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疫情之下,大学生开学比中小学生晚合理吗?

天天向上大学生know


大学最后复学,绝对正确的决定,跨省奔波,集中食宿。危险性极大。


夜行红马


由于这次的疫情对全国方方面面均造成很大影响,在教育领域自然也不例外,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开学时间都一延再延,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那么,疫情之下,学校到底会在什么时候正式开学?虽然目前很多人猜测有可能在3月1日开学,但目前看,这个猜测很难验证。

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从如下3个方面来看。

1、从整体来看,全国学校的开学时间,取决于抗击疫情的整体状况。

2月11日,钟南山院士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增感染病例已经在一些地区出现下滑,疫情有望出现缓解,他预计峰值将会在2月中下旬出现,4月前可能结束。

这就是说,疫情暂时还没到拐点,根据钟南山院士的讲话,疫情有望在4月之前结束,按照他的权威观点来看,在3月1号左右,我们可能还没取得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作为拥有密集人群的各类学校,必须确保疫情全面结束再开学,才是明智之举。

所以,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学的大前提并不太可能存在的情况下,要在3月1日正式开学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2、疫情各地区差异较大,不同地区,正式开学时间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全国疫情分布图,截止到2月15日17时

从疫情分布看,最严重的的无疑是湖北省,特别是武汉,所以,当地的学校要正式开学,需要的前提条件更加严格,也会更加很慎重,可以预期,3月1日当地大概率不会正式开学。

不过,对于其他省(直辖市),目前尤其是疫情相对较轻的西藏、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等省份,如果接下来的半个月里能全面治愈已经确证的现有病例,并不再产生新的确证病例的情况下,是有可能率先取得抗击疫情的局部胜利的。在充分做好准备工作的情况下,这些省份的学校是有可能相对较早正式开学的,甚至部分省份有希望在3月1日开学。

3、不同类型的学校,开学时间可能会有差异。

由于对于中小学生,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年龄很小,一旦进入学校,对于学校的管理要求往往很高,正式开学,往往需要更加慎重;而大学生往往都是成年人,大学的管理,相对而言,就没有中小学那么难。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小学,特别是小学,正式开学的时间可能会相对更晚,而大学开学的时间可能会相对早一些。

当然,以上所谈,仅仅是当前已掌握的情况下的一些分析判断,实际情况到底如何,需要到时候才能知道。

也许,在接下来的抗击疫情的工程中,专家们很快能找到治疗和预防新冠肺炎的更好办法, 疫情抗击战也许会比钟南山院士的评估会乐观一些,那么,全国很多学校就有希望较早正式开学了。


你用心听hero


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这次疫情过程中,尽管出现了一些小的问题发生,但是在整个大的政策方面,是绝对绝对可以作为教科书推广到全世界进行防疫指导的。

做出这种开学顺序的安排也是有道理的。

大学和中小学存在一个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绝大多数的中小学校学生他们大都是在本地就读的多一些,只有个别情况会出现,离家较远,但是也很少会出现跨省市的情况。

但是对于大学就不同了,绝大多数的大学正好反过来了,大量的学生都是来自于省内各个城市,甚至是全国各个省市的。

而这部分学生在返校的途中肯定也要达成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这无疑也会增加了一些安全的隐患。

所以大学开学为什么要采取分时错峰开学也是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

当然了,我们知道真正说能够做出开学决定的时候,一定也是疫情控制住了的情况。

但是各个省市疫情控制住的时间肯定是不同的,而还身处于疫情所在省市的学生,如果返程的话,必然是需要一定隔离观察的。

所以无论是在开学前的各种准备,以及开学后的学生入校各个环节,大学开学无疑是事情最多的一个学段。

但是对比而言中小学生显然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中小学开学,即便是同一时间发出的开学要求中小学生也会更快的完成开学的这件事情。

请相信我们的国家在防疫上的认真严谨的态度吧。在没有绝对的安全情况下,是绝对不会让我们的孩子们去冒险的。而最终给出来的解决方案,也一定是在综合考虑,各种情况下之后才做出来的决定。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这个是合理的

因为暂时疫情还没有彻底结束,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多地已经连续多日都是零增长,但是偶尔会有出现。况且现在国外疫情愈演愈烈,韩国,日本,伊朗等近邻每天都成百上千的增长,而且据说有些国家根本不采取任何措施,虽然我国对外来人员采取措施,但保不齐有漏网之鱼。一旦有一个感染者,让他五湖四海的这么走,那么我们前期的努力很可能付诸东流。所以现阶段还是不适合大面积开学的。


