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專家點評北京高考適應性考試語文卷:穩中求新、穩中求變


專家點評北京高考適應性考試語文卷:穩中求新、穩中求變


北京學而思高考研究中心的專家認為,今天上午北京高考適應性考試語文卷在內容上體現了穩中求新、穩中求變的命題原則;在形式上,體現了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的考查導向。


現代文閱讀:論述類文本閱讀材料共三篇,約2100字,以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為切入口,重點考查學生篩選、整合、分析文本信息和語言表達能力。文學類文本《又見鷺鷥》選自陳忠實的散文,作者的《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曾被選為2016年北京高考題,提醒學生平時注重積累。在考查形式上,側重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關鍵詞句的賞析以及作者情感的體察。


古詩文閱讀:命題趨勢較為穩定,由兩篇文言文構成,第一篇選自《資治通鑑》,有較強的說理性和思辨性。第二篇選自《論語》,考查孔子弟子的人物形象,內容較為合理。詩歌鑑賞選取清朝詩詞,需要注意的是第二題考查內容較往年有所變化,除藝術手法外,還考查了詩歌意象畫面、手法和情感。


寫作部分:

微寫作部分與2019高考保持一致,一共是三個小題,依舊採用三選一的模式,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對名著的考查由人物形象、具體情節開始轉向對主旨的探討。


大作文依舊採用二選一的模式,其中議論文的命題體現出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理解,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記敘文部分傾向於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引導學生多角度地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和思考。


專家認為,此次語文卷在命題上有不少亮點:


一是落實了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增加了語文基礎運用考題,考查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


二是作文部分命題趨勢體現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傳承,引導考生自覺繼承優秀文化。


三是名著部分除常見的微寫作考查形式外,增加了主觀題的呈現形式,將《紅樓夢》詩詞與詩歌鑑賞有機結合,考查了學生審美鑑賞與創造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