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為什麼說3歲看大,7歲看老呢?

還在懷疑“3歲看大,7歲看老”的科學性?

提起“3歲看大,7歲看老”這句古話,不知多少人和小編一樣對此懷疑過?因為古話,也就是所謂的經驗之談,經驗是有侷限性的。於是,好多人就藉此懷疑它的科學性。起初,小編也和大家一樣,對此觀點的科學性模稜兩可。但在查閱了諸多文獻資料和查看了許多成功人士的傳記後,小編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就像現在仍被我們運用和點讚的“二十四節氣”一樣,雖然那時缺少了科學的測量儀器,但這一點也不影響了它的準確性。

為什麼說3歲看大,7歲看老呢?

一、“3歲看大,7歲看老”,真的具有科學性。

為證實3歲在一個人一生中究竟起到多大作用,1980年英國倫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倫敦國王學院的精神病學家們進行了一項別具一格的試驗觀察。研究者以當地1000名3歲幼兒為研究對象,進行了一番調查分析。具體過程,不再向大家贅述。但結果無疑是讓我們興奮的。因為這些3歲幼童的言行竟然準確預示了他們成年後的性格,針對這一結果卡斯比教授在2005年專門發表了報告演說,這一報告在國際育兒學術界引起了轟動,為“3歲看大”的說法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為什麼說3歲看大,7歲看老呢?

不同於用實驗的方法,針對“7歲看老”的說法,人們則更多的是從生理角度分析的。研究發現,兒童在4歲前就已經獲得了50%的智力,其餘的20%是在4~7歲間獲得的,剩餘的30%則在7~17歲間獲得。不僅智力如此,身體的發育和性格的形成,其大部分也均在7歲前完成。因此,孩子從胎兒到7歲前這一段時期,就是人生的黃金期——萌芽期。以7歲作為萌芽期的結束標誌,是因為人在發展到這個時間點上以後,生理、心理,體力和智力都達到了一個成型的階段。以識字為例,人到7歲的時候,大腦才具備比較成熟的能力。也就是說,7歲以前,兒童的智力已經逼近成熟了,可見7歲前的成長過程,對兒童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二、3歲看大,7歲看老”,具體看什麼?

證實“3歲看大 7歲看老”具有科學性後,知道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後,並不代表我們對這個問題已經認識清楚,因為大多數時候我們對這個問題只停留在表面,並沒有深入地去思考其中深層次的含義,比如究竟3歲看什麼?7歲看什麼?

13歲看大 看什麼?

3歲之前這段時間是幼兒先天“品性”暴露期。這一期間從嬰兒開始,孩子最多接觸的關係幾乎都發生在家庭,包括孩子和父母等親屬之間的人和人關係,也包括在家庭中發生的人和事之間的關係。而正是這一期間,在兒童在處理這些問題時,也是在我們的有心和留意下,會發現兒童的一些脾氣秉性和行為方式,或者深度講屬於“品性”。儘管有些兒童在今後還有一些變數的存在,但大體來講,還是能夠看出和分析到兒童長大後的一些情況。這就是“3歲看大”,父母在這一階段應該是兒童成長的第一觀察員。在此期間,幫助孩子培養一些好的品質和生活習慣,對其大腦發育和成就幸福人生是非常關鍵的,而這也是我們作為第一觀察員的重要職責。

2、7歲看老 看什麼?

7歲看老的問題別誤認為是,在7歲之前必須學到多少知識。而是要清楚的認識到,這一期間猶如泥塑定型前,也如小樹成長期,修枝剪葉,糾偏習慣,構建優秀品格等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且,這段時間當屬“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因為人生沒有可以重來的機會。

總之,3歲看出來的品性需要逐步由孩子的第一觀察員們幫助培養;而7歲之前的品格塑造需要高度重視,揚長容短的態度很重要。

三、3歲看大,7歲看老”,應該怎麼做?

既然已經明晰了“3歲看大,7歲看老”的科學性,以及各個階段的重要任務,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究竟應該怎麼做呢?除了3歲以後為孩子選擇一個諸如以蒙特梭利教育為教育理念,以培養孩子健全人格為目標的好幼兒園外。小編還為為人父人母的家長們總結一些專家們提倡的寶貴經驗,可以幫助家長在孩子幼兒時期養成良好的品質和生活習慣,下面一些方法家長們不妨試一試:

1、早起鍛鍊

我們都知道早起鍛鍊對身體有好處。不過,有研究表明讓孩子養成早起鍛鍊的習慣會使其擁有一個更健康的成年。最重要的是,這還可以幫助孩子的身體得到充分的發育。在青少年時期,這有助於他們瞭解自己的身體以及身體的感受,而不只是看到身體外表的樣子。

