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在《三字經》裡有“人之初,性本善”為首句,是由孟子提出的,孟子主張性善論。他認為人性可以為善,人為不善,不是人自身的罪過,而是周圍環境的影響。人沒有可以不為善的,人之可使為不善,不是人的本性,而是環境影響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是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但是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呢?這個問題相當於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都是有爭論的。有儒家學者就由此兩個說法,一是孟子為代表的人性本善,故其重“仁”,二是荀子的人性本惡,故其重“以理制欲”,即是以理智控制慾望。

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我個人認為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是善良的,剛出生小孩子的心靈都是善良的,不知道好壞之分,是單純無瑕的,看到很可憐的人,都會有憐憫之心。人性本應該是善良的,沒有心眼,看到有人遇難了,善良的人會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相信好人會有好報!

人性本惡是因為在這個大千世界,風景是五彩繽紛的,你會遇到各種形形色色的人,會遭遇到一些事情之後,發覺人性是邪惡的,有人會耍心機陷害你,有人會欺負你老實,邪惡的人是因為心中有慾望,想要得到自己的名利。這是環境的影響的,所以人還是要保持自己原本的初心,原來的善良,不要受到環境影響或者誘惑。人之初,性本善,保持著一顆善良的心,你就會覺得這個世界是美麗的。

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在這個大千世界,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保持著善良,不要受到外界影響。做人善良是會有好報的,俗話說:好人就會有好報,我是相信的,人之初,性本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