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雍正登基后,老十四胤禵手握重兵为什么没反,甘心交出了兵权?

渔樵讲史


当康熙皇帝驾崩后,雍正抢先登基,不论是遗诏继位说,还是改诏篡位说,13号先皇帝驾崩,新皇继位,16号才颁布了遗诏。




北京城九门戒严,亲王和皇子没有雍正的谕旨,任何人不许进入皇宫。即使儿子到皇宫吊唁父亲的资格都受到了限制。在这段时间雍正抢先控制了局面,政治真空在短时间里得以补充,再之后的遗诏也就是宣布给对手,从法统上承认雍正皇帝。



扶远大将军老十四远在西北,得到康熙驾崩的消息之后,急忙到京奔丧。快到北京的时候,就向胤禛奏报,说我先贺新君登极,还是先吊唁皇父?雍正答复:不许进城,让他到河北遵化景陵去守着。后来就把他的胞弟皇十四子从东陵弄到景山的寿皇殿彻底囚禁起来了。



看来是雍正不得理,转而老十四向新皇帝上书,就直接给囚禁了。不过雍正也玩了一手,他令人接老十四从西北返京,转而让心腹接收西北大营,直到半路才告知新皇登基。老十四无奈中也就上书给新皇帝了。


总之,能够在短时间里控制局面,从内到外,从政治到军事,这是雍正完成登基的重要手段。


六耳执笔


道理很浅显,也很明白:

老爸死了,你要不要回家奔丧?

答案大家都知道。老十四手握重兵又如何,你能率兵回京奔丧?

康熙刚死,谁敢作乱,那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如果想要用奔丧名义夺权,只有在先秦、秦汉、北朝、五代时期有成功的机率,在明清时期,根本就没有可能!即便你能成功,是没有人会支持一个不忠不孝的人为皇帝的!孤家寡人是做不了皇帝的。

所以老十四只有一个选择:交出兵权,独自回京奔丧!

但是如果老十四如果提前做好一些布置,还是可以要回并且,重新成为大将军王,进而制衡雍正帝、甚至架空雍正帝。

除了独自奔丧,老十四还可以做些什么

老十四是在康熙57年1720年出征攻打占据西藏的准噶尔汗国的策妄阿拉布坦。康熙是在康熙61年1722年12月左右去世。1720年老十四就夺取西藏和乌鲁木齐。1723年更有策妄阿拉布坦支持的罗卜藏丹津青海反叛。

如果老十四有夺位的野心和能力,就可以完全利用准噶尔汗国和罗卜藏丹津进行经营西北:

一、对准噶尔汗国采取又打又拉策略,拉拢准噶尔汗国支持自己即位。

二、对西北大军的将领,多多培养自己的势力,对于不服从自己的将领,联合准噶尔汗国消灭,让西北大军的将尉效忠自己,巩固西北地区的势力。

三、对于粮草,多囤积粮草,避免日后粮草受制。

四、利用后勤问题,将自己人安排为甘肃和陕西的督抚,将甘肃和陕西控制在自己手里,成为日后自己的粮草基底。

对于雍正安排年羹尧为川陕总督制约老十四问题,一则通过日常的囤积粮草去解决;二则挑拨西北大军不满年羹尧的军粮问题,策划兵变,处死年羹尧,安排自己人接任。

总的来说,真正让老十四交出兵权的,不是雍正的策略,而是被击败的准噶尔汗国。如果老十四采取剿抚相结合的策略,让本来是敌人的准噶尔汗国成为自己继位的支持者,就算是康熙还在世,也不敢轻易处理老十四。

如此一来,即便老十四交出兵权、独自回京,西北的盟友准噶尔汗国若要求老十四回西北坐镇,加上平日对西北大将将士的拉拢,雍正也只能乖乖的让老十四重掌西北兵权。

有将才而无谋略,这就是老十四为什么不能即位的原因——治国并不需要冲锋的勇气,更多是谋略。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康熙去世,雍正登基的时候,老十四胤禵正在西北平定准噶尔之乱,当时他是大将军王,手握三十万兵马。雍正登基的第二天,就任命延信接替老十四的抚远大将军之职。结果老十四既没反,也没闹,干干脆脆的交出了兵权。

至于老十四为什么没反,原因有三点,第一他没机会反。虽然他手握重兵,但后勤补给却要靠后方时任川陕总督的年羹尧,只要年羹尧给他断粮,他的三十万大军就会不战而溃。

第二他没有理由反。这时候雍正已经登基,他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雍正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登上的皇位,如篡改诏书、弑父夺位等。这种情况下,他若率领三十万大军打回京城去,就是乱臣贼子,天下人可共讨之。

