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楊貴妃的“麻袋腰”,安祿山的“將軍肚”,肥胖的唐朝是朵牡丹


楊貴妃的“麻袋腰”,安祿山的“將軍肚”,肥胖的唐朝是朵牡丹

唐三彩牡丹紋盤


盛唐人的現實生活中,體型最有代表性的兩個人,女人首推楊貴妃,現代人推算盛唐第一美女——楊貴妃,身高大約在160—165釐米之間、體重68公斤左右,由此可見楊貴妃肯定是“麻袋腰”,這正符合“環肥燕瘦”(楊貴妃名楊玉環,環指楊貴妃)的說法。


楊貴妃的“麻袋腰”,安祿山的“將軍肚”,肥胖的唐朝是朵牡丹

唐三彩仕女俑


盛唐第一型男非安祿山莫數。安祿山是有名的“將軍肚”,自稱體重是三百五十唐斤,合218.75斤(每唐斤合0.625市斤)。安祿山每次上朝,唐玄宗就取笑說:“我正好看到你肚子快要垂到地面上了。”他走路,要用肩膀和胳膊不停向左右抬託身體,才能挪動腳步。他要乘騎驛馬進京,每驛(三十里)中間必須要築臺備他換馬(因他在朝中有御史大夫銜,因此稱為“大夫換馬臺”),不然驛馬就會被他累死。驛站官差專門為安祿山購買騎乘的驛馬,要先用五石(1石合106市斤)土來考驗。晚年,因為肥胖過度,需要三四個人幫他把肚子腆起來,才能穿上衣服。


楊貴妃的“麻袋腰”,安祿山的“將軍肚”,肥胖的唐朝是朵牡丹

安祿山跳胡旋舞


為什麼唐人會肥胖?史冊的記載和詩歌的寫照,都能看到盛唐時代,物質極大豐富,精神高度文明。詩聖杜甫的詩歌因高度紀實性,被稱為“史詩”。他在《憶昔》中描述:“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都能看出,開元、天寶年間的盛唐時代,人們因為物質的富足,文化的繁榮,社會的穩定,而心寬體胖。


楊貴妃的“麻袋腰”,安祿山的“將軍肚”,肥胖的唐朝是朵牡丹

開元盛世(雕塑)

以胖為美,也成為盛唐的全民審美標準。胖,成為整個盛唐鮮明的時代特色。


楊貴妃的“麻袋腰”,安祿山的“將軍肚”,肥胖的唐朝是朵牡丹

唐三彩“肥婆”

在唐代的文物中,最有代表性的器物是用唐三彩和彩陶燒製的宮廷和貴族中婦女形象,這些女人個個都腆著大肚子,雙手習慣性的從下向上,由外向內摟著自己特別突出肚子,臉上則綻放出自信從容的微笑

。這種肥胖不顯得臃腫,而是”富態“——胖得有點好笑,還很可愛。文玩行流行香港和廣東人對它的命名——“肥婆”,就顯得十分傳神,所以就廣為流傳。


楊貴妃的“麻袋腰”,安祿山的“將軍肚”,肥胖的唐朝是朵牡丹

唐三彩馬


盛唐無論是石雕、繪畫,還是三彩、彩陶,馬的造型就更有意思了。馬高大健碩,臀部渾圓豐滿,相形之下,馬腿顯得過細,卻很有力道。盛唐之馬已經從作戰裝備,耕作和交通工具,蛻變成了神奇的舞蹈演員——舞馬就是盛唐時代產物。唐玄宗時期,舞馬已經盛行於宮廷和貴族。

為了不影響它的舞蹈韻律和觀眾的視覺效果,舞馬的尾巴被梳理成大麻花辮子紮在屁股上。細心的美術學家測量,盛唐三彩馬和駱駝造型健碩的奧秘:胸圍、身高、身長几乎是一個等值。它就像腆著“將軍肚”的安祿山,跳“胡旋舞”時,仍然能動作輕快得像風一樣翩然如飛。


楊貴妃的“麻袋腰”,安祿山的“將軍肚”,肥胖的唐朝是朵牡丹

唐乾陵石雕翼馬


盛唐的建築,存世的代表就是大雁塔,總體感覺雄偉。雖然從外表看是一個規則的四方形建築,但實質上和肥碩的唐三彩馬,“肥婆”,如同一轍 。


楊貴妃的“麻袋腰”,安祿山的“將軍肚”,肥胖的唐朝是朵牡丹

唐大雁塔


中國書法到唐,楷書達到出完美。中國楷書“四大家”——趙孟頫、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有唐一代就佔了三家。其中,以盛唐的顏真卿為代表。從肥腴而嚴謹的顏體楷書,可以看出盛唐氣象。


楊貴妃的“麻袋腰”,安祿山的“將軍肚”,肥胖的唐朝是朵牡丹

顏真卿楷書《勤禮碑》(拓片)


盛唐的圖騰就是牡丹。因為牡丹,繁華而有序。這種有序就好像是盛唐的繁榮開放,而法度嚴整。


楊貴妃的“麻袋腰”,安祿山的“將軍肚”,肥胖的唐朝是朵牡丹

唐代鏨牡丹紋金碗


說起大唐氣象,書面文言總是“雍容華貴”,也有說是“肥腴”“健碩”。這就是使得後世大多數對此人對此很茫然。用一個最通俗直觀的詞來形容,就是“肥胖”,很到位。


楊貴妃的“麻袋腰”,安祿山的“將軍肚”,肥胖的唐朝是朵牡丹

唐紅漆器牡丹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