国家也适时的提出要各地区根据各自情况,错时错峰开学,让高三,初三等毕业班先开学,其他年级根据疫情进展,再做出相应安排。各高校要按照属地原则,错峰开学,错地开学。至于题主说的高校要在中小学之后开学,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中小学主要是本地人员,人口流动比较小。人们在家已经度过了几个14天,在没有外来人员的情况下,相对安全。而大学流动性很强,有的是省内流动,甚至有的是全国。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去过多少个地方,接触多少人,哪个人是有问题的,谁也控制不了。其次中小学大部分都是走读的,高校是封闭的,一旦出现疫情,可能就会集中爆发。再一个,大学生的自学能力远比中小学生强很多,加上现在有网课,大学生完全可以在家学习,不会耽误太多的课程。最后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完全具有自控能力,在家他们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会做出出格的事。而中小学生不一样,他们有很多还处在贪玩的年纪。有些还在青春期,家长的话他们根本听不进去,时间长了,和父母难免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矛盾。


不管谁先开学,我们都要做好准备工作,原则上疫情没有得到基本控制前不开学,学校基本防控条件不具备不开学。争取在四月末夺得抗疫战争的完全胜利。


北海有鱼9


首先更正一下,是疫情结束后,不是疫情之下。疫情之下,大中小学生都不会开学。

不管是流传的哪个省哪个版本的开学通知,疫情结束后,大学生开学都是比中小学生晚,是最后开学的。这是一个合理的安排。

一、大学生生源分布广。大学生们来自全国各地,开学需要乘坐飞机、火车、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必须等全国疫情完全控制,才能实行。中小学生大多是本地区的,如果当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再严格控制输入,开学也不会带来太大风险。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即便在学校,大学生也不是一直上课。通常老师花两个小时将一个章节的内容,学生去图书馆、自习占了很大比重。中小学基本是在老师的监管下学习。

三、中小学家长呼唤开学。陪读、辅导,面对在家的中小学生,家长已经无力应付。只要疫情结束,恨不得家里的神兽赶紧开学。

四、大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在网上担心学习落下的肯定是中小学家长,不可能是大学生或者家长。

五、大学生开学晚经济压力小。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住校,每月一两千的生活费是必须的。窝在家里晚开学,好处是可以省下一笔生活费。😀


小黑小黑Luo


国家的政策既然颁布下来就有一定的合理性。

大学生流动性太大,全国流动危险性太高,而且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本身就要靠自觉主动,能不开学就完成网课毕业论文是最好的。

中小学相对是本地的学生,而且学校管理比大学集体化,规律化,再加上要面对统考,开学也是无奈。

不过既然能开学,肯定是当地疫情情况科学评估的结果,再加上严格的防控措施,还是可以考虑的。


天使妈妈育儿笔记


合理。

咱们先来看看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的区别。

大学生:

首先,大学生这个群体来自于五湖四海,大学生返回学校的时候接触到什么人,会出什么事,还有在武汉居住异地上学的大学生,他们返回学校身上充满着不确定因素,你不能保证每个大学生在返程途中百分之百不接触病毒。

其次,大学生的生活太过于密集。大学生都在一个校园活动,都是住宿舍的,一个宿舍6-8人,一个宿舍楼几百人,太过于密集了,如果有一位学生得了,整个宿舍楼就危险了。而且,食堂也是个问题,你总不能吃饭的时候也戴着口罩吧,餐具都是共用的,这个消毒一旦有疏忽,结果有点儿可怕。

中小学生:学生都是本地的,可以说只要本地疫情控制到位,出问题的概率极小。而且也不在学校吃喝,被感染的风险相比较大学生来讲比较小。

但是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我们来看一下一个动态分析图,这里做出了一个假设:有一个学生感染,潜伏期3-7天,发病期两天具有传染性。第一天和第十天的对比:

可以说,不管是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都要注意自我保护,一定要戴口罩,勤洗手,不聚堆。


黑椒牛柳


这样做比较科学合理。小学中学都是地、县、乡、村、区域内,形成交叉感染的概率要小。地域内没有大规模输入与输出,假如疫情星星点点的复燃也是局部的小范围内,有利于及时管控和精准的判断,分组控而治。

反之大学生先开学,造成全国人口交叉混合,假如出现漏筛或无症状带病毒者,很难判断病毒源头。

所以说小学中学先开学,大学延后随后再开学的顺序是比较科学的。


横刀立马争天下


在这个特别的假期里,有人仔细数了一遍一颗草莓上到底会有多少籽,有人把春节联欢晚会看了8遍,有人每十分钟就刷一遍朋友圈。

不过,还有一部分人,则化被动为主动,趁着难得的“寒假”突击补课:一方面静下心来,规划好自己的节奏;另一方面,主动了解新的变化,抓紧时间提高自身竞争力,朝着目标不断前进。

丘吉尔曾说:“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

而普通人和高手的差距往往在于,普通人选择在危机中被动承受,高手早已开始布局、默默成长。


源来有我


当然有必要,一方面大学里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很多地方,流动性过大,容易增加被感染的可能,中小学一般都是当地的人,当地一定时间内没有确诊患病的,一般就相对安全。另一方面,大学里学生人数也比中小学多,密度也可能更大,也不好,一旦有感染者,影响就特别大,不容易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