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读懂这12条“潜规则”的高三生,80%都进入了重点大学

1.在人生的前30年,学历是一张很重要的入场券。

“双非院校的简历直接丢垃圾桶”是真的,“从来没有500强企业过来校招”也是真的。说读书无用的人,多半因为读了无用书。说学历无用的人,多半因为拿了无用学历。

2.大多数人在80%努力的时候,就以为竭尽全力了。只有很少的人付出了120%努力,却觉得刚刚竭尽全力。

高三还玩着游戏、追着番剧、逛街打球的学生,每天放学回家看半小时电视、睡前刷半小时微博的学生,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光是在高三戒掉这些“爱好”,你就能超过很多很多人了。

读懂这12条“潜规则”的高三生,80%都进入了重点大学

3.有些同学会感觉到,努力了,却没什么作用。我们首先建立了你的方法不是很差的前提下,比如不是天才的你需要攻克解析几何和导数压轴题。

你觉得,题也做了,但是感觉考场上,还是碰运气,看看遇到是不是自己会做的。那只能说,你的努力还不够,你肯定没有集中性地刷解析几何、导数压轴难度题到一定量,你做的量不足以让你总结归纳出方法。

4.高三最大的敌人是心态,心态最大的敌人是波动。高三一整年你会经历十几二十场考试,能有一半完全考出自己水平就算不错了。考得好得总结经验,考不好得吸取经验,不断反思并反馈。这一整年你要做的,就是:提高均值,减小方差。

5.很多人不知道高三的努力,什么时候是个头,或进进退退,或努力维持,不知道终点。高三本来就是一场没有进度条的BOSS战。与其纠结下次考试得前进多少名,不如给自己设立些“背多少个单词”“刷多少道解析几何”“整理多少个文言字词”这样踏踏实实投入时间就能完成的目标。

读懂这12条“潜规则”的高三生,80%都进入了重点大学

6.一只高三狗每天的学习时间在14个小时以上是正常的,15个小时以上是普遍的,16个小时以上也是存在的。

但即便是同样的投入时间,效率不同也会显著影响产出。

大块时间,如果精神好,做高投入高产出的事,比如刷题。大块时间,如果精神不好,做计划、做归纳,比如整理错题。

碎片时间,如果精神好,做周期长高回报的事,比如背单词。碎片时间,如果精神不好,做低投入低产出的事,比如翻案头书。

分别对应四个例子:听课与刷题、计划与归纳、有目的积累,无目的积累。

7.对于数学和物理来说,方法积累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圆锥曲线的中间结论(切线/割线斜率、弦中点、割线长等),比如导数恒成立问题构造函数的类型(总共有哪几种构造)。事实上,如果你刷了足够多的题目,也会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但如果你主动积累在方法本上,尤其是那些花了很多时间的、没做出来的、做错的题目,积累的速度就会更快,解难题就不再是靠灵感、靠尝试。

读懂这12条“潜规则”的高三生,80%都进入了重点大学

8.对于无谓失分,也要有意识地去整理一下。哪些是反复做反复错的,哪些是出题人挖好了坑等你跳的。

尤其是那些自己反复犯的低级错误,有老师经常说,就是不够疼,疼一次就彻底记住了。

9. 一轮复习最重要的,不是考试也不是刷题。

一轮复习最重要的事,是梳理完成自己对于某一学科的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包含知识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

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之间的沟通是靠考点进行的。这些个考点考什么知识,用什么方法,是你一轮复习要弄清的事。

10.一时鸡血是容易的,难得的是一直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坚定的决心。高三弄清楚这个道理,并持续给自己目标,持续动力满满、意志坚定的同学,现在感觉都挺厉害的,而且你会感觉到以后他们也会很厉害。

读懂这12条“潜规则”的高三生,80%都进入了重点大学

11.大学了,总有人说,要是我当年怎么怎么努力,我也能考上xx大学。长期持有这种论调的人,一般属于现状还不错能接受,但是永远有一些遗憾,他们再也摸不到。你要去感受一下,他们说这句话时候的那种语气。

希望你不是,如果你是,我想告诉你,工作后,还是有这样一类人说,要是我大学时候怎么怎么努力,我也能拿到xx的offer。

12.上大学前,每天都是两点一线,醒来就是上课作业考试,简直枯燥死了。上大学或者工作后,回头想想:枯燥真好。

没有人可以轻而易举的成功,愿你真正读懂这12条“潜规则”,考上重点大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