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明清時代的王爺真的逍遙自在嗎?

隨小劉


都不逍遙自在。明朝王爺完全沒有自由,就是高級囚徒。至於清朝王爺,只能呆在京城,有職務的伴君如伴虎,沒職務,想逍遙也走不遠啊。

(朱元璋)

先說說明朝,明朝的王爺們生活待遇是極好的。普通官員正一品官員(基本就沒幾個)一年差不多1000石,正七品才90石。而皇族親王多達10000石,即使最低一級的奉國中尉也有200石,遠高於七品知縣。其他生日、婚喪、節日都有各種補貼賞賜。而皇族不用承擔任何工作,只需要吃喝玩樂,更是禁止參與士農工商各個行業,後期,由於皇族嚴重超生,支付皇族的各項支出竟成為國家財政嚴重的負擔。


(朱棣)

待遇是好的,但是自由是沒有的。明朝朱元璋定鼎天下後,由於對異性臣子不放心,功臣們大多下場不好,皇子們負責守衛邊疆。結果建文帝控制不住皇叔們,鬧出靖難之役,皇位也丟了。永樂帝朱棣上臺以後首先就把藩王遷往內地,自己把國都遷到北京鎮守。然後撤掉了藩王的部隊,讓他們沒有了兵權,並且嚴格限制在自己的封地,藩王之間不能隨意見面,如需出城必須向地方官報備。

宣德帝朱瞻基在位時,叔叔朱高煦又反叛,被平定。而正德帝朱厚照在位時更是出現了兩次藩王叛亂。於是,明朝對各地王爺的限制進行了更大的強化。進一步消減護衛人數,甚至取消護衛完全交給地方官負責皇室安全。這些王爺基本不能出城,特殊情況也必須層層上報,獲批後由地方官派兵監視,且日落前必須回來,如果沒回來直接上報可以派兵捉拿。甚至到了後期,連在城中活動都受限,王爺們的活動範圍大概只限於自己龐大的府邸和莊園了。所以,這樣的生活能算是逍遙自在嗎?

(皇太極)

然後說說清朝,清朝皇室待遇也是不錯的。不過和明朝不同,清朝不給皇室成員封地。再也看不到歷朝歷代代表封地的王爵封號如秦王、晉王、燕王、膠東王、昌邑王之類的,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美稱,諸如廉親王、睿親王、恭親王等等。沒有了封地,入關前的那些遠枝宗族就住在盛京,入關後的那些皇子皇孫就在北京建立府邸,京城重地,也不怕你們鬧出什麼事。


(曾掌管軍機處又被慈禧罷黜的恭親王奕訢)

另外,清朝很多皇族都是參與各項工作的。內務府、理藩院等涉及皇族內部和民族事務的衙門多有皇族成員參與管理,甚至還有皇族率軍打仗、編制重要書籍,甚至擔任軍機大臣乃至首席軍機大臣、託孤眾臣顧命大臣等等。這些王爺貝勒參與了各項工作,每天公務纏身,似乎也談不上逍遙自在。而即使沒有差事,也不代表你可以遊手好閒。由於這麼多皇族都在天子腳下,人多眼雜,有什麼不檢點的動作言語,很快就傳出去了,清朝皇族被定罪的屢見不鮮。遇到如雍正這樣下手比較狠的或是乾隆、慈禧這樣喜歡玩弄權術的,許多王爺都被定罪、削爵、圈禁,多少王爺關個幾年、幾十年就死在宗人府或者自己那個已經破敗不堪的舊宅裡了。運氣好一點碰到赦免,出來也是擔驚受怕如履薄冰了。
(《雍正王朝》中被圈禁的胤祥)

所以說,明清兩代的王爺,真不是什麼逍遙自在的。


伊耆角木



明清身為君權高度集中的朝代,皇帝權利的加強,代表著其他勢力的衰弱,比如同樣身具皇家血統的藩王,就被大力打壓,談何逍遙自在。

明清時期的王爺,也就是兩朝開國初期權利比較大,行事還可以那麼逍遙自在一些。

明朝王爺權力最大時期是明太祖朱元璋時期,全國各地分封諸王,其中以邊境九大塞王權力最大,因為要抵禦強大的北元,九大塞王要整合當地所有資源,所以擁有軍政大權,其中塞王之一的燕王朱棣之後更是起靖難之役奪取了皇位,將帝系轉移了自己這一脈。

明初藩王權力之大也被朱元璋所猜忌,尤其是自己邊境擁有兵權的九個兒子,洪武后期朱元璋甚至定下規矩,藩王不得同時進京,必須一個藩王回去另一個藩王才可以啟程,權力大也有不逍遙自在時候,更何況之後。


燕王朱棣成為皇帝后,繼續建文帝沒有完成的削藩計劃,只不過朱棣採取了柔和手段,就是以經濟特權換取藩王政治還有軍事特權,也就是說藩王的政治軍事特權沒有了,就通過經濟特權補上,藩王的待遇很好,但是沒了牙的老虎就是病貓了,因為朱棣就是藩王造反成為皇帝的,害怕後世再有這種情況,甚至限制藩王的人身自由,藩王一般情況下除非去祖墓祭祀等是不能離開府邸的。