第三,当时他远在西北,对京城内的形势一概不知,作为八爷党的成员之一,即便能率军入京,把一母同胞的哥哥老四拉了下来,最可能上位也是老八,而不是他。老八上位了,拥兵作乱的黑锅就得他老十四背了,说不定还会被老八给定个罪给斩了。而老四上位,怎么也会念一点一母同胞的亲情吧,所以都这时候,他又何必苦苦挣扎,找不自在呢。


渔樵讲史


清康熙六十一(1722)十一月,清康熙帝去世,清世宗雍正帝登基,召胤禵还。时胤禵任抚远大将军征讨征准噶尔,为什么手握重兵没反呢?

其一,清雍正帝已名正言顺的登基,并下旨命延信接替胤禵任抚远大将军,召胤禵还京师。胤禵不交帅还京师就是造反,在西北的清军也不会跟他造反,做乱臣贼子。

其二,胤禵长于领兵而不善于谋划政治。接旨后他就不知所措,恍惚中按旨令把大将军印务交给平逆将军延信,立即动身回京师。

其三,清西北军务尚有川陕总督年羹尧制衡胤禵。如果胤禵起兵造反,年羹尧就会把大军的后勤粮草供给掐断,乱军无粮草就会自行瓦解。

爱新觉罗·胤禵(1688.07.03--1755),清康熙帝第14子,生母德妃乌雅氏(孝恭仁皇后),清雍正帝同母弟。原名胤禵,后被清康熙帝改为胤祯 。清雍正元年(1722),因避清雍正帝胤禛(zhēn)名讳,又改会原名允禵。清康熙四十八年 (1709)三月,封贝子。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十月,准噶尔蒙古大汗策旺阿喇布坦攻占拉萨、杀拉藏汗,被授抚远大将军前往征讨,驻师西宁。

清雍正元年 (1723)五月,晋胤禵郡王;清雍正二年(1724)七月,遣胤禵守景陵。清雍正三年( 1725)十二月,被宗人府劾奏,降贝子。清雍正四年(1726)五月,允禵自景陵撤还,削爵、拘禁于寿皇殿;六月,廷臣议其罪14款,诏令宣示天下。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高宗乾隆帝登基后,于十一月释放允禵。清乾隆二年 (1737)二月,授允禵辅国公;清乾隆十二年 (1747)六月,封贝勒;清乾隆十三年(1748)正月,晋恂郡王。清乾隆二十年(1756)正月初六日,允禵卒,年68岁,谥勤,爵停袭。


汉水白石言


雍正登基时,老十四可是西北铁帽子王,抚远大将军,手握几十万重兵,犹如当年曹丕登基时曹彰之实力。他完全可以借奔丧之名,挥军南下,威逼京师,与老八等皇子形成里应外合,夺取帝位。



但是,城府颇深的雍正早在康熙驾崩前,就做了周密布置。先派人控制了北京的九门,然后又派嫡系十三弟掌管了北京的三大营的兵力,从而保证京师的安全,稳定康熙驾崩前岌岌可危的形势。

等康熙刚驾崩,雍正就在灵前继位。稳定人心,稳定了局势。这时,远在西北的老十四根本不知京师的巨变,等他听到消息时,新皇帝雍正的圣旨紧随而来:严令他进京吊丧。


老十四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如果遵从圣旨,他是心有不甘。如果自己擅自带兵进京,那就是违抗圣旨,等同于造反。路途遥远不说,还有年羹尧、岳钟琪这些封疆大吏虎视眈眈。胜算能有几何,老十四恐怕也是心中有数。

后来,雍正又下旨命老十四离开西北军营,去东陵为康熙守孝,明摆着要解除他的兵权。这时的朝廷已被雍正牢牢掌控,老十四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再想造反,无异于以卵击石。

其实,老十四想造反没那实力,想拥兵自重雍正岂能有允许?最后能落个守灵下场。


洛水清风


前几年,一部影视剧宫火透了半边天,里面的九子夺嫡可谓是跌宕起伏,精彩纷呈。其中九子里面,最大的势力当属老四,老八还有老十四。

毕竟电视剧不是正史,在正史里面,老四和老十四是乌雅氏所生的至亲兄弟,不同的是老四佟佳贵妃所养,老十四则是由亲母乌雅氏所养,并且两个阿哥年龄差有十岁。



母爱,年龄该有性格等等因素让这亲哥俩形同陌路,老十四在感情上甚至不及与自己年龄相仿的老八。九子夺嫡从开始,老十四属于中立派系,后来被八爷党中的老九和老十劝说进八爷党阵营中。

