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張泉靈: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張泉靈: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2009年中糧收購蒙牛的時候,說不參與蒙牛經營,他們給了蒙牛3年時間來適應交接,直到2012年,孫伊萍才正式出任蒙牛總裁。

而如今阿里收購大潤發,不到3個月的時間,就已經把董事會的6人換變。緊接著,阿里巴巴張勇接任大潤發主席,創始人黃明端離職。

對於大潤發來說,它一路披靳斬,在零售業可謂王者,號稱19年不關一店的零售陸戰王。創始人黃明端辭任時發文表示:

他戰勝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這個事件後,一句“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瞬間走紅。其實,這是張泉靈在一篇演講中的話,用在這件事上,是再合適不過了。

瞬息萬變的時代,新鮮事物不斷湧現,思維方式更迭換代,我們生活的時代充滿了巨大的不確定性。每一個追求上進的人,都會擔心自己跟不上時代,但究竟怎樣做才能消弭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呢?

1月20日,原央視主持人、著名互聯網投資人張泉靈在“領航者大會暨2018品牌醫生年度盛典”上發表了講演,圍繞這個問題,總結了自身經歷以及感悟。

以下內容,就是張泉靈的演講。由於演講內容較多,小俠特整理出精要內容:

張泉靈: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01

時代變化太快,

但我們的價值觀還停留在上個時代

先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我前天在朋友圈裡看到一篇文章,是一個東北人講述自己的故鄉。我讀了感觸挺深的。

這篇文章裡面,作者講了一個案例。他說:他爺爺有一年給他打電話,特別著急說,

“你們倆夫妻別在北京混了,趕緊回哈爾濱吧。這兒有好事情,這兒的環衛局在招環衛工人,不是臨時的,是正式的。而且給上保險,2000多元/月,可好了。”

如果你不是一個東北人,可能理解不了「體制內、有保障」這六個字的魔性,也就更理解不了作者爺爺為什麼會如此看中一份2000元/月的工作了。

但我可以告訴大家的是,後來哈爾濱招環衛工這個崗位時,報了幾千人。其中 200多人有完整本科學歷,甚至還有碩士畢業生。

我不知道這些碩士在走進大學校園時,甚至在完成他們碩士論文時,他們有沒有想過,自己將來竟然會去做一個環衛工。

當然,我們還是比較強調「人人平等」,強調職業無高低貴賤之分。但實際上,不同的職業對社會的貢獻還是不一樣的。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大學生甚至碩士生,去選擇走環衛工這樣一條路呢?

張泉靈: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藉著這個案例,我想表達的是,我們這一代人活得特別不容易。因為這個時代的變化太快了,但我們內心的價值觀有可能停留在上一個時代,甚至在上上一個時代。

這個故事裡的爺爺,我相信他的價值觀,其實還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早期。

他相信一個不變的體制、一個不變的單位,一個體制內可以每個月給你固定工資的人生狀態是最有安全感的,他完全不知道在外面世界裡發生了多大的變化。

02

人生畢竟有限

我願意冒險

面對變化的焦慮感,其實在2年前也發生在我的身上。

很多媒體會問:“你當著央視的主持人,為什麼要去改變身份,做另外一個職業,你當時到底是怎麼想的?”

我極其擔心的是,一個做傳播的人,最後在自說自話、自怨自艾、自戀自哀。

除了這種焦慮,對我而言,更大的恐懼來自於你明明知道世界在變,變得如此之快,變得如此無孔不入,進入你的方方面面。但是你卻並不知道它是怎麼變的。

即便痛苦,即便要離開自己的舒適區,即便會造成更大的焦慮和不安全感,我還是決定邁出這一步。

但人生畢竟有限,如果我能在一輩子,嘗試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面對著完全不同的世界,而且相比於現在的世界,另一個世界又代表著未來的趨勢。

我願意冒這個險,我的好奇心驅使我做了這個決定。

張泉靈: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03

時代拋棄你,不會說再見

跟大家分享幾個我自己體驗到的案例,可能在原來環境裡很難去理解的,到底這個時代在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甚至最近被談論非常多的區塊鏈,它們在怎麼改變我們這個世界?

大的理論我不多說,給大家分享幾個小的案例。

▎ 1 個案例

在一片紅海的白酒行業,網紅品牌「江小白」是如何崛起的?

