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夫妻倆在馬路邊擺攤賣餃子連個名字都沒有,每天的回頭客倒是不少

餃子,又名“餃餌”,有水餃、蒸餃、煎餃等分類,是中國的古老傳統麵食之一,相傳是中國東漢南陽醫聖張仲景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餃子深受中國廣大人民的喜愛,是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每年春節必吃的年節食品,在許多省市也有冬至節吃餃子的習慣。在東北有句民諺:“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如餃子。”足見東北人對餃子的喜愛。

夫妻倆在馬路邊擺攤賣餃子連個名字都沒有,每天的回頭客倒是不少

餃子是北方人最愛的美味,不論走到什麼地方,都能看到各種水餃店,有高端的有普通的,而最簡單的就是這種連個正經招牌都沒有的小攤,往往都是靠真材實料的美味吸引著不少回頭客。這個專賣水餃的小攤位於山東鉅野縣,這是一個神奇的攤位,就擺在一個電氣行的門口,全露天的經營場所,沒有任何遮避,幾張小桌子配小凳子,顧客們就坐在路邊吃起了水餃,連個名字都沒有,只有一個小招牌上寫著“水餃”。

夫妻倆在馬路邊擺攤賣餃子連個名字都沒有,每天的回頭客倒是不少

按說做生意沒有招牌絕對是大忌,實際上本來他們也有名字,之前有一塊招牌上面寫著“張三水餃”,看著就很隨便,再後來連張三都省了,只剩下“水餃”倆字,對他們來說這就已經夠了,因為來吃的大多是附近的老主顧。

夫妻倆在馬路邊擺攤賣餃子連個名字都沒有,每天的回頭客倒是不少

小攤在這個地方連續營業了20多年,比後面所有店鋪的時間都長,一直是這樣的經營模式,兩個大姐坐在一邊包餃子,顧客來了坐下吆喝一聲,要什麼餡的就給包什麼餡,手工剁餡擀皮,現包現煮絕對新鮮。

夫妻倆在馬路邊擺攤賣餃子連個名字都沒有,每天的回頭客倒是不少

連續20年沒有招牌卻回頭客不斷,靠的無非是兩位大姐一直細心揣摩顧客的口味,而且堅持最好的用料絕對不摻假,許多人從上學的時候就在這裡吃,現在孩子都不小了,有空的時候也要過來吃上一碗。

夫妻倆在馬路邊擺攤賣餃子連個名字都沒有,每天的回頭客倒是不少

老老少少一大家人過來點了六份水餃,一會兒功夫就吃得一個不剩,連小孩子都吃撐了,一家餃子攤能做到這個程度也算是不簡單了。

夫妻倆在馬路邊擺攤賣餃子連個名字都沒有,每天的回頭客倒是不少

餃子的歷史沿革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明朝末年張自烈做了很好的說明:“水餃耳,即段成式食品,湯中牢丸,或謂粉角,北方人讀角為嬌,因呼餃餌,偽為餃兒。”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裡。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