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牧童遙指杏花村是指汾陽杏花鎮嗎?

清風飛花


作為一個山西人,對汾陽杏花村在熟悉不過了,光去就去了好幾次。汾酒的LOGO之一也是一個牧童坐在牛背上,就是因為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詩中的一句“牧童遙指杏花村”而名滿天下。但是,對於杏花村的確切地點的爭論,一直也沒有定論,因為全國有世紀處杏花村,但唯有安徽池州和山西汾陽最有接近創作背景。

山西杏花村的名氣更大些,但一段時間以來,安徽池州說,描述的很詳盡,比如池州古時候也有杏花村酒坊,在當地也很出名,而杜牧也確實在池州擔任過刺史,《清明》一詩的創作背景就在杜牧這段時間發生的。可以說這一說法幾乎成為定論,因為時間地點人物背景交代的已經非常清楚了,而且相關史實也是有依據的。而且有人說,山西地處北方,杜牧一生中似乎從來都沒有來過山西汾陽。所以,杜牧詩中描述的杏花村幾乎是在安徽無疑。

但是,應該就在今年吧,有個新聞,紀念杜牧創作《清明》詩1193週年暨2018年春季汾酒文化論壇在山西杏花村汾酒廠隆重舉行。好多學者提出,據文獻記載,杜牧早年至少兩次來過汾陽,而且在這裡寫下了《清明》。從詩的意境來看,杜牧的情緒並不高,很有可能是想起了曾在此地做官的曾祖父,觸景生情“欲斷魂”。再從汾陽生產名酒的歷史看,杏花村遺址考古發現早在6000多年前的仰韶時期就有先民在此進行原始釀酒器,其標誌性酒器具就是杏花村遺址發掘的小口尖底甕。

總的來說,山西汾陽和安徽池州都有足夠的理由證明自己就是那個杏花村,好多學者也說有史實依據,但是即便有再多的學者證明,杏花村到底在哪,仍舊說不清楚,畢竟是一千多年前的古代。我覺得這個問題也沒有必要在繼續討論下去了,因為能找到能拿出的歷史資料已經全部拿出來了,如此都無法證明到底在哪,那就沒必要在爭論了,它是一種文化,就讓它在那裡,何必去爭論不休。


山西新聞網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幾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樣一首淺顯易懂、朗朗上口的名詩,用“幾乎婦孺皆知”來形容其傳播之廣,恐怕都是謙虛和低估了。

那麼,杏花村在哪裡?數十年來,天南地北有多個城市都在爭奪這個名號:山西汾陽、安徽貴池、江蘇徐州、南京、江西上饒、湖北麻城……據統計,目前全國各地自稱是“杏花村”的地方超過20處。十幾年來,圍繞這樁“疑案”,坊間各種說法,各執一詞,莫衷一是,甚至還鬧上了公堂。山西汾陽和安徽貴池在為此商標權糾纏了9年之後,北京高院最後作出終審判決,“杏花村”一分為二:“酒”在山西,“玩”在安徽。

作為山西人,我當然要站在汾陽杏花鎮的陣營裡搖旗吶喊,杏花村汾酒集團已經將杜牧的文化遺產最好地繼承了下來,隨隨便便就被奪了去,咱老西兒豈能答應。

說杏花村不在汾陽最有力的論據認為,根據杜牧年譜記載,他沒有在山西做過官。這種說法竊以為過於教條。唐人性格瀟灑,遊歷成風。太原作為唐朝龍興之地,汾陽又是汾陽王郭子儀的封地,杜牧路過或者短暫停留在山西,並非不可能,只是年譜沒有記載罷了。而且,杜牧的祖上曾經在汾陽做過官,作為一個唐朝知名文化人,來祖先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憑弔感懷一番,很合理吧?

有人說,詩句描寫的景色有著濃厚的江南特點。說這話的人太不瞭解咱大山西的氣候特點了:儘管地處偏北,每逢清明,我們這裡九成也是要下雨的。

汾陽杏花村,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時代,這裡的杏花村酒已聞名國內。而且,歷代的杏花村都以釀酒、酒文化聞名。盛唐時,這裡以“杏花村裡酒如泉”、“處處街頭揭翠簾”成為酒文化的古都。李白、杜甫、都曾賦詩讚譽過,杜牧作為小李杜之一,追隨文化大咖來杏花村一遊,也是很合理的。

至於詩中“牧童”這一明顯是南方稱謂的詞。我覺得可以這樣理解,杜牧在安徽池州,也就是今天的貴池做過刺史,對南方風物和稱呼自然比較瞭解,遣詞造句信手拈來完全可能。而且,詩歌應該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儘管這首古詩淺顯易懂,仍然不可否認,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千古佳作,否則不會流傳至今。如果把詩中“牧童”改為“羊倌”,還會有這樣的美感麼?周杰倫那首《青花瓷》中也有一句 “天青色在等雨”的歌詞,稍有生活常識的人都知道,陰天快下雨的時候,天色不會是那樣清澈的天青色,詞作者方文山也承認,這樣寫就是為了美。看到吧?為了美!自古文人皆如是啊!

