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假如拍个复工纪录片……

房小评 中国房评报道 今天

假如拍个复工纪录片……

武汉小伙子@蜘蛛猴面包,这段时间因为拍摄Vlog《武汉日记》而备受关注。


假如拍个复工纪录片……

假如拍个复工纪录片……


他为外界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直观地看到武汉这座英雄城市,到底为疫情付出了怎样的牺牲和代价,又是如何积极地战斗和互助。


受疫情影响的,其实何止武汉这一城?全国各地所有自我隔离、又在防控期复工的普通人,这段时间的生活都脱离了原有的轨道,失去的平凡生活何尝不是我们为防控疫情付出的牺牲。


时间进入3月,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全面复工。


房小评跟回去上班的朋友们聊了聊,有些朋友觉得办公室还是比居家办公更高效,也有些觉得现在集体办公实在不方便,那些习以为常的人和事,都因为疫情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了。


也许这段时间,我们所放弃和努力的,最后都会化为一个代表经济的数字,但数字背后,是每一个人的真实悲欢。


普通人为疫情付出的代价,同样值得被记录。假如有导演要拍一部复工纪录片,那么下面这些小场面,会是很生动的素材。


假如拍个复工纪录片……


1、好久没上班,复工第一天,差点忘了单位怎么走,在第几层,在楼下着实思考了一会儿……


2、我到底要几点起床?


每早上班前,写字楼前进行北欧式排队、测温、填表、核查,到了自己公司门口,又是一轮测温核查。


走完程序开始等电梯。以前挤电梯就已经很不爽了,现在每个电梯要求不能超过7个人坐,为了大家的健康,等电梯的时间拉长数倍,有些五层以下的员工干脆就改爬楼梯了。


我在十几楼,实在顶不住,只能老实等。以前来得晚了,可以溜上去,现在不巧跟领导一起排队,分到一个电梯,戴着口罩、眼镜,四目相对他也能认出你。


上班的流程这么复杂,我到底要几点起呢?


燕郊的朋友说,提前3个小时出门。


3、原以为复工的好处,是早上不用化妆了,反正带着口罩也没人看到脸,隐形眼镜也不用带,框架眼镜当防护镜用,省事更安全。


没想到,一到公司才发现有些勤劳的同事居然撸了全新的“电眼口罩妆”,blingbling的大眼睛,实在是让我自愧不如。


4、一直想找个理发店,把梅超风式的发型给打理一下再去上班,可是附近的美发店全都没开门。开工前一天,公司发消息说专门请了Tony老师在单位给我们做头,让我们提前预约,这是什么神仙公司啊!


5、口罩戴到吸氧。


作为公司的高管,免不了各种线上会和线下会,戴着口罩从早说到晚,以前是嗓子疼,喝点润喉的就可以。现在还外加胸闷气短、呼吸不畅,下班后自己躲到办公室里,吸一瓶氧气缓缓。上次吸氧,还是爬玉龙雪山的时候。


6、花式戴口罩。


口罩戴久了耳朵勒着疼,想起之前新闻里说,伊利向抗疫一线捐赠了几千个牛奶箱手提把,于是自己也弄了一个。用把手挂住口罩两端的绳子,套在脑后,立刻解放双耳。


还有同事专门改了发型,在耳后把头发扎成两个小揪揪,可以用来挂口罩。人民的智慧和创意,是无穷的。


7、口罩鄙视链。


老公说他上班期间换上了普通医用口罩。单位领导一直用戒备的眼神盯着他,因为全体同事都戴着N95。可是他们单位又不给发,我们哪有那么多N95呢?