這個時代,我們的不安全感,不僅僅來自別人的傳奇。更重要的是,在原來你非常熟悉的領域裡,你認為自己就是專家,但實際上卻未必。

你們記得最後一個全國性白酒品牌是什麼?天之藍、夢之藍,因為搭上了電視最後的輝煌時代。

但特別有意思的是,最近3年,伴隨著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誕生了一個新的品牌——江小白,針對的是年輕人。

張泉靈: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張泉靈: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這個品牌做了幾件事情:

第一,它更瞭解了90後消費者和70後消費者有什麼不同。

很多現在還在做傳統行業的人怎麼看待自己的品牌和品類:比如,他們會認為我是賣白酒的,著什麼急?酒要醇的好。所以20歲不喝白酒,等著你到40歲變成我的用戶。

這一類人是:我等著你。

第二,分析人群。

90後和70後要喝白酒的人到底發生什麼變化呢?有一個特別重大的變化,就是消費心態。

我們想象70後怎麼喝酒的?一般攢十來個人,說幾個人喝白酒,怎麼也得湊夠五個人或者至少四個人,才願意開一瓶白酒。

因為你內心清醒地算了一下,每個人喝二兩半,就開吧。最後四個人互相遷就,開了一瓶白酒。這是70後的社交特點。

90後有一個特別大的社交屬性,他們在社交環境裡:

第一,不願意遷就你,也不需要你遷就我。

所以,如果要喝白酒的話,我一個人想喝,不勸你們。你願意喝什麼就喝什麼,但是你也別勸我來跟你喝一樣的。

這就意味著白酒的包裝要小瓶化,變成二兩、半斤的,我一個人可以作主的,這樣年輕人更容易購買它。

以前也有小瓶,二鍋頭就有小瓶,但是90後除了更個性化之外,酷是他們人生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字。

第二,他們消費的時候不僅僅是消費裡面的乙醇,更是一種生命狀態,就是酷不酷。

你覺得他拿一個小二放在旁邊會很酷嗎?不酷。這個事情他會轉發朋友圈嗎?往往菜上來都會手機先「吃」,不能讓一瓶小二放在菜邊上,就變成不酷的東西。

所以不僅要小,還要一個人能喝、價格合適、喝得起、喝著不差、喝不壞、要酷。

江小白就很酷。

江小白包裝上有一句話,是所有喝江小白的人所提供的。那句話可能非常打中你此刻的心情。

比如有一句話可能是

“其實對喝酒的人來說,重要的不僅是誰陪你喝,更重要的是誰在家裡等你。”

有各種各樣這樣的話。

你想想一下你是喝酒夜歸的男子,把這樣一句話發在朋友圈裡的時候,你的老婆有沒有可能原諒你多一點。

這些話怎麼來的?當你進入社交媒體,用江小白的訂閱號或小程序的話,都可以說「我要說」。

你是可以說你喝酒時想說的話,如果你腦子裡突然空白,不知道說什麼的時候。它給你提供各種語言的模板,可以在上面改,還可以上傳自己的照片。

每過一段時間,江小白選擇一下印在他們的酒瓶子上。如果那句話那一刻打中了你的心,如果那句話是你發起的一句話,你會不會放在你的朋友圈裡?

今天的主流媒體是誰?是朋友圈,因為你們的時間都在那裡面。

所以,對於江小白來說,一個喝白酒的人不僅是一個消費者,同時是一個免費傳播節點;不僅是一個傳播節點,還是一個內容提供者;不僅是一個內容提供者,也是整個品牌的參與者。

也就是說,即便在最傳統的行業裡面,當你發現你的品牌傳播渠道已經從一個電視臺的大眾媒體,變成以個人為節點的社交媒體時,所有的產品設計、所有的傳播渠道、所有的思路都是發生變化的。

即便在白酒這樣一個傳統行業裡,都會有新的公司的崛起。

04

時代拋棄你時

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跟你說

這個世界因為互聯網,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如果你不去理解這種改變,你可能就會淪落為上一個時代的人。

這個時代扔掉你的時候,都不會跟你說一聲再見。

我相信,人工智能複製一個人的行為、執行能力的時代會快速到來。

張泉靈: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我相信在今年之內,就可以在北京的街頭看到機器人模擬咖啡大賽冠軍給你衝的一杯咖啡。

原來手衝咖啡為什麼是小眾行為?因為好的咖啡師是稀缺人才,而且一天能幹的事情跟大夫能做的手術一樣,非常有限。

最優秀的咖啡師一天能泡 20 杯咖啡,泡到 25 杯時,注意力下降,就會降到更下的水平。

這是為什麼一個工業品星巴克無論是什麼豆子,都是深烘焙的咖啡。因為深烘焙,才能把無論什麼咖啡豆都做成一個味道。

無論在上海哪一家店,在北京任何一家店,喝的星巴克的咖啡都是差不多的。這是工業時代強迫給你的東西。但本質上咖啡都和茶一樣,其實每一包咖啡豆都是不同的,有豐富的層次。

今天,一位在巴黎獲得過咖啡評選冠軍的咖啡師的行為,也許今年你就可以在北京的街頭喝到這樣層次豐富,每一杯都不一樣小眾的咖啡了。

今天我相信,一個最早去擁抱這些新技術變化的人,就有可能跟最早去擁抱了唱片的歌者一樣,你的能力會被複制,你的能力會被擴大,你有可能成為制定整個新標準的人。

張泉靈: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總結起來就一句話:

歷史的車輪滾滾而來,越轉越快,你得斷臂求生。不然就跳上去,看看它滾向何方。

▎本文整理自理想島,海豚學研社,作者張泉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