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劉備落魄時,水鏡推薦諸葛亮,為什麼隻字不提侄子司馬懿呢?


劉備落魄時,水鏡推薦諸葛亮,為什麼隻字不提侄子司馬懿呢?

司馬懿是河南溫縣人,生於靈帝光和二年(179年),比諸葛亮大兩歲,父親司馬防,有八個兒子,司馬懿排行老二。而司馬徽(?—208年),字德操,潁川(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隱士,精通奇門、兵法、經學、道學。稱為“水鏡先生”。說司馬懿、司馬徽是叔侄,可能是以姓推測,有點牽強。

因此,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得先搞清所謂水鏡推薦諸葛亮的時間。

劉備落魄時,水鏡推薦諸葛亮,為什麼隻字不提侄子司馬懿呢?

《三國志·先主傳》:

“曹公既破紹,自南擊先主。……表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表疑其心,陰御之。使拒夏侯敦、于禁等於博望。”

這段所說的“曹公既破紹”,是指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戰,曹操大敗袁紹,袁紹退回黃河以北。這包括官渡大戰之前,兩場小預演,即《三國演義》中,關羽白馬斬顏良、延津誅文丑。因官渡之戰前,劉備依附於袁紹,袁紹叫劉備聯絡汝南的劉闢、龔都,從曹操背後下手,就是乘袁紹、曹操在官渡相持,劉備帶汝南兵馬,襲擊許都,配合袁紹正面戰場。

劉備落魄時,水鏡推薦諸葛亮,為什麼隻字不提侄子司馬懿呢?

但劉闢、龔都是原黃巾餘部,軍紀差,行動遲緩,戰鬥力不強,待劉備集合部隊,趕到穰山時,袁紹已經被打敗。曹操的戰時訊息很靈通,探聽到劉備攻擊後方消息,火速趕過來,截住了劉備。曹操、劉備穰山交鋒,劉備先勝後敗。老闆袁紹已經垮了,劉備只好棄北投南,依附劉表。

劉備落魄時,水鏡推薦諸葛亮,為什麼隻字不提侄子司馬懿呢?

劉表親自在襄陽郊外,迎接劉備,併為補充兵力,派劉備屯紮新野。劉備駐軍新野期間,為政清明,聲望很高,深得民心,引起劉表疑慮。劉表表面熱情,實際防範劉備,但作為荊州背部屏障,防範夏侯惇、于禁,對劉表也有很大好處。這個時間約在官渡之戰的次年,即建安六年(

201年)。

劉備落魄時,水鏡推薦諸葛亮,為什麼隻字不提侄子司馬懿呢?

按《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劉備駐紮新野時,徐庶投奔劉備,並給劉備推薦諸葛亮,說諸葛亮堪稱臥龍,有大才。劉備對徐庶說,那你把他叫來吧!徐庶說,這個人只能上門請,要叫來是不行的。於是,劉備親自去了三次,終於請來了諸葛亮。但這個時間,已經是劉備到新野幾年以後,按《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的經過,徐庶推薦約在建安十一年(

206年)劉備最後請到諸葛亮,是在次年,即建安十二年(207年)這裡就按提問說法,水鏡推薦諸葛亮,時間約在206-207年。

劉備落魄時,水鏡推薦諸葛亮,為什麼隻字不提侄子司馬懿呢?

在劉備剛投奔劉表的那年(201年),司馬懿經人介紹,已經在曹操剛佔據的河內郡,加入了曹操集團的工作。劉備知道諸葛亮時,司馬懿已經幹事五六年了。就算司馬懿是司馬徽的侄子,水鏡是超世脫俗之人,平時很少主動參與塵世之事,怎麼好拆侄子的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