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安家》最慘父母,全部積蓄320萬買房,親家母鳩佔鵲巢

“爸,我想在房產證上加上倩倩的名字。我是你們的兒子,倩倩是你們的兒媳婦,這房產證上,要是沒有倩倩的名字,我心裡不好受。”


《安家》最慘父母,全部積蓄320萬買房,親家母鳩佔鵲巢


電視劇《安家》裡,嚴叔夫婦兩個老人用一生賣包子的積蓄給兒子全款買了房,當羅晉飾演的中介建議付個首付,兒子兒媳還年輕,貸款由他們承擔,剩下的錢用於兩個人養老的時候,他們一算,貸款最少也要多還120萬多,嚴叔夫婦覺得太多了,兒子工作不久,要背這麼重的債,日子不好過,他們兩口子活著,就是為了兒子,只要兒子好,那就比什麼都強,反正手裡有付全款的錢,乾脆就付了。


《安家》最慘父母,全部積蓄320萬買房,親家母鳩佔鵲巢


可是當自己退了房子,正準備搬進去的時候,親家母鳩佔鵲巢,兒媳婦理都不理,兒子讓爸媽先回去。於是兩個老人帶著行李,住進了包子店,可是禍不單行,包子店被查封,二人無家可歸,嚴叔要回老家,妻子不同意,說住馬路也要留在上海,帶孫子。


《安家》最慘父母,全部積蓄320萬買房,親家母鳩佔鵲巢


孩子不應該是你的最愛。

我們的傳統文化,重親子關係而不是夫妻關係。簡單講就是,夫妻關係只是為了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是長輩給晚輩服務的載體。

就像嚴叔夫婦,一輩子勤勤懇懇、省吃儉用,就是為了給兒子買房子,讓兒子過的好就行了。嚴叔的妻子,在被兒子兒媳婦趕出家門無家可歸的時候,還想著兒子和孫子在哪,她就要在哪,哪怕睡馬路。


《安家》最慘父母,全部積蓄320萬買房,親家母鳩佔鵲巢


經常有很多人有這樣的觀念,有了孩子之後,父母所有的財產、精力,都要給孩子。

在我兒子剛出生的第一年,老公的媽媽就經常在我兒子跟前講,這個家,我和老公的房子,以後就是孩子的。

主持人孟非曾經在一檔節目中談到這一點,大概意思是,不要給孩子從小灌輸父母的房子以後就是他的,只有他自己的房間,他有使用權而已。

一般情況下,看不得孩子受苦,是父母自己的童年比較苦,他們自己不甘心,於是有了孩子之後,拼命付出,表面是不想讓孩子吃苦,其實是不想讓自己的“內在小孩”吃苦。於是包辦就產生了,但是包辦對於孩子傳達的不是愛,而是你很弱、你能力不行,遇到問題,需要父母出面解決,孩子探索之路被打斷,常常產生憤怒情緒。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溺愛下的孩子,最終長成了“白眼狼”的原因。

作為子女,請饒了你們的父母,他們也有自己的人生。

《奇葩說》曾經有一道辯題,生活在外地,過的不好要不要對父母講?

李誕講,他這個年紀的孝道就是讓父母覺得他們自己還有用,還能幫得到孩子。


《安家》最慘父母,全部積蓄320萬買房,親家母鳩佔鵲巢


而高曉松認為,人總會長大,早晚有一天會不報憂,不存在斷絕,

父母的關係是斷絕不了的,但是可以轉變,你不可能要求跟父母一生都是親密關係。我好為中國的父母悲哀,彷彿他們都沒有自己獨立的生活,沒有獨立的人格,不配有自己的親密關係,只能和孩子相濡以沫。如果哪天中國的父母能像西方父母一樣,賣掉房子去旅行,而不是為了給兒子攢錢娶媳婦恨不得睡大街,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我給你買了房,你所有的酸甜苦辣我可不得知道。


《安家》最慘父母,全部積蓄320萬買房,親家母鳩佔鵲巢


我們很多年輕人,一邊拿著父母給的錢、房、再把自己的孩子塞給父母養,一邊又控訴父母的控制慾強。

寫在最後。

很多父母的愛集中表現方式就是犧牲自己的物質,保證孩子的生存條件,但是如今社會已經不是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父母愛的方式也應該相應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