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小學奧數:4大經典問題專題講解,孩子都掌握牢實了嗎?建議收藏

今天,我們為同學們講解10個小學奧數經典題型,希望能給同學們學數學帶來幫助!

一、年齡問題

年齡問題有三個基本特徵:1、兩個人的年齡差是不變的;2、兩個人的年齡是同時增加或同時減少的;3、兩個人的年齡的倍數是發生變化的。

同學們要抓住的點是兩個人的年齡差是不變的,倍數卻是每年都在變。可以利用“差倍問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例1、媽媽今年35歲,女兒今年5歲,今年媽媽的年齡是女兒的幾倍?明年呢?

解:35÷5=7(倍)

(35+1)÷(5+1)=6(倍)

答:今年媽媽的年齡是女兒的7倍,

明年媽媽的年齡是女兒的6倍。

例2、3年前父子的年齡和是49歲,今年父親的年齡是兒子年齡的4倍,父子今年各多少歲?

解:今年父子的年齡和應該比3年前增加(3×2)歲,

今年二人的年齡和為 49+3×2=55(歲)

把今年兒子年齡作為1倍量,則今年父子年齡和相當於(4+1)倍,因此,今年兒子年齡為 55÷(4+1)=11(歲)

今年父親年齡為 11×4=44(歲)

答:今年父親年齡是44歲,兒子年齡是11歲。

小學奧數:4大經典問題專題講解,孩子都掌握牢實了嗎?建議收藏

二、植樹問題

基本類型:

在直線或者不封閉的曲線上植樹,兩端都植樹

在直線或者不封閉的曲線上植樹,兩端都不植樹

在直線或者不封閉的曲線上植樹,只有一端植樹

封閉曲線上植樹

基本公式:

棵數=段數+1

棵距×段數=總長

棵數=段數-1

棵距×段數=總長

棵數=段數

棵距×段數=總長

關鍵問題:確定所屬類型,從而確定棵數與段數的關係。

例1、 一條河堤136米,每隔2米栽一棵垂柳,頭尾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垂柳?

解:136÷2+1=68+1=69(棵)

答:一共要栽69棵垂柳。

例2、一座大橋長500米,給橋兩邊的電杆上安裝路燈,若每隔50米有一個電杆,每個電杆上安裝2盞路燈,一共可以安裝多少盞路燈?

解:(1)橋的一邊有多少個電杆? 500÷50+1=11(個)

(2)橋的兩邊有多少個電杆? 11×2=22(個)

(3)大橋兩邊可安裝多少盞路燈?22×2=44(盞)

答:大橋兩邊一共可以安裝44盞路燈。

小學奧數:4大經典問題專題講解,孩子都掌握牢實了嗎?建議收藏

三、工程問題

例1、一件工作,甲、乙合做需4小時完成,乙、丙合做需5小時完成.現在先請甲、丙合做2小時後,餘下的乙還需做6小時完成.乙單獨做完這件工作要多少小時?

由題意知,1/4表示甲乙合作1小時的工作量,1/5表示乙丙合作1小時的工作量

(1/4+1/5)×2=9/10表示甲做了2小時、乙做了4小時、丙做了2小時的工作量.

根據“甲、丙合做2小時後,餘下的乙還需做6小時完成”可知甲做2小時、乙做6小時、丙做2小時一共的工作量為1.

所以1-9/10=1/10表示乙做6-4=2小時的工作量.

1/10÷2=1/20表示乙的工作效率.

1÷1/20=20小時表示乙單獨完成需要20小時.

答:乙單獨完成需要20小時.

在工程問題中,我們主要給同學們講的是電梯行程問題,同學們要注意亮點:一是“總行程=電梯可見部分級數±電梯運行級數”,二是在同一個人上下往返的情況下,符合流水行程的速度關係,(注意,其總行程仍然是電梯可見部分級數±電梯運行級數)

例:商場的自動扶梯以勻速由下往上行駛,兩個孩子在行駛的扶梯上上下走動,女孩由下往上走,男孩由上往下走,結果女孩走了40級到達樓上,男孩走了80級到達樓下。如果男孩單位時間內走的扶梯級數是女孩的2倍,則當該扶梯靜止時,可看到的扶梯梯級有多少級?

分析:因為男孩的速度是女孩的2倍,所以男孩走80級到達樓下與女孩走40級到達樓上所用時間相同,在這段時間中,自動扶梯向上運行了(80-40)÷2=20(級),所以扶梯可見部分有?80-20=60(級)

小學奧數:4大經典問題專題講解,孩子都掌握牢實了嗎?建議收藏

四、數字數位問題

例1、一個六位數的末位數字是2,如果把2移到首位,原數就是新數的3倍,求原數.

解、設原六位數為abcde2,則新六位數為2abcde(字母上無法加橫線,請將整個看成一個六位數)

再設abcde(五位數)為x,則原六位數就是10x+2,新六位數就是200000+x

根據題意得,(200000+x)×3=10x+2

x=85714

所以原數就是857142

答:原數為857142

例2、把一個兩位數的個位數字與十位數字交換後得到一個新數,它與原數相加,和恰好是某自然數的平方,這個和是多少?

解:設原兩位數為10a+b,則新兩位數為10b+a

它們的和就是10a+b+10b+a=11(a+b)

因為這個和是一個平方數,可以確定a+b=11

因此這個和就是11×11=121

答:它們的和為121.

由於篇幅有限,今天我們就給先同學們講解這4個題型,希望同學們能夠好好利用這份資料,將這4個題型掌握好,爭取在數學考試中不丟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