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在我们当地农村,广泛流传一句老话:“再孝的儿女,不及忤逆的夫妻。”您如何理解?

郑谟春


那是以前,现在女人没这么愚蠢了!再想像以前那样欺负到死还能被善待的可能比较小了


小米米2009


在我们当地农村,广泛流传一句话“再孝顺的儿女,不如忤逆的妻子”,这么说有一定的道理。

儿女有长大离家的那一天,有成家立业的时候。他不可能当父母老了需要他时,会第一时间出现在身边。因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无论是外地求学,还是在外工作;无论是出嫁的女儿,还是结婚的儿子,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不能侍奉在父母的身边,及时尽孝。

因而,能至始至终相伴到老的,惟有那个当初陪他吃糠咽菜的老婆了!无论她当初如何忤逆,老了还是会不离不弃,侍其身边。

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人,年轻时风光无限,身为村支部书记,却做苟且之事。和一个开饭店的老板娘勾勾搭搭,生活了几十年,视老婆如仇人。就这样,他的老婆艰难地把一双儿女拉扯成人。无论妻子生活如何艰难,他都视而不见,我行我素,过着他那酒醉金迷的生活。

前些年,他回来了,那个女人不要他了,因为他得了几种病,她不想自寻烦恼,侍候一个不能为她创造效益而有病的人。可怜他的老婆,那个为他吃尽了苦头的结发妻子,不忍心让他难受,便收留了他,悉心照顾他的生活。真是一日夫妻百日恩啊!

他的妻子念及夫妻情份,收留了他。他毕竟是孩子的爸啊!可他呢?尽到了一个丈夫,父亲的责任了吗?我不知道今天的他,会不会因自己年轻时的所作所为而汗颜,内疚?

我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就是想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无论你的儿女如何孝顺,都不及有个疼你爱你的妻子。因为久病床前无孝子。妻子,才是陪你一生的伴!


桐奶奶谈情说爱话忧愁


再孝顺的女儿,不如夫妻。都说女儿是爹妈的小棉袄。女儿成了家,就是别人的妻子。有家庭有事业,不可能天天跑。如果真那样,女儿的丈夫肯定不干,两口人闹别扭。家庭就出现危机,甚至离婚。还是老俩口,夫妻夫妻出糟糠,糟糠之妻不下堂。两人感情再不好,也有个昭应。


高庆春呢称云中龙


我不赞成 忤逆的夫妻还不如邻居呢 女儿是最好的依靠 如果自己留足了养老的钱 给照顾自己的女儿 我想女婿也没有任何意见反对她来照顾自己的父母的 再说这年头哪有什么到头的夫妻啊?自私的人都不配总有家庭夫妻关系


小鹿之家1


这个说法我不赞成,要是再过去,还可以勉强成立,在物欲感盛行的今天,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普遍认为,一个人真活到这个份上,要么是儿来给养老送终,要么是女来替你收尸。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文一浪



冯雷3712


儿女是传宗结代。也就是血脉延绵。长大后各有其事。而夫妻在风寒雨湿。生灾害病时可以相互照顾


皖山农夫38


你想想为什么只有你老家农村有这话?

它没道理啊,所以流传不起来啊。


正黑旗金海涛


这句农村老话或古话说明了夫妻关系的重要性,尤其中老年夫妻更是如此。儿女尽管孝顺对父母感恩回报有佳,但毕竟长大以后要分家脱离父母生活,娶妻生子养儿育女,从生活能力及精力方面讲也不可能再象以前那样孝敬照顾父母,加之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对父母的关照操心自然要淡化许多。尤其是父母年迈生病,生活不能自理,儿女们虽然孝顺,但各人有各人的家庭儿女,各人有各人的工作以及生意营生,不可能将全部身心都放在服侍照看父母上,而这个时侯能夠做到全天侯随时随地照顾对方的只有老伴,别管老伴是结发夫妻或是半路夫妻,他们都要比儿女们要靠得住的多方便的多,知冷知热耐心细致入微得多,所以农村也流传着意思基本相同的另一句古话“成群的儿女不如半路夫妻”,还有“久病床前无孝子”等,都说明了人到老年以后老伴关系的重要性,尽管儿女们孝顺孝心可佳,但它无论如何都替代超越不了老夫老妻的老伴关系,那怕是中间搭伙的半路夫妻。


神秘的东方之音


“再孝的儿女,不及忤逆的夫妻“,这句话有些耐人寻味但并不难理解。孩子长大学成,自然有自己的事业及家庭,不能过多地分身照顾父母。离的远只能利用节假闲暇匆匆回去一見,短短时日只能是言未尽事未做又得匆匆离去。长相厮守的夫妻,知冷知热互相关照,风风雨雨共渡人生。要理性理解儿女,健康幸福地生活.为儿女免去后顾之忧且是最大的关爱。百事孝为先,做儿女的要感恩父母,找点时间,常回家看看,生活会更和谐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