‘萬橋市’,橋樑數堪稱全國之最”。自此,“萬橋之鄉”紹興名聞遐邇。

橋是實體物質與抽象意念結合的產物。在橋這個實體上產生了某種文化意念,又由這個文化意念豐富和提高了橋這一實體價值。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保護古橋,就是保護紹興文化歷史。

“萬橋之鄉”開先河

紹興編制首個橋樑地名專項規劃

古橋是歷史文化符號,其所蘊含的建造技藝、民俗傳說、美學價值等綜合形成了中國古橋文化,是珍貴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遺憾的是,並不是每一個地方都有保護古橋的意識。由於對古橋自身價值和古橋保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以及古橋保護法律法規不健全,導致一些地方古橋遭受嚴重破壞,數量減少。還有一些古橋在修繕過程中,過多使用現代材料和工藝,致使古橋的文物價值減損乃至消亡。可以說,保護古橋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然而,受諸多客觀因素所限,當前對古橋的保護,多針對那些已被列為文保單位的古橋,而未成為文保單位的古橋,人們往往忽略了其價值,更缺乏保護措施,使其呈現出加速破敗的趨勢,更有不少古橋在新農村建設、城鎮化建設、舊城改造和經濟開發區建設中,毀於推土機的轟鳴聲中……

今年4月份,“萬橋之鄉”紹興在全國首開先河,啟動編制首個橋樑地名專項規劃,即《紹興市區橋樑地名專項規劃》。經過7個多月,完成了收集資料、橋樑普查、專家諮詢、專家評審會等工作。作為我國古橋最多的地區之一,紹興市編制市區橋樑地名專項規劃,保護橋樑地名文化,推進古橋保護與利用,實際上也是保護了文化的根脈。

“紹興究竟有多少橋樑?有多少是古橋?存在哪些問題?這些‘家底’目前已基本摸清了。”市民政局區劃地名和社會事務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夏天,市民政局聯合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開展現狀橋樑普查工作,在多方收集橋樑相關資料的基礎上,普查小組工作人員通過遙感影像、數字信息等技術手段,對越城、柯橋、上虞三區每個橋樑點位進行現場逐一核實。

在普查中發現,有橋無名現象較為突出,有橋名無標誌、橋名重名同音、一橋多名、沿用臨時橋名、橋名刻意誇大、橋名書寫不規範、橋名標識不清晰等問題也較為普遍。此外,還發現有古橋損毀和消失的問題。

經初步統計,目前有1025座市區現狀橋樑存在重名同音問題,尤其一些具有時代意義、比較通俗、寄託美好願望的橋樑地名反覆使用,如全市共有19座太平橋、14座永安橋、9座萬安橋等。柯橋區楊汛橋街道大橋長僅15米,存在橋樑現狀與橋名不符等問題;福全街道西城橋兩側欄杆上名稱不同,一寫西城橋,一寫富強橋等。

重名橋一橋多名怎麼改

今後將一橋一名一橋一“碼”

近年來,無論民間還是官方,關於橋樑保護的聲音不絕於耳,既有專門拍橋的好攝之人,也有各種為橋而寫的著作面世。柯橋運河公園保存著不少遷址的古橋,包括烏龍橋、鳳林橋、東安橋、通濟橋、中興橋、錦鱗橋、大順橋、高橋等。這些橋有咸豐光緒年間的,有民國時期的,年代久遠,有的已經字跡模糊,無從考證。公園裡立著一塊碑,碑文是:“古越多名橋,然時代進步,不變有礙於與時俱進,今遷而存之,既保護文物又類聚群分,以清脈絡,子孫永寶,豈不快哉!”記者瞭解到,紹興市區的好多古橋也採取了這種方法,既不妨礙城市建設,又能保護文化遺產,在稽山公園內,新建了18座仿古橋,濃縮了橋鄉特色,傳遞了歷史文化。

《紹興市區橋樑地名專項規劃》無疑是又一保護創舉。根據《規劃》,今後,中心城區次幹路以上道路橋樑建議命名,古橋及“一古城五古鎮”橋樑建議重點命名,由所在鄉鎮街道和建設單位向民政部門申報,共計4000餘座。此外,很多橋樑存在“橋名重名同音”“一橋多名”“有橋名無標誌”“橋名書寫不規範”“橋名標識不清晰”“橋名刻意誇大”等問題,均在普查中逐一明確了處理方案。

重名橋,怎麼改?《規劃》規定,若是文保橋維持不變,普通橋則“留舊改新”“保大改小”。記者瞭解到,普查中單是重名或同音的橋樑就達上千座,重新命名的工作量很大。紹興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交通規劃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通名使用上,結合紹興橋樑特點設置“橋、立交橋、人行(過街)天橋、大橋、廊橋、亭橋”等六大類通名,如風則江廊橋、昌安立交橋,橋名後半部分便是通名;在專名使用上,建議以所在片區具有歷史意義的老地名作為專名,也可以採用祈願性、詩詞等詞語命名。此外,對於立交橋、跨區道路的跨線橋等重大橋樑地名,需會同交通運輸部門論證,根據命名程序確定名稱。

“從政府層面牽頭來做橋樑普查、規劃,當然是一件好事,說明紹興尊重文化、敬畏歷史。但是橋畢竟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不僅要尊重其背後的歷史典故,更要考慮到老百姓日常使用。”專家團成員孫偉良說,橋的命名是一件需要慎重對待的事。

齊賢街道有一座水閣橋,安昌古鎮入口處也有一座水閣橋。孫偉良調查發現,安昌這座水閣橋為俗稱,之前一直以永安橋橋名出現,幾年前重建後永安橋被更名為水閣橋。“齊賢街道和安昌街道的這兩座水閣橋,誰去誰留?安昌的水閣橋為俗稱,齊賢的水閣橋作為小地名的影響範圍更大。”孫偉良摸清這兩座橋的來龍去脈之後,提出恢復安昌永安橋之名,保留齊賢街道水閣橋的建議,終被採納。

記者從有關部門瞭解到,《紹興市區橋樑地名專項規劃》將於近日正式出臺。與此同時,關於紹興橋樑的保護也將進一步推進,此次普查的現狀橋樑資料錄入紹興民政地名地理信息系統,對現狀和規劃的橋樑地名實現在線申報、統一管理、實時更新。接下來,將利用互聯網平臺,傳播紹興橋文化。屆時,只要在橋樑的特定位置“掃一掃”,大家就能瞭解橋名來歷、含義、歷史沿革等,有文字圖片,還有語音解說。顯然,這對於紹興橋來說,無疑注入了文化強心劑,為後人留下一道文化大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