其實,一個開滿杏花的小村莊,只是詩人營造的美好意向罷了。不必較真它的真正歸屬地。與其探究那個1200年前的杏花村究竟在哪,哪如陶醉在今天汾酒的香醇裡,沉浸酒鄉不知歸來得愜意啊。


太原晚報


關於清明詩中杏花村究竟在什麼地方?我想寫詩的那個人當初是有明確對相的,只不過年代久了,風雲變渙無窮,當事人早已逝去,這首千載流傳的著名詩篇卻成為一大疑案,詩中所指杏花村因沒被作者留下注釋指定是哪裡的一個杏花村,以致被後代粉絲們在神州大地幻化出許多應景的"杏花村"。問題原本並不複雜,最多是一些風雅之士出於對家鄉的熱愛借用詩中美景美飾家鄉移名故土,使之重名者眾,但近現代有點複雜了,因發展經濟,出於利益,為品牌計,杏花村成了香餑餑,為"產權"競鬧上公堂。其中山西"杏花村酒廠"與安徽"貴池杏花村"為誰為"正宗"杏花村几上法庭,結果在當時有限的論證條件下,竟也得出了酒在山西、玩在安徽的判決。就這樣在其他各地杏花村還沒站出來說話的情況下,所謂"正宗"的"杏花村"就被山西和安徽兩個地方平分了,當然最後究竟是誰最正宗?兩地還是各不相讓。有趣的是儘管兩地暫有此殊名,事後又相繼出現了湖北麻城,浙江南京等地杏花村並對上述判決提出質疑。認為上述山西、安徽兩地杏花村所謂正宗的法律認定依據嚴重失實,依據清明詩意境,和詩人杜牧在生行蹤,山西不存在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氣候特徵,於意境不合,二是據歷史學教授繆鉞考證杜牧一生從未踏足山西故不可能在山西題清明詩,據現在探尋山西古時並無杏花村而只有一個張杏村,故此山西杏花村是應被歷史考證否定的;致於安徽貴池,可以搬出許多歷史文獻作證,諸如四庫全書收錄有清人郎遂所編貴池杏花村志十二卷,有上海辭書出版社收錄的杏花村辭條將杏花村歸納為安徽貴池,還有明清時期一些文人雅士的詩詞唱和,似乎可以佐證安徽貴池即杜牧清明詩中所題之杏花村。但是即使如此仍被質疑。最大的疑問是:清明詩應作於清明時節,作者應以路上行人身份,而杜牧赴貴池時間是會昌四年九月份,並不是清明時節,有人說杜牧在池州有兩年時間第二年清明節難道不可以題嗎?當然可以。但是杜牧從赴池州九月到第二年三月半年之久,況據池州府志載:杏花村在府邸秀山外一里處。我們設想一個距府城秀山外僅一里之遙的杏花村不可能將杜刺使化身為路上行人的(應該說杜牧已經是宰池的主人了),而出秀山外迂見牧童也可耗去半里路程,僅剩半里抬眼可及就可看到杏花村,哪還要勞牧童遙指呢?再說已經紛紛雨了,杜刺使大可折回就是了何必要那麼斷魂呢?因此貴池說也不必當真。


li92047


說起山西的酒來,人麼想到的就是香傳十里的山西的汾酒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大概就是對汾陽酒到目前為止最出名的描寫。山西介休是清明寒食節的起源處,每到這個時節,往往會下雨,而這個時候剛好是杏花開了的時節,紛紛的春雨落了下來,然後再加上杏花飄搖,這是一種多麼美麗的景象。一個牧童騎著青牛,吹著長笛,笛音悠揚,又是一種新的感受,所以說這首詩當然是指的汾陽的杏花村了。

現在中國有兩個杏花村,一個是在安徽的汾州,一個就是在山西的汾陽了,其實把歷史人物或者美麗的風景照辦過來,然後在藉以宣傳的機會讓這個地方名聲大噪是很平常的事,就連水滸傳中的西門慶和潘金蓮的故鄉在全國還有很多個,每一個地方爭搶這種歷史意義的東西也不是一天兩天,但是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就算是把所有的東西都照搬過來也不一定就是真的。
現在山西汾酒的標誌上也有牧童吹著長笛的標誌,這已經不僅僅是一首詩了,更是把這個地方,這種酒,這個文化傳播出來的一種途徑,更多的人也會因為這首詩而認識到真正的汾陽杏花村。


