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硬化劑能用於嬰幼兒血管瘤麼?一篇看懂硬化劑的適應症及副作用

血管瘤是一類常見的良性腫瘤疾病,好發於嬰幼兒,一般在出生後的一週內即可發現,少數在幾個月後發現。

血管瘤的外觀表現有多種類型,如紅色斑片、青紫色腫塊或紅色的腫塊。可根據外觀特徵將其分為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根據累及皮膚的深淺將其分為淺表血管瘤、深部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

硬化劑能用於嬰幼兒血管瘤麼?一篇看懂硬化劑的適應症及副作用

隨著醫學的不斷髮展,目前臨床上針對血管瘤已有多種治療方法,這篇文章主要來介紹硬化劑注射治療血管瘤的相關知識內容,對嬰幼兒有無副作用,以供各位家長參考。

於血管瘤內注入硬化劑,使血管壁發生無菌性炎症、蛋白質凝固、血栓形成,繼而組織纖維增生,局部纖維化,使血管瘤腔閉合,抑制血管內皮細胞增生。

硬化劑適合哪些類型的血管瘤?

適用於毛細血管瘤(草莓狀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的治療。

哪些藥物可以用作硬化劑注射?

平陽黴素、50%葡萄糖+醋酸潑尼松龍注射液、魚肝油酸鈉、乙醇、尿素、消痔靈。目前最常用的、效果好、副作用較少的唯平陽黴素、50%葡萄糖+醋酸潑尼松龍注射液。

硬化劑能用於嬰幼兒血管瘤麼?一篇看懂硬化劑的適應症及副作用

  1. 單純的海綿狀血管瘤,特別是軀幹、四肢部位的血管瘤一般一次注射後瘤體顏色就有所變白,兩次注射後瘤體開始變小,3~4次注射後瘤體明顯縮小甚至消退。頭面頸部的海綿狀血管瘤由於血液循環豐富,一般注射2次後瘤體顏色才開始變白,3~4次注射後瘤體開始縮小,5~6次注射後瘤體明顯縮小。

  2. 混合型血管瘤1~2次注射後瘤體開始褶皺,顏色變淡,4~5次注射後軀幹、四肢瘤體變平甚至消退。

  3. 草莓狀血管瘤等面積大而厚的瘤體一次均勻注射後瘤體褶皺明顯,一般3~4次注射後瘤體變得扁平,停止注射治療,然後開始進行激光治療,直到血管瘤痊癒。

硬化劑能用於嬰幼兒血管瘤麼?一篇看懂硬化劑的適應症及副作用

1、皮膚壞死是常見的併發症,是因硬化劑注射過量、過淺、過深或滲入皮下組織所致。

2、平陽黴素注射後的不良反應主要有發熱、胃腸道反應(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皮膚反應(色素沉著、角化增厚、皮炎、皮疹等),脫髮,肢體麻痛和口腔炎等。因此注射後應觀察體溫的變化,體溫不超過32℃者無需處理,患兒應多飲水,清淡飲食。

3、過敏反應:患兒有時會出現過敏反應,如皮疹、蕁麻疹,或對藥物的過敏反應,應引起高度重視。

4、神經麻痺:硬化劑注射到血管或在運動神經、感覺神經周圍,可能引起神經麻痺。

5、腦中毒:無水乙醇不會引起過敏反應,但必須限制注射劑量,以免發生腦中毒。成人每次用量不超過6ml,兒童相應減少劑量並慎用。

6、間質性肺炎和肺纖維化:博來黴素或平陽黴素可引起毛細血管內皮細胞損傷,但這種併發症與藥物用量有密切關係。

硬化劑能用於嬰幼兒血管瘤麼?一篇看懂硬化劑的適應症及副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