我戴的是N95还是N90,自己也分不清,感觉差别不大。结果同事微信问我为什么我的口罩有呼吸阀?他说带呼吸阀的口罩可以过滤空气,但是我呼出去的空气会被排出,可能会影响他们。总之,就是想让我一个人去会议室办公。


8、防火防盗防同事。


一进单位,工位全变了,对面不能坐人,工位间隔着坐,拿着人力给的座位图,宛如懵圈的考生。午餐公司会在周围餐厅统一订,上班期间不允许收快递和点外卖。


有些心大的同事,一听说建外SOHO那边的奶茶店、美甲店开业了,马上就去那边逛。有些惜命的同事便身披塑料桌布,连电脑键盘都包上,做好自我防护,自称塑料侠。


9、由于不能开中央空调,我翻出了加绒秋裤,穿上羽绒服,可还是在办公室里冻到跺脚取暖。


更有几个倒霉的同事,重新安排座位后被分在窗户边。单位要求8个小时持续开窗通风,于是这几个同事只能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10、明明所有要开会的人都在办公室里,却还是开视频会议……以前总抢不到的会议室现在冷冷清清,没必要的事情不开会,开会的时候,也是少数几个大领导,对着视频喊。


11、沉默的午餐。


公司不配餐,幸好假期里练就一身好厨艺,个个都是中华小当家,自觉带饭。公司还配了几个微波炉,可以热饭。可惜不能跟以前一样互相分享美食。


像参加科举考试一样,隔着好几米,争分夺秒吃饭,尽量不喝水,不摘口罩。往常欢快的午间休息,陷入史无前例的沉默。没办法,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冷清就冷清吧。


12、为了避免员工在办公室吃饭,我们的出勤时间改到下午2点到7点,提前在家用完午餐再来,上班期间禁止吃零食,要求工作全程佩戴口罩!


按照实际出勤时间计算薪酬,在钉钉上打卡,但是到下班时间,我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13、 什么时候是错峰?


为了降低感染风险,下班后想要错峰出行。可是总得想想啥时候走才能算错峰。跟来的时候一样,早点或者晚点都有可能赶上高峰期,只能微信问问下楼的同事,刚才那趟电梯人多不多。下楼的时候电梯没人维持秩序,有点混乱,全靠自觉。


14、不准乘公共交通上班,又要求全员复工?


因为政策收紧,复工几天后总部突然通知不允许员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班,可是又要求全员上班???


同行企业要么让没车的员工居家办公,要么打车和油钱都报销,我们的人力这时候忽然失聪,假装听不见我们的诉求。


你咋来上班不关心,没车自己想办法呗!


15、爱心三件套


复工第一天,我们排队领取的开工利是就是“断货爱心三件套”:口罩(5个)、酒精湿巾(1包)、酒精喷雾(1瓶)。此包一出,听说隔壁家的员工都馋哭了。


公司还跟租车公司合作推出拼车优惠方案,接送员工上下班,可以降低公共交通的感染风险。


16、我们是复工了,可孩子没有开学啊。


看到韩国疫情重灾区一家医院的护士集体跑路,说工作强度太大,没时间照顾小孩,一方面感叹我们的医护人员太伟大,一方面也理解人家的举动。


我们这样的双职工家庭,要不是有老人在家,这段时间能怎么办呢?


日本有些公司已经允许员工带孩子去上班了,北京也有公司允许员工每周申请3天在家办公,双方轮流照顾孩子。希望我们公司也能人性化一些。

假如拍个复工纪录片……

假如拍个复工纪录片……

假如拍个复工纪录片……

复工有感染风险,工作也多有不便。


不复工,经济扛不住,企业压力大。后续造成的失业和社会影响,后果不会比疫情造成的危害轻。


中国人向来是最能体谅,也最能扛事的。当意大利被封锁的小镇人民开始上街要求自由活动的时候,中国人乖乖完成宅家一个月的集体动作。


现在,在疫情中复工,大家也积极响应,回到工作岗位。哪怕是居家办公的朋友,也努力抢菜、做饭、办公、陪读、辅导……


中年人的生活太难了,但相比那些被病毒感染的人来说,大部分人还是幸运的。


一次疫情,让我们意识到平常的堵车、挤电梯、接送孩子这样的小辛苦,都成了一种幸福,让我们更珍惜正常的平凡生活。


希望企业的负责人们在要复工,要效益的同时,也能多为员工考虑,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才能更没有后顾之忧地做好本职工作。


也希望,时间这杯水一如既往,冲淡每一次大事件给人们留下的创伤时,每一个小人物在这段时间的经历,都能不被轻易遗忘。


当年明月说,以史为鉴根本不可能。但记住,至少能让我们在未来多抱有一些忧患和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