山西新鮮事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膾炙人口的唐詩代代相傳,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時間。這首詩歌不僅反映了一個節氣的氣候特徵,也給一個酒水品牌打出了最好的廣告。因為商業和旅遊業上的一些爭議,到了當代,關於詩句中的杏花村在什麼地方,爭執的一度十分激烈。

《清明》詩句

杏花村究竟是什麼地方?恐怕張三說是張三家門口的杏花村,李四說是李四家門口的杏花村,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觀點,每個地方都會從自身的利益出發。

截止到目前為止,中國各地和杏花村有關的地名(商標)多達幾十個,多個杏花村自稱自己是詩句中的杏花村。甚至曾今因為爭奪杏花村這個專利,還有對簿公堂,鬧得沸沸揚揚的新聞。表面上看,似乎各地在爭奪杏花村這個地名的專利,但是實際上在爭奪什麼,大家都很清楚。

《清明》

首先,我們就要研究一下《清明》的詩句。

關於詩句中的杏花村在什麼地方,多數人把注意力放在詩句中的前半部分上。“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詩句很明確的描述了清明節氣前後,當地陰雨綿綿的氣候特徵。再看看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氣候,清明時節雨紛紛的地區,基本上是在我國的南方,長江流域到更靠南的區域,黃河流域在清明節氣時一般是不會迎來長時間的陰雨天氣的,至少不可能每年清明時節都會陰雨綿綿,雨水多的讓路人煩躁的地步。從這個角度來說,似乎杏花村不應該位於山西,應該在江南地區。所以後來晚註冊商標的池州杏花村將此作為最好的證據,證明自己才是真正的杏花村。

池州杏花村


麻城杏花村

的確,從今天的氣象資料來看,杏花村確實不應該在北方的黃河流域,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歷史時期的氣候是在不斷變化的,氣候溫暖的時期,我國氣溫、降水數值明顯高於平均水平,氣候寒冷的時期,氣溫、降水數值明顯低於平均水平。而唐朝是我國曆史上一個相對溫暖的時期,氣溫,降水等水平應該是高於平均水平的時期。所以唐朝時,北方清明時節降水量是否和現在一樣相對偏少呢?據很多地方誌資料顯示,唐代的山西在清明時節降水量也是不少的。

古代歷史上的氣候變遷

其次,我們更要研究研究《清明》的作者。

詩句的作者杜牧,出生於長安(西安),一生中出任過多處官職。不過在他外放為官的時期,就曾今在黃州、池州等地做官,恰巧,這兩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杏花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都在杏花村的歸屬問題上有自家的看法了。按理說,杜牧寫詩,肯定是在自己到過的地方,特別是自己為官的地方,可能性最大。

池州杏花村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杏花村似乎也不應該是在山西,而是應該在池州或者黃州。不過杜牧雖然沒有在山西為官,但是也不能說杜牧一生就沒有到過山西的杏花村,還是難以確定詩句中的杏花村一定是哪,或者一定不是哪。

山西杏花村(汾酒)

最後,在筆者看來,杏花村在哪不重要,重要的是把酒釀好,把旅遊設施開發好。

如果爭奪杏花村的目的是為了賣酒水,那歸根結底是要把酒釀的香,釀的好。畢竟消費者認可的是酒水的檔次怎麼樣,不是你是不是唐詩裡的杏花村。酒的檔次太低,或者價格配不上口感,就是聯合國頒佈杏花村世界遺產也沒有什麼本質的作用。只要酒水釀的好,你賣你的杏花村,我賣我的杏花村,完全不會互相影響。

湖北麻城杏花村

如果爭奪杏花村,是為了開發一個景區,搞旅遊業,那歸根結底是要搞好景區的景點建設,弄好基礎設施建設,這才是最重要的。舉個例子,黃梅戲是安徽和湖北,安慶和黃梅兩地都自稱是本地特色的非物質遺產。一直以來,兩地(省)也一度為黃梅戲的歸屬浪費了很多不必要的口水。網上一群鍵盤俠爭奪黃梅戲也經常是吵吵鬧鬧,這邊說那邊無恥,那邊講這麼霸道。最終兩邊還是迴歸了正道,好好唱你的戲,把這項文化發揚光大才是正道,至於歸屬什麼地方,一點都不重要,關鍵是對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歷史已經過去了上千年,詩句中的杏花村究竟在哪裡,已經很難有一個共同認可的結果,所以各自搞好自己的規劃,搞好自己的產品才是最重要的,千萬不要本末倒置,爭來了面子,卻輸了裡子。


徽南城意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詩明詩是唐代詩人杜牧在安徽池州任史刺而寫。山西汾陽有杏花鎮,湖北也有杏花村,在全國各地還有不少杏花鎮,杏花村。而杜牧詩中遙指的杏花村就在池州。其他地方的杏花村都是自己命名的。(本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