到了九子夺嫡后期,康熙痛恨结党营私的老八,对其打压,宠溺的皇子就剩下了老四和老十四,封老十四为大将军王,给他兵权,让他征战在外,这是要当接班人来培养的。老十四也就此脱离老八的组织,自成一派。



对于结党营私,康熙从来不会姑息,最终还是将皇位传给了老四,这一点不得不佩服老四的隐忍。终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火速即位之后,雍正对自己的亲弟肯定是有所防范的。年庚尧等将臣率重兵防守紫禁城,雍正借机巩固自己皇权,而身在边关等回去已经无力回天。雍正对待自己亲弟还算有人情味,九子中,唯独老十四被软禁至雍正驾崩,也算是安度晚年了。


八八年的夏天


《雍正王朝》九子夺嫡大戏上演到后半段,太子储君的位置空悬,基本呈现着老四与老八两个集团之间相互角逐的状态。而随着康熙日渐油尽灯枯,储位之争面临摊牌的最后时刻,这时候老八集团中的老十四也一跃而出,成为皇位的热门人选。


储位角逐到白热化阶段,老四和老八不约而同得敏锐意识到掌握兵权的重要性。于是当西北兵败的消息传到京城,康熙作出从众阿哥中挑选“大将军王”的决定时,老四、老八、老十四全都下意识得将其看成是争夺皇位的焦点。

老四这边在邬先生的开导下,“大度”得支持老十四当大将军王。八爷党内部也做出了“八爷优先,十四爷后备”的皇位争夺次序。但皇位只有一个,老八和老十四都志在必得,如此就注定八爷党内部要内讧瓦解。

老十四争当大将军王,本意是要掌握兵权,并在西北建立军功,为争夺皇位积累康熙的好感和在朝中的资历人望。这一招本也没错,做些多露露脸的事才能拉起选票嘛,但前提是你老十四要能回到朝廷接受康熙的褒奖,在百官和众阿哥间树立威信。

康熙晚年垂垂老矣,身体状况十分堪忧,说不定哪一天一口气上不来就去了。老十四此时出任大将军王,在皇位争夺的白热化关键时刻远离京城政治中心去到西北,基本意味着与皇位无缘了。

对于老十四急不可耐的表现,老四和八爷党并非毫无防备。首先八爷就与他貌合神离,为观察老十四在西北军中的动向,派出鄂尔泰在他身边监视动向。老十四则伪造八爷陷害鄂尔泰的手令,将其拉拢得以顺利重创叛军、成就战功。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八爷党随后又用一只死鹰替换了老十四为康熙献捷贺寿的那块天石。只不过洞若观火的康熙出于稳定朝局的考虑,对此事采取了不予理睬的态度,才使得老八的阴谋没有得逞。



老四这边呢,作为推举老十四出任大将军王的政治交易,老十四也保举了老四家包衣奴才出身的年羹尧担任了陕甘总督。这一职位控制内地和西北大军之间的粮饷供应,足以扼住老十四的咽喉。当初传尔丹之所以兵败,就是因户部应允的粮饷迟迟不到位,兵部又一次次地催促进兵,结果导致他在后勤供应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冒进兵败。

康熙传位老四的当晚,京城之内有忠于康熙的九门提督隆科多控制局势,城外的丰台大营也被雍正拿金牌令箭放出的老十三夺权掌控。再加上文官首领张廷玉,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请出的康熙遗诏,雍正继位登基的既成事实已经是板上定钉。



身在西北几千里之外的老十四,既被年羹尧断绝了大军的粮草供应,又无八爷党在京城的内部策应。即便冒险出兵,雍正又是合法继位,造反兵变师出无名,势必难以得到朝臣的呼应,而且还要面对雍正和老十三在京城周围的军事布防,成功的胜算实在不大。

于是,手里空有三十万大军的老十四一筹莫展,只能乖乖得交出兵权,在图里琛的“押送”下回到京城。除了在康熙灵前耍上一番脾气外,再也没能掀起多大的波澜。


剧透历史




缺乏理性思维和历史常识的人总把造反说的像吃饭一样容易,动不动就问“岳飞为啥不反?袁崇焕为啥不反?”等等。真要那么容易造反,谁还愿意冒着株连九族的风险去打江山?其实在封建王朝军事将领想造反是非常难的。


