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現代中國繼承了哪些對你我生活影響很大傳統文化?

clancy1201


這裡說的“現代”指的是“當代”吧?應該是。那麼,對我們生活影響很大的傳統文化有哪些呢?要弄懂這個問題,就要學習明白“傳統文化”的內涵。

(網絡圖片)

中國的傳統文化反映的是漢民族的特質與風貌,包含著歷史上的各種思想而形成的文化,觀念與形態種種表現。例如,中國的傳統文化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這些都屬於中國的傳統文化。這些傳統文化對於我們的生活影響很大。

道家思想是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對國家和人們生活有著直接的幫助。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並濟等政治、經濟、治國、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大有“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氣概。這一道家哲學理論,對於指導我們堅持自然法則有著很現實的意義,遇強不弱,遇弱不強,順其自然的處世哲學。這就是人生在世要有“無為而治”“與世無爭”的思想境界。

禮儀(網絡圖片)

儒家思想對我們今天的人生活有著更具體的影響。儒家學說脫胎與周朝禮樂傳統,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擊暴政,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那些中國人敢於擔當的責任思想(以天下為己任)、忠孝思想(仁、義、禮、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倫理思想(修養、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與專制統治結合的結果。

墨家、法家等中的傳統文化對我們影響也很大,但是,在人們的心目中還是道家和儒家影響要大於其它。

例如儒家,在我們身邊的日程生活中影響就很大。責任、仁、義、禮、智、信,恕等等,處處事事都在我們面前出現。家中來人了以禮相待;親友有難了當仁不讓地去幫助;遇到壞人欺辱好人時見義勇為;機智靈活;講信譽;有寬恕能容納百川的胸懷等等。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網絡圖片)

總之,中國的傳統文化對我們當代中國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很深刻的影響。在這裡就不一一舉例了。


言者青青


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文化,高揚道德,為國人提供了立身處世的行為規範,以及最終的精神歸宿。節日、古文、古詩、樂曲、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等都是傳統文化,深深的影響著我們每一箇中國人。漢字和書法就是深刻的傳統文化,“道”字,是由“走”字偏旁和一個“首”字組成的。古人造字也真是奇妙的很,“走”字代表的是動,是行走,是經歷閱歷;“首”字代表的是頭,是頭腦,是思索思考。一個人只有經歷了行萬里路,並一路上閱人無數,他才可能會成為一個得“道”高人。

琴棋書畫,中國風,包括現在流行的中式裝修,都是傳統文化的影響。孔子,老子的文化精神,仁義禮智信,孝道,禮法,傳承著每一代中國人。《詩經》講:人應該時常想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合不合天道。很多福報,不用求,自然就會有了。《易經》第一章說:經常行善的家庭,必定會有多餘的福報,傳給子孫。

國學的基本精神是道、禮、和三字。順天性而行即為道,各行其道即為禮,各得其所即為和,最終歸結為一個“中”。中華文化是以中庸精神為核心的禮樂文化,弘揚中華文化就是弘揚中庸精神。





釋俗子


傳統的易經文化、道家文化、儒家文化、佛學文化對我們影響深遠,"佛家開智、道家修身、儒家為人"一直是中國人行事的一個標準,當然好的傳統文化我們還是要繼承的,如"仁、義、禮、智、信",人不可無德、無智、無禮;諸子百家、孔、孟、老、莊更是博大精深,多學多聞也能讓我們修身開智,傳統智慧一直影響著國人!


福善易學講堂


在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華夏兒女更是不斷的繼承和發揚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我們的生活和精神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為主流組成。傳統文化高揚道德,為國人提供了立身處世的行為規範,以及最終的精神歸宿。

儒——仁義理信智

由孔子創立,逐漸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它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經典是中國封建文化的主體,保存了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儒家提倡德政、禮治和人治,強調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斷於法”,實行法治,強調暴力統治。

佛——慈愛眾生、無私奉獻。

佛家文化以慈悲為懷,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在為他人獻愛心、為社會作貢獻的過程中實現個人價值最大化。

道——道法自然,無為而治。

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統理論。道法自然,從人生,社會,自然的角度出發,講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遵從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現實意義

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成為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中流砥柱,為我們為人處世,待人接物不斷提供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不斷的促進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的繼承和發揚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


春夏秋冬L


文化繼承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煙海。我們就從儒家經典著作《大學》說起:《大學》對孔子的思想繼承和發展做出了貢獻。孔子的思想主要在《論語》,而《大學》對《論語》的繼承,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大學》強調人在社會中的價值觀及責任感,重視個人在國家社會中的作用和影響。重在個人對國家社會實踐的參與精神,與儒家積極的入世觀是一脈相承的,這是對孔子思想的繼承。

第二,《大學》強調重視個人倫理與社會的政治關係,完善和發展了儒家倫理思想。比如:“一人貪戾,一國作亂”,這對激發每個人的修養有其現實的積極意義,也是對孔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第三,《大學》強調家庭與社會的關係,認為治家才能治國,“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以此突出:“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的思想,徹底豐富了孔子儒家社會學的內容。這一偉大的觀點,對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即是現在也有其借鑑的現實意義。

總之,《大學》對孔子儒家思想作了重要的繼承

和發展,在中國思想社會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開心71972637


1、中國人之所以為中國人的特性,中華民族之所以為中華民族的特性,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沒有中華文化,就不成其為中國人和中華民族。只有牢牢站穩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立場,才能從根本上認識中華文化的價值。

2、中華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沃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華文化發展長河的內在延伸,對於中華文化有多方面的需求: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建設與鞏固;社會的道德建設和價值觀建設;吸取歷史上治國理政的經驗智慧。

3、圍繞當今世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依託中華文化的智慧,著力提出能夠體現中國立場和中國價值的“中國方案”。中華文明賦予我們的世界觀和以此處理複雜事變的能力,是支撐這個大文明數千年發展的內在力量。



留香好茶


筷子,中文。

見微知著,傳統文化就在身邊,就在我們的衣食住行中,更可貴的是,我們的筷子和中文是與時俱進,不斷髮展的傳統文化。

這類文化的實用性、廣泛性,根本不需要辯駁。

我們文化自信的資本太多了,生活中俯拾皆是。

跑去找那些藝術形式或者文學形式,我覺得你們簡直是騎驢找驢,不自知且不自信。



賴床的國寶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中國古人的智慧無窮無盡

1.穩定人心,道德,生活規範方面,以及文化的歸屬感,精神向上,社會和諧穩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中華文化幾千年的歷史,仁義禮智信,如何去做一個君子,主導了人們的行為和價值觀念,促進心靈向善向上

3.中華文化的精神品格和價值追求支撐了幾年前來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

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弘揚中國精神



馬群講國學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川君說易


春節,中秋,清明,各個農時

生辰八字,風水等等很多。都是傳承延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