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暴裂無聲》宋洋自曝與角色差別太大 導演初見大呼崩潰

《暴裂無聲》宋洋自曝與角色差別太大 導演初見大呼崩潰

由忻鈺坤導演,宋洋主演的電影《暴裂無聲》自4月上映以來,收穫了大量好評。電影中宋洋飾演的"失語者"張保民,是個十足的小人物,因為兒子的失蹤集結了來自底層的狠勁,簡單粗暴又勇往直前,而宋洋的表演也可以說是"無聲勝似有聲",非常震撼。

去年底,宋洋出席了第二屆澳門國際影展,並憑藉該角色奪得最佳男主角獎,在日前做客王江月主持的深度訪談節目《星月對話》時,他透露這是他從業以來獲得的最有分量的一個獎項,並表示"浮躁""膨脹"兩個詞永遠不會出現在他身上,現在接戲要節制。節目中,他還坦言,以前的他特別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但是現在只要是角色需要,可以沒有任何底線。

大多數人認識宋洋都是通過徐浩峰的江湖三部曲開始的,《倭寇的蹤跡》、《箭士柳白猿》、《師父》。這三部電影同時也放大了宋洋身上的"俠",所以錄製這期節目時,節目組特別來到了射箭館和馬場,想要一睹宋洋身上的俠者風範。

和"張保民"毫無共同點

導演初見大呼崩潰

忻鈺坤第一次見宋洋時,是崩潰的,"怎麼可以和張保民這個角色一點共同點都有沒有?"宋洋疑惑:"那你怎麼敢定我呢?"忻鈺坤先是笑而不答,隨後又補充一句:"可能做一些不可能的事情,才更有意義吧!"宋洋本身也覺得自己跟這個角色遙不可及,"我連一次農村都沒有去過,徹徹底底不知道農民什麼樣子。"在導演的建議下,他開始自我改變,一是褪去身上的城市氣息,二是改變行動坐臥的方式及習慣,"一呼一吸都要感覺變了一個人。"

拍攝現場有很多群演就是當地或者隔壁村的村民,化好妝、換好衣服,切換成張保民模式的宋洋把自己一頭扎進了群演中,"他們很熱情,隨便搭話,問我你是演員嗎,我說你們看我像嗎,他們說你不像,你跟我們一樣的,我說我是群眾演員,隔壁村的,幸好沒有人細問我是哪一個村的,然後每天跟他們混在一起,一下子就會到達這個人物,特別快。"

宋洋飾演的張保民是一位"失語者",全程沒有臺詞,對演技挑戰很大,但在節目中,宋洋告訴王江月,他很喜歡這種挑戰,"這個人物變化得非常極致,他並不是一個完全殘疾的失語者,正常的失語者還是可以通過比劃、寫字跟人交流,但他因為一些往事主動選擇了不跟人交流,這反而讓他的戲劇性更強,表演起來更有空間。"

拍攝過程中,宋洋的鼻子曾不小心被對手演員誤傷,導致鼻樑斷裂大出血。聽上去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但宋洋在節目中的描述卻非常輕描淡寫,"這裡是五針,這裡是八針。"他指著自己的鼻子,相當淡定,還自嘲當時的第一反應是會不會留疤,會不會整成一個歪鼻子。但其實,他真正擔心的是劇組的拍攝進度因此而被耽誤,好在當時從手術到出院只用了六天,沒有造成太大損失。

《暴裂無聲》宋洋自曝與角色差別太大 導演初見大呼崩潰

獲得最佳男主角不浮躁不膨脹

不在乎所謂形象

去年底,《暴裂無聲》作為第二屆澳門國際影展唯一華語競賽片,獲得了"評審團特別獎",而宋洋也憑藉"張保民"一角奪得了"最佳男主角"獎。他很遺憾的是,當時由於太緊張,沒有對給她頒獎的香港演員惠英紅道一聲謝,"當時懵了,光想著怎麼說獲獎感言了,等我再想起來時,她已經走太邊上去了。"

宋洋自認在平常與人交往中一直都是一個過謙的狀態,所以即使獲了獎,浮躁和膨脹兩個詞也永遠不會出現在他身上。他還記得獲獎的那天晚上,他特別平靜,慶功會上也只是一個人找了個角落待了會兒。回去了之後,就開始自己琢磨,這段旅程到底收穫了什麼。

"可能剛剛拍完電影那會兒,我的收穫是收穫了一個突破,收穫了一個不一樣的角色,收穫了讓業內看到了我表演的另外一面。但是當我時隔一年之後再來看,我發現我比以前更客觀了,我開始想我未來要走什麼樣的路,我是一個什麼樣的演員,未來我只拍什麼不拍什麼。現在又完全不一樣了,越來越看淡一些外化方面的東西,比如所謂的形象,現在形象這兩個字在我心裡已經不重要了。"