明成祖之後明朝藩王別說逍遙自在,就是人身自由都沒有多少了…

清初可以說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到清世祖福臨三代家族奮鬥史,打天下是努爾哈赤還有皇太極親率軍隊征戰四方,下面擁有兵權的基本上都是諸位王爺,甚至滿清入關都是攝政王多爾袞力主之下的成果,這時期的王爺相對來說自在一些。


清世祖福臨親政後,有感於攝政王多爾袞多年擅權,開始逐步剝奪王爺的兵權,但是又有感於明朝對於皇族藩王太過防範,只相信外人結果造成明末東林亂政的前車之鑑,又保存了諸王部分權力,清朝王爺分封擁有爵位但是不允許離開京城,雖沒有兵權但是可以從政協助皇帝處理國家大事,如雍正帝時期的怡親王胤祥。

清世祖之後清朝王爺雖然兵權沒有了,也留在京城天子腳下,某種程度上被監督起來,但是在合理範圍上也可以自在一些的,如乾隆帝時期的和親王弘晝。

和親王弘晝為乾隆帝親弟弟,仗著這重身份是肆意妄為,可以說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甚至頂撞過乾隆帝,更是經常自己在府邸提前演練自己死後的喪事,大吃祭品,當然更多應該還是早期為了不捲入弘時和弘曆對皇位的爭奪戰中,後期避免精明的乾隆帝對他猜忌而刻意為之。


明清王爺整體來說與逍遙自在是無緣的,像逍遙自在更合適武俠世界中的修道之人,生在最是無情帝王家,面對權力之爭,兄弟隔閡乃至自相殘殺都是司空見慣,又有什麼逍遙自在呢,最多是榮華富貴罷了。

個人見解,謝謝觀看,更多精彩動動小手點個關注~


宋安之


明清兩朝的對王爺的對待方式真是兩個極端,明朝是不允許王爺進京,清朝是不允許王爺出京。

在明朝當王爺是一件特別艱難的事情

以前有一本書叫《回到明朝當王爺》,轟動一時,穿越回明朝後清除貪官,剿滅倭寇,開放海禁,移民西伯利亞等等空想,其實明朝王爺根本沒有參與政治的權限,甚至,士農工商哪個都不許幹,明朝王爺能做的事情,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

因為朱棣本身就是藩王造反,所以朱棣登基後,尤其加強了對藩王的控制,所以明朝藩王日子並不好過,洪武后期藩王已經是列爵不治民,分封不錫土,食祿不治事。朱棣加強了這一趨勢,並且更加具體化,除了當時大舉削弱藩王的勢力,還對藩王做出了種種限制。

比如,首先是不能進京其實只是對王爺限制的一種,朱棣時期對王爺那是不得擅自離境,十日之內必須三次到官府報道一次。甚至兩個藩王即使是兄弟也不得相見,如果要出城去墓地,要事先申請,出城遊玩要上奏,除了王爺過生日外,不得聚眾飲酒等等,所以,在明朝當王爺是最沒有前途的行業。

在清朝當王爺是一件十分冒險的事情

相對於明朝對王爺的諸多限制和打壓,清朝能好許多,而且還有出名的十二家世襲罔替鐵帽子王,看起來威風凜凜,有足夠的權力,其實,那都是表象。

清朝對宗室王爺管理非常嚴格,即使是鐵帽子王也有錯必懲,動輒獲咎,親王、郡王的名號猶如鐵帽子可以世襲罔替,但戴鐵帽子的人可以隨時更換,其實一點都不"鐵"。

康熙晚年九子奪嫡,雍正獲勝後,那些失敗的黨羽,下場都很慘,康熙在位六十年子嗣眾多,但是你看看除了雍正和老十三,剩下有幾個有好下場的,像老八,更是被圈禁,削去宗籍,改名為“阿其那”,就是豬狗不如的意思。

所以,如果說在明朝當王爺是一件艱難的事情,那麼在清朝當王爺就是一件兇險的事情。更沒有什麼逍遙自在了。


史論縱橫


明代的王爺一點也不逍遙自在。

明太祖朱元章,登上皇帝寶座,大封子孫,條件優厚,權力廣大,可擁兵,可行使封地的管理權,一時風光無限,逍遙自在。不料好景不長,自明成祖朱棣利用這些條件,起兵篡位後,下詔取消王爺擁兵和封地管理權。並規定,王爺非奉詔不得入京,不得出封地。

從此王爺們成了高級囚徒,只得在王府內與一邦女眷嬉戲,瘋狂生兒育女,別無它事。

清自立國後,王爺無詔不得出京。有封地,也不得隨意前往。王府由朝庭賜建,併為朝庭所擁有。非鐵帽子王,逐代降級。後代非王爵後,搬離王府。王爺可領命參政,但不可干政,皇帝大權獨攬,王爺僅是奴才。故王爺表面風光,實質也擔驚受怕。天子腳下,禍福旦夕。

#凌遠長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