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發火以後後悔了?Professor給你修復大法

發火以後後悔了?Professor給你修復大法

孩子天性頑皮,經常會做出一些“過火”的事,導致父母們實在看不下去,對孩子們大動肝火,喝斥,怒罵,甚至是痛打一頓……

比如:Tom總是丟三落四,三天兩頭掉東西,不是作業本就是鉛筆盒,有一次回家以後才發現書包竟然不知道丟到哪裡去了……

Tom媽媽真的要瘋了,什麼理智,什麼冷靜全都被丟到九霄雲外去了,情緒瞬間爆發,劈頭蓋臉的就將Tom責罵了一頓。

發火以後後悔了?Professor給你修復大法

“你怎麼回事?說了你多少遍了?還是丟三落四?今天你連書包都掉了,明天你會不會把自己也掉了呢?”

Tom也知道自己做的不對,只能垂下了頭,默默的哭泣。

過了一會兒,Tom媽媽冷靜了一些,看著躲在角落裡低聲啜泣的兒子,心中慢慢泛起了悔恨,“我還是應該再冷靜一些,好擔心會給孩子留下陰影啊!”

相信很多家長們也曾經無數次的反思,發誓再也不會這樣衝動了,可是,控制情緒,哪有這麼簡單。因此,對於那些控制情緒不佳,卻又擔心發火會給孩子的心靈留下陰影,從而產生生疏感的父母來說,知道如何修復親子關係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其實修復親子關係也沒那麼困難,Professor有幾個步驟,只要家長們按部就班,一定可以化解孩子心中隔閡,重塑健康的親子關係。

1、擁抱、理解孩子

擁抱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但更加是一種增進感情的方式,擁抱可以使孩子充滿幸福感,在擁抱裡,孩子能更加切實地感覺到父母的愛。

所以,修復親子關係不如以一個擁抱開頭,通過身體上的接觸,拉回與孩子之間的距離,重新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並且,通過擁抱,親子間會有一種心靈相通的感覺,這時候我們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

因為成人和孩子在文字表達和理解上確實是存在差異的,所以父母們應該反思自己,多給孩子一些理解。有時候孩子是因為沒有完全理解家長的話或指令,才會犯一些錯誤;還有的時候,家長因為誤解了孩子說的話,沒有體會到孩子真正的想法,才會發火。

所以家長們發火以後,要試著去理解孩子,認真反思自己是不是應該發火,自己的發火是不是沒有必要的,或者自己發火是不是冤枉了孩子。

Professor認為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想自己的行為是否恰當,這才是理解孩子最好的方式。

因此,我們不妨先給孩子一個擁抱,先去試著理解孩子,這就做好了修復親子關係的第一步。

2、坦誠道歉

很多家長不知道,如果我們真的對孩子做了錯事的時候,到底應該怎麼辦?其實,除了懊悔,Professor認為家長們最應該做的事就是向孩子道歉。

家長們不妨回想一下,當孩子犯錯時,我們是不是總是義正言辭地,站在孩子面前,讓孩子學會道歉;而當我們犯錯時呢?會有幾個家長會認真地跟孩子道歉呢?家長們可能是害怕,道歉了就會失去我們做父母的權威;道歉了,就會讓孩子低看;道歉了,孩子就不會再聽我們的話。

其實家長們真的應該學會坦誠,學會示弱, 不要總是高高在上的教育孩子,在自己犯錯的時候,就是應該向孩子坦誠自己的錯誤,這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也不會妨礙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反而向孩子道歉,是給孩子做出正確示範的良好機會。

比如:我們可以對孩子說“剛才媽媽情緒不好,不該那樣對你說話。媽媽不能因為自己不開心,就向你發火。所以,媽媽跟你道歉。”

Professor認為此時說話一定要坦誠些,這樣能表現出我們對孩子的尊重,也更容易打開孩子的心門,聽到孩子內心深處的聲音。

3、解決問題

家長在向孩子道歉以後,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步驟就是解決問題,只有把這次發火的原因搞清楚,對症下藥,才能改正錯誤,否則哪怕發千萬次的火,也不會有一點效果!

就像Paul媽媽以前一看到Paul光看電視,不寫作業的情況,就會火冒三丈地訓斥孩子,“Paul,你怎麼又在看電視!你除了看電視還會做什麼!”

雖然,Paul媽媽每次都是很兇,聲音也很大,但是,好像對Paul來說,並沒有改進,他還是會偷偷的看電視。Paul媽媽也一度認為是因為Paul不聽話,不服管教,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後來,Paul媽媽換了一種方式,她先指出Paul哪裡錯了,要如何改正,怎樣去改正,並提出如果再犯要如何懲罰。明確告訴Paul,時間是有限的,要合理利用才能做好事情,並不是不能看電視,但是寫作業更重要,要先把重要的事情做好。結果,Paul真的做到了先完成作業再去看電視。

其實,Professor認為:有時候,你對孩子很兇,的確可以震懾住孩子,但事後,孩子還是不知道應該怎麼做。所以,家長們需要就事論事地告訴孩子到底應該怎麼做,這樣效果反而更好。

4、相互提醒

家長們在和孩子解決了問題以後,不妨和孩子做一個約定,在下一次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孩子更希望我們怎麼做?家長和孩子相互提醒,這樣才能共同進步嘛!

比如:和孩子一起規定一個“愛的信號”。當我們彼此情緒失控的時候,我們給對方一個愛的信號,提醒對方注意到自己的異常情緒。還可以和孩子頭腦風暴可能會出現的溝通問題,把親子間經常引發矛盾的事情都展開討論一下,做到心中有數,這樣當事情發生時,我們才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將目光聚焦到解決問題上來。

父母們可以這樣對孩子說:“有時候媽媽心情會不好,會焦慮,就像你有時候的情緒低落是一樣的。有的時候,媽媽不知道如何和你溝通,本身情緒也不好,一著急,媽媽可能會對你大吼大叫。”

“媽媽知道這樣是不對的,是不好的事情,但是,媽媽也希望你明白,那個時候媽媽不是不愛你,也不是因為你不夠好,只是因為媽媽有情緒了,我們可以來做個約定,下次由你來提醒媽媽不要隨便發火,好不好?”

其實,父母偶爾適當、合理地發脾氣也有一些好處:這可以讓孩子明白父母也是有情緒的,並不是對他的所有行為照單全收,從而能讓孩子學會做事考慮別人的感受。但是,家長們更應該注意,我們對孩子發火的次數不能過於頻繁,沒完沒了。

能夠控制情緒是人成熟的標誌,是人一生學習的課題。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是自己成長的過程,Professor希望看到家長和孩子都能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