節目中,宋洋稱,以前他常常覺得自己的雙手抓了滿滿當當的東西,負重感很強,但是現在空前自由,能抓的東西非常多。"這是我現在的總結,可能過兩三年之後,又會不一樣。"

《暴裂無聲》宋洋自曝與角色差別太大 導演初見大呼崩潰

徐浩峰是再造恩師

我們的相處很有度,不社會化

很多人第一次認識宋洋,是源於徐浩峰導演的電影《師父》,他扮演的耿良辰肋骨上插著兩把刀,一路追著車狂奔回天津的場景令人動容。在《師父》之前,宋洋還和徐浩峰合作過電影《倭寇的蹤跡》和《箭士柳白猿》。在徐浩峰的武林江湖裡,宋洋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表演腔調。

《星月對話》錄製時,宋洋評價徐浩峰對於自己來說就是再造恩師,如果要物化成一個名詞的話,那就是燈塔般的存在。當初,他離開徐浩峰去拍《暴裂無聲》時,心裡還直打鼓,"怎麼就分開了呢"?"但是現在看他就是先人指路,他影響了我的格局,生活中我看待問題的角度等等,全發生了改變。"

談及與徐浩峰的日常相處,宋洋說,他們非常有度,且不願意突破這種度,非常不社會化,"什麼事都是他不說我不問,就比如之前練拳,他讓師傅不要多教,我當時不懂,但也不問,他也不會說,當某一天突然間我覺得我可能猜到了,去向他求證,如果我說對了他就笑了,然後會說宋洋是有慧根的。"

"那他的意義何在呢?"節目中,王江月問。

"也是後來拍《箭士柳白猿》拍到中後期的時候,我發現我之前學到的更多是拳理,等於是我掌握的是實戰的邏輯性以及步伐的基礎,而不是形而上的東西。之後不管你再怎麼編排招式,我都能很好地理解並運用。"

這幾年來,每當宋洋心有迷茫時,他就會去找徐浩峰聊一聊。有一次,徐浩峰給他回消息時,他正和朋友在KTV,第一眼看到回信,他沒有特別的感覺,過一會兒再回過神來時立馬定住了,整個KTV好像都安靜了,"瞬間就感覺通了,一下子心就打開了。" 徐浩峰的回信內容是:成事之前總有亂象,不予理會任其落地成灰便好,穩固好自己的心智,事自然就成了。

《暴裂無聲》宋洋自曝與角色差別太大 導演初見大呼崩潰

大眾的追捧和業內的認可,我選後者

選戲接戲,要節制

最早,宋洋是學美聲出身,但美聲唱法比較枯燥,他一度產生了逆反心理,家裡學器樂的長輩就建議他去北電或者中戲學表演,於是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在此之前,他沒有任何表演基礎,學了之後才發現挺有意思,等真正成為職業演員後,他又發現自己是適合並且熱愛這份職業的。

宋洋說,他那時候危機感很重,臨近畢業了,別人想的都是畢業大戲,而他想的卻是要為即將走入社會的自己鋪一點路。於是,就去做了謝霆鋒的文替,想要藉此多認識一些人,"現在看的話,可能是徒勞無功的,也沒有積攢到什麼經驗和機會,但如果重來一遍,我還是會那麼做,我特別欣賞自己的這一份危機感和主動性,我覺得這是對的,很慶幸,我一直都有這個主動性。"

宋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戲是在《少年楊家將》中飾演楊二郎,隨後又參演了《射鵰英雄傳》、《聊齋奇女子之俠女》、《仙劍奇俠傳三》等熱播劇。2012年宋洋遇到了徐浩峰,拍攝了電影《倭寇的蹤跡》,很快便找到了自己的方向。這些年宋洋拍的作品量不多,他說好的演員不一定高產,但一定不能消耗。他曾給自己的2017年作總結,選了"節制"一詞。

"我要對得起一路走來給予我幫助的人,也要對得起這些榮譽,這個時候就需要想清楚未來的路怎麼走,眼光要看得遠一點,有一些戲,它可能會讓你吸粉,會讓你達到所謂的紅,但和我現在的年齡,和我要走的路,不是一致的,我就會婉拒,要節制。"

最近很多人看了《暴裂無聲》都說宋洋的紅是遲早的,對於這一點,他有自己的理解。"大眾的追捧和業內的認可,儘管兩者是可以融合的,但如果要分開的話,我更願意得到業內的認可,這個對我來說太重要了,我現在越來越像一個海棉了,越來越願意去吸收,也慢慢體會到在生活中把自己磨得平一點,是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