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过去的楼兰如今在什么地方?

老八9987


古代楼兰是现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

公元前126年 ,张骞出使西域历经十三年艰苦回到汉廷,他向武帝报告所经的西域国度时说,“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姑师是另一个西域古国,也叫车师,而盐泽即我们并不陌生的“罗布泊”。

沿着张骞开辟的这条路,出玉门关,过沙漠地带,首站就会到达罗布泊西北岸边的楼兰。然后,从楼兰往西北,过焉耆、龟兹,沟通丝绸之路北道;往西南,经且末、精绝、于阗、莎车等地,进入帕米尔高原,是为丝路南道。



幻墨成诗


汉族代古楼兰在今宁夏、甘肃新疆一代。向北可延伸到今蒙古西南部,当年是汉与匈奴征夺的地区。如今虽已不闻兵戎相见干戈交錯的惨烈场面,但是河西走廊遗存的烽燧、土城及断章残片的文书简牍,再现了当年的孑遗。


用户2777685779


提到楼兰,有两个增量信息,相信很多人都有兴趣。


这是西汉初期的地图,和西域之间隔着很大的区域。

一是楼兰古城 。

二是丝绸之路。

楼兰在历史当中的存在感,大部分集中在古城和丝绸之路重要关隘。

史料中第一次关于楼兰的记载来自司马迁《史记》上的有比较明确的两句话:

“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以天之福,吏卒良,马疆力,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以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

第一句是说,楼兰,姑师,有城市存在,临近盐泽(罗布泊)。

而在《史记·大宛列传》补充:“楼兰 、姑师小国耳。”说楼兰和姑师,是小国家罢了。

第二句是说,楼兰乌孙这些国家,都是匈奴。

既然是匈奴,那么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必然要征服。

汉武帝(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在位时,公元前138年,就有西域三十六国之说,而上面提到的二十六国皆为匈奴,包括楼兰。



根据记载,西域不止三十六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有记载的小国就超过40个了。

龟兹、焉耆、若羌、楼兰、且末、小宛、戎卢、弥、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车、于阗、疏勒、尉头、温宿、尉犁、姑墨、卑陆、乌贪訾、卑陆后国、单桓、蒲类、蒲类后国、西且弥、劫国、狐胡、山国、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尉都国、车师后城国等国,除此之外还有乌孙、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乌弋山离等十几西域国。

一年后,即公元139年,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听说西域西迁的大月氏和匈奴是世仇,想要联合西域大月氏一起抵抗匈奴。

至于大月氏和匈奴的世仇到底是什么,这里不展开,各位可以去找找相关史料。

匈奴对于西汉而言,是怎样的存在,相信了解西汉史的人,都清楚,匈奴对西汉一直虎视眈眈,西汉也早就认识到,要对付匈奴,西域这个帮手的重要性。

从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直到公元前126年,13年后,张骞居然还活着西汉,并向汉武帝作了出使西域各国的详细报告。

这里有必要插播一下,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所经过的西域各国路线路。


长安——陇西——敦煌——玉门关——龟兹——喀什——疏勒——大宛——蓝氏城——莎车——于阗——阳关——陇西——长安。

张骞在20年后,公元前119年,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和第一次一样,为了联合西域和匈奴有矛盾的乌孙国,二是宣扬国威,让西域各国成为大汉朝的属国外臣。

这一次的路线图有些不同。

长安——陇西——敦煌——楼兰——龟兹——喀什——疏勒——大宛——蓝氏城——葱岭——于阗——楼兰。

第二次的特点是,从长安出发后达到楼兰,在楼兰兵分两路,一路从楼兰到龟兹,另外一路从楼兰到于阗。

从这大概就能察觉到楼兰对于西域之路的重要性了,就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的重要隘口。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楼兰仍旧在匈奴的控制范围内,并在匈奴的教唆之下,频繁出兵杀汉朝使臣,掠夺商旅财物,成为了西域路上最严重的障碍。

其实到此时,公元前119年,匈奴已经退到漠南地区,西域的大门已经为西汉打开。

公元前108年,赵破奴率700轻骑突袭了楼兰和姑师。

公元前105年,西汉和乌孙王昆莫联姻。

公元前102年,李广利西征大宛,获取大宛的汗血宝马。

这些为后来的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创造了极大的条件。

汉武帝死后,这些天高皇帝远被征服的西域小国家,并不稳定,频繁有骚动,也有和匈奴有联系的小国,楼兰其中之一。

公元前77年汉昭帝时,西汉著名外交家傅介子杀楼兰王,更其国名为鄯善国,迁都泥城,向汉朝称臣,原都城楼兰城则由汉朝派兵屯田。

从这里可得知,楼兰国改名鄯善国,一来是楼兰王被杀,新王继位;二来是迁都鄯善,因此改名。


公元448年,北魏灭鄯善国,宣告鄯善国(楼兰)退出了历史大舞台。

有一些零星的史料记载,楼兰在公元前3世纪,即为公元前200年,就存在了,是一个半耕半牧的国家,至448年灭国,历经700年划为泡影,有些史料说楼兰存在600多年,也有说800多年的,不过这似乎并不重要。

史料中的另外一段记载说,在公元645年,唐朝唐玄宗途径此地,但是“城郭岿然,人烟断绝”。

这些荒凉的信息记录在《大唐西域记》,唐朝诗人屡屡把楼兰比喻充满寒意的西域,笔者猜测有两层意思,一是楼兰是西域的大门,地理位置极为特殊,所以诗人视为敌国。但楼兰448年灭国距离唐朝已经200多年了,根本不存在了,就成了诗句里的意境。二是楼兰这个名字很特殊,很有诗意,也是诗人爱拟用的一个方面吧。

此后楼兰国神秘消失了,至于消失的时间,是不是公元448年后,还是公元645年后,已经说不清楚,现在的考古学得出的结论是约1600年前楼兰神秘失踪。


直到20世纪初,1900年,瑞典探险者发现了楼兰古城的踪迹,楼兰才重新走进历史的视野,比如古城,太阳古墓,包存完整距今3300年的木乃伊,冲击着我们,突然楼兰这个神秘色彩的名字又回到了我们身边。

至于1600年前,神秘的楼兰古城如何消失,各种说法不一,这里不表。

回到问题本身,古代的楼兰,所在的位置,从现在的地图上看,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补充一点,弄懂楼兰所在位置,要仔细看看地图,会有帮助。】

参考文献:

《丝绸之路上的使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