培養好習慣的關鍵在於寓教於樂。對於小寶寶來說,可以帶他們到街上散散步,看看鄰居家養的花,但是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來說,可以讓他們聽聽音樂、玩玩遊戲、在客廳裡隨著歡快的樂曲跳跳舞。如果你的孩子喜歡挑戰,可以讓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繞院子或街區跑一圈。

2、睡前故事

“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孩子變聰明,就給他們讀一讀童話故事。如果你想讓他們變得非常聰明,那麼就多給他們讀一些童話故事。”這是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告訴我們的。

3、培養感恩之心

許多研究表明,感恩之心與一個人對生活的滿意度有著最密切的關係,不僅對成年人如此,對兒童也是一樣。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呢?考夫曼說:“具體一點。不要問孩子‘你今天過得怎麼樣?’,試著問一下‘你今天遇到了什麼有趣的事情嗎?’,或者‘你覺得什麼事情很難辦,但你仍然嘗試去做了嗎?’ ”你可以通過一件件小事,告訴孩子你的感激之情。比如對孩子說“我很高興今晚和你共進晚餐”。

為什麼說3歲看大,7歲看老呢?

4、不被憂慮困擾

自1998年以來,因焦慮而尋求幫助的兒童增加了一倍。我們都有過焦慮的經歷,教孩子一些釋放焦慮的方法,可以讓他們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無論是將擔憂的事情寫下來然後撕掉,還是睡覺時把它們放在一個“煩惱盒子”裡,處理問題的方式都可以做得有趣。

5、其他

除了以上這些之外,我們還應注意根據每個階段孩子大腦發展的特點,去調整自己的語言。

1)0歲~3歲:發展大腦本能

3歲之前的兒童腦部,會陸續出現生存、求知和找同伴的本能。這些本能也會讓幼兒的大腦出現各種特徵,例如:想競爭,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或是想成為媽媽或兄弟姊妹等周圍人們的同伴。這些都是生存本能使孩子產生了競爭意識,進一步引發的反應。此外,兒童雖然不喜歡填鴨式地硬塞太多知識,對於學一點點新東西卻會覺得開心,這就是因為求知本能產生了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的特性。要鍛鍊孩子的腦神經細胞的本能,就要善用這類想要的特性,媽媽在成為同伴的同時,也累積一起競爭或是多瞭解一點的體驗。

如:告訴孩子:把玩具收好。講完後卻毫無動靜,不妨改說:我們來比賽誰收拾得快!

如:叫孩子:快跑!孩子卻依舊慢吞吞,不如提議:看誰先跑到那邊。

0歲~3歲這個階段不用要求孩子學會很多東西,或者一定要比別人家的孩子強。重要的是讓孩子能抱著愉快的心情對話,並且經常誇獎孩子。

23歲~7歲:戒除大腦壞習慣

3歲~7歲並不是教授知識與技巧的時期。這個階段要把目標放在扎穩基礎,打造唸書和運動都能兼顧的大腦,將心力放在改掉影響鍛鍊大腦功能、本能及心的腦部壞習慣。

如孩子正在打電玩,你叫他收拾房間,但他回答“待會再做”,這種狀況下,可以問孩子:現在趕快收拾,吃完飯就可以盡情打電動,你覺得先做哪件事比較好呢?這時孩子會主動說出:我現在先整理。此外,如果孩子本來就不喜歡整理房間,不妨花點心思設計出類似比賽的方式,和孩子同樂,讓孩子去除討厭這種情緒。總之,請仔細觀察孩子,並且妥善引導,別讓孩子養成凡事都要“等一下”的拖延習慣。

人的一生好比一年四季,嬰、幼、兒童、少年時期就是人生中的“春天”,如果“春天”不播種,怎麼能期待“夏天”的蔥綠、“秋天”的收穫、“冬天”的享用。然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播種的是草籽,你怎麼能期待它長成參天大樹成為棟樑之材。所以,必須播種英才、天才、創造性人才的種子。那麼,什麼是英才的種子?好奇心、求知慾、想象力、自信心、意志力、獨立人格、超強的學習力和創造力就是英才的種子。春播英才的種子,秋收的必然是英才。

為什麼說3歲看大,7歲看老呢?

7歲之後,孩子的各種習慣和性格逐漸養成,再想要去改變,就不那麼容易了,作為父母,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千萬不要藉口工作忙而忽略對孩子的教育,掙錢什麼時候都可以,但孩子成長的這幾年錯過了,再難彌補回來。而這也就是小編我在標題中所講即使日後你“砸鍋賣鐵”還追不上的原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