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桥是一座古代石拱桥,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净居寺名胜管理区杨帆村。曾隶属于晏河乡,距离晏河乡政府4公里,距离光山县城30公里。2009年被评为信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帆桥位于杨帆街的南头,全长27米,宽5米,三孔。又叫“无脚三孔桥”,始建于明代,桥面原为花岗岩石条铺地,两边为台阶式,中间为平铺式以通独手推车。民国19年(1930年)光山县发生洪灾,栏杆被冲垮,后由陈姓组织人改修石墩木栏杆。因保护不力,1957年、1958年桥面上的石条相继被外人盗走,后为沙石路面。1968年,光山县交通局又将其换成现在的水泥栏杆。后经历次维修,现存拱券及桥墩桥体较为完整,由红色花岗岩石块构筑而成。栏杆原为花岗岩石条做望柱,中间的栏板上雕刻着各种人物花卉图案。现为水泥建造。
杨帆桥,对了解我国明代桥梁建筑艺术和豫南地区桥梁建筑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杨帆桥的传说:
净居寺名胜管理区扬帆村,早时居住着的是杨氏人家。由于净居寺的原因,这里便是较早的商埠,杨氏人家大多以纺织布匹为商。由于村边的小河的交通不便,杨氏人家便利用布匹,透上桐油,建成了可升降的帆布桥,人们坐在帆布上,再把帆布的一端升高,这样就自动地滑落到对岸。这便成了最早的杨帆桥的说法。由于时间久远,人们把杨帆桥也写作为扬帆桥。泼陂河修建永济桥时期,也正是豫南当时兴修石拱桥的时期,随后,净居寺的僧人和杨氏的富家共同修建了这座石桥。
扬帆村,原本就是杨帆街,也被视为“杨帆古镇”。解放后,明清时代的房子逐步破损或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土坯房,但街的形状依然保存,宽5至7米不等,街长800多米。
近年来,扬帆村依托村内深厚的古色资源和秀美的山水资源,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修旧如旧,对扬帆桥进行了保护性维修,使其更具典雅古朴的风味;红石河治理,在确保河道有效治理的同吋,其建筑风格既古色古香,又时尚美观;能容纳2000名观众的古戏楼,以及位于古戏楼旁的扬帆古镇已建成启用,更为古村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的杨帆村已凸显出一副天与地、山与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繁衍不息的美丽山村画卷。
老炊摄影
閱讀更多 猛獁信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