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抗日戰爭,日軍如此恐懼八路軍的紅纓槍,稱之為長劍

一九三八年三月長生口伏擊戰後,為配合津浦路南段的作戰,劉伯承的第一二九師迅速南下,以主力進軍晉東南的襄垣地區,擬側擊西進的日軍。

三月十日,陳錫聯的第三八五旅七六九團突襲黎城,又以主力擊退涉縣的東援之敵;而陳賡的第三八六旅,則在日軍從潞城增援黎城的必經之路神頭嶺設伏。

抗日戰爭,日軍如此恐懼八路軍的紅纓槍,稱之為長劍

此時,日軍第一〇八師團為了保護其補給線,在涉縣、黎城和潞城都駐有重兵。八路軍的伏擊如能成功,不但可以切斷日軍的補給線,還能遏制其進攻的勢頭。

神頭嶺位於潞城東北十幾公里處,從一張晉軍提供的作戰地圖上看,神頭嶺公路是從一條深溝中間穿過的,兩側險峻的山勢是個伏擊的好地方。

但是,當旅長陳賡帶領幹部們勘察了現場後,不禁大吃一驚:軍用地圖與現場相差甚遠,神頭嶺段公路竟然盤在山樑之上。幹部們不知這下如何是好,陳賡卻認為出其不意也是軍事上的險招:在“獨木橋上打架”,誰先下手誰就能佔據主動。

抗日戰爭,日軍如此恐懼八路軍的紅纓槍,稱之為長劍

陳賡的部署是:七七一團在左,七七二團在右,兩個團都埋伏在公路北面,補充團在對面。由七七二團的一個營擔任斷敵退路的任務,再派小部隊把濁漳河上的橋炸斷,切斷河兩岸敵人的聯繫。

三月十五日,部隊向伏擊地點運動時,主要由新兵組成的補充團的戰士手裡的武器竟然還是紅纓槍。

抗日戰爭,日軍如此恐懼八路軍的紅纓槍,稱之為長劍

凌晨,萬籟寂靜。突然,黎城方向傳來沉悶的槍炮聲,這是七六九團開始攻擊黎城了。

天亮後,終於看見了從潞城出動的大約一千五百多日軍。陳賡很高興:多了吃不下,少了不夠吃,一千五百多人正合適。這股日軍是第十六師團和第一〇八師團的混合輜重隊。

在把日軍先頭部隊放過去後,第三八六旅的官兵突然躍出開始了襲擊,成百上千的手榴彈大雨一般落下,而補充團的官兵們高舉的紅纓槍閃閃發亮。

抗日戰爭,日軍如此恐懼八路軍的紅纓槍,稱之為長劍

無法想象在與日軍作戰時,中國士兵竟然仍使用著這種冷兵器,但八路軍鋒利的紅纓槍還是讓日軍很是懼怕,他們稱其為“長劍”。

“一營一個戰士負傷四處,用毛巾扎住傷口後,又一口氣刺死了三個敵人,當他停止呼吸時,手裡的刺刀深深地插在敵人的肚子裡……”

濁漳河上的大橋被炸斷了,三百多日軍跑進神頭村負隅頑抗。陳賡大喊:“村邊的是蒲達義的那個排嗎?”

蒲排長立即帶領二十多名士兵衝進村,以傷亡五人的代價,把數百日軍從村裡趕了出來。

抗日戰爭,日軍如此恐懼八路軍的紅纓槍,稱之為長劍

在主力部隊與日軍激戰的時候,被放過去的日軍先頭部隊被七六九團特務連截住。

混戰時,日軍從潞城來的增援部隊抵達,可第三八六旅兩個連的增援部隊也趕到了,增援日軍的十輛汽車被擊毀一半,剩下的倉皇逃回潞城。

戰鬥接近尾聲的時候,有戰士給喜歡照相的陳賡旅長送來一部剛繳獲的照相機。陳旅長愛不釋手,把戰場詳細完整地拍了一遍。

他後來回憶說,自己特別欣賞的是其中的一張照片:一名八路軍戰士站在一個小土堆上,腳下踩的是一面日本旗。

親愛的朋友,如您喜歡本文,請關注大鵬微信公眾號“大鵬說書(賬號dapengshuosh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