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古代藝術珍品,一處難得佳景,福建南平劍津中學碑記

南劍州重建州學碑記,位於福建省南平市劍津中學(原南平市第二中學)校園內,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宋仁宗皇帝詔令各州、縣辦學,設置教授、教諭、訓導等各級學官。據《南平府志》記載,早在北宋天聖三年(公元1025年),南平郡守曹修古就在郡治後面的西山上“獨先天下”創建了南建州學館。州學於公元1128年前後焚於兵禍,紹興乙丑年(公元1145年)重建,丁卯年(1147年)竣工,並立碑記其事,題為《南劍州重建州學記》。

古代藝術珍品,一處難得佳景,福建南平劍津中學碑記


重建的州學因年代久遠,幾經亂早已蕩然無存,惟石碑歷時八百餘年,尚巍然屹立,成為歷史遺蹟。該碑用碑以黑色頁岩為料,圓首篆額,高3.15米,寬1.64米。碑底奠有石龜趺基座,氣勢偉岸儼然,碑額雙行直下篆書《南劍州重建州學記》8字。碑文楷書,直下計28行,滿行49字,全文共1113字。文字面積佔碑面的68%,碑記由北宋宣和年間進士、顯謨閣待制張致遠撰文,抗金志士、進士出身的羅薦可書寫。碑額用篆書,顯得清秀典雅,正文楷書字體,工整遒勁,特具功力,刻工精緻翔實,為古代藝術珍品。

古代藝術珍品,一處難得佳景,福建南平劍津中學碑記


碑文開首論述了南平是個山川秀麗人才輩出的地方。記載重建州學過程,盛讚舊州學培養眾多人才,縱談儒學發展歷史,抨擊當時社會輕浮淺薄、追逐勢利的風氣,希望復興學校,推行教化,以匡時弊。這是研究州學教育和地方歷史的珍貴資料。

按志書統計,州學從首創到重建的一百餘年間,全郡共有一百二十六人得中進士,其中本縣人佔了半數,建炎戊申(公元1128年)李易榜,竟連中十七人,著名詞人,狀元黃裳,理學家楊時,羅從彥,以及碑文作者張志遠,羅薦可都是這一期登第的,這是南平歷史上罕見的文教發達昌盛時期。碑文還記有重建州學的緣由始末。論述了辦好州學的重要性。

碑文原文分別見於《福建通志》、《延平府志》、《福建南平縣誌》,與碑記相較,個別文字雖有出入,但仍然是一篇研究地方歷史特別是教育史的珍貴資料。1961年,福建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鄭成功都督御營舊址;南明隆武帝朱聿鍵移蹕延平時,"以延平府衙為行宮,以延平西山為御營",開始了長達半年多的閩西北抗清的艱難歲月。鄭成功在延平積極籌措兵餉器甲、招募當地鄉民演武操練,並利用西山居高臨下、視野遼闊的天然優勢,同時完成練兵演武與都督御營的職責。西山上(今劍津中學校園內)的千年古榕,也因此成了鄭成功觀兵演武的歷史見證。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劍津中學(原南平二中)興建教學樓施工時,曾挖出了數門明清時期的大炮,現保存在廈門市鄭成功紀念館和南平市博物館,是鄭成功在延平征戰的歷史明證。

古代藝術珍品,一處難得佳景,福建南平劍津中學碑記


龍涎亭;民國十六年,國民政府福建省政府成立,軍閥盧興邦受委任管轄閩北,期間將南平西山闢為南平公園。現校園內存留的假山、亭臺皆為舊時南平公園之遺蹟。"龍涎"之名由"雙劍化龍"的傳說而來。據傳延平湖雙劍化身為龍飛去時,落一滴涎水於西山,化為一弘清泉,終年不竭。後人建龍涎亭,成為一處佳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