封建王朝毕竟是家天下,为了保证江山永固、绵延万年,当时有一整套防止军事将领造反的制度,既限制军事将领调兵的权力也限制军队的行动能力。

比如十四阿哥允禵,在雍正登基后,不是没有动过带兵回京的念头,但是或许是康熙早就预料到这种可能,一方面让他到西北统兵,封为大将军王,另一方面又让雍正的亲信年羹尧出任川陕总督,实际上监管了整个西北事务,大将军王打仗的人马粮草都受到了他的节制。


康熙驾崩后,雍正严格对外封锁消息,直至自己登基稳定了局势,再通知允禵回京奔丧,允禵如果不奉诏,就是不忠不孝,雍正可以借此兴师问罪。

要知道允禵和朝廷之间还横亘着一个陕甘,两位名将,年羹尧与岳钟琪。而且如果允禵不奉诏,西北兵马必须做出选择,是跟着允禵反叛还是遵照朝廷旨意。如果反叛,就会立即被砍断后勤补给,面对川陕甘及各路大军的征讨镇压。

如果允禵假意奉诏,回京奔丧不可能带着大军吧,而且要过陕甘地面,年羹尧一直虎视眈眈监督着的,随时可能强制解除武装,被以反叛论处。所以允禵根本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造反,只能在嘴上发泄发泄了。

结果这嘴仗打了,气是出了,回京之后,这一辈子的政治前途也丢了。雍正直接奖励他去给康熙守陵,实际上就是被软禁了。


谢金澎


因为胤禵根本就没有水平反,不要一看见十几万大军就心虚了,我们看看雍正手上的牌就知道那十几万大军不值一提!


雍正能够登基,有两个杀手锏!



第一是康熙皇帝的遗诏,所谓“可立者不立,则天下孰不可立”!封建王朝,皇帝的遗诏具有绝对的法律效应,雍正有了这张牌就我抓住了合法性。

我们要知道,能够参与到争权夺利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人都是想“老婆孩子热炕头”,这些人平时不起眼,但是谁一旦损害了他们的利益,那他们就会用自己用脚投票。大家想想,现在雍正已经当皇帝了,而胤禵要造反,雍正就要勒紧裤腰带打仗,这些官员就要跟着雍正淌这浑水,就要出钱出力,你说这些人会不会恨死胤禵?

再者古代人信的都是儒家思想,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胤禵造反,即使他是皇子,那也是妥妥的乱臣贼子,天下人人得而诛之,所以他一旦造反,全国有正义感的人都会团结起来反对胤禵。

在军事层面,首先京城的九门提督是拥立雍正的隆科多,丰台大营和善扑营被老十三控制。也就是说,雍正登基的时候京城是被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的,不然老八那群人能服软?没有了八爷党的支持,老十四就是一只孤狼!



胤禵虽然西北的十几万大军,但是别忘了,兵马未到,粮草先行!胤禵的军粮从哪来?不是一片荒芜的大西北,而是通过陕甘两省从内地调粮食。陕甘总督是谁?年羹尧!胤禵想反,年羹尧把粮道一掐,十几万精锐之师立马变成乌合之众!



综上,胤禵想反,而且他恨死雍正了,不然也不会后来那么闹腾了,但是雍正早就把他治死了!

喜欢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历史厚黑学(lshhx868)


慕良论史


谢谢!看看“邸晓居MBA侃历史”来回答:

老十四阿哥胤禵想反,他没有机会呀!身为镇守大西北的大将军王,没有朝廷或者皇帝的谕旨是回不了京城的,何况还有一个四川提督年羹尧在卧榻之侧?

当初西北战事吃紧,先前的六万兵马由于孤军深入,被叛军打了个七零八落,朝廷中枢的康熙帝不得不重整旗鼓,需要一位会带兵的阿哥。

人选只有两个;一,十三阿哥胤祥,二,十四阿哥胤禵。


四阿哥胤禛经过与幕僚邬思道研究慎重考虑还是举荐老十四阿哥胤禵。这样一旦朝廷发生变故,有年羹尧在四川当提督,一卡,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休想动得半步!

四阿哥胤禛当着母后,康熙帝的后妃乌雅氏举荐了自己的亲兄弟十四阿哥胤禵,在母后乌雅氏看来,上阵还是要父子兵呀!

实际上此时的四阿哥胤禛对争夺帝位的决心以定,十四阿哥胤禵当然鬼不过这位久经历练的亲哥哥四阿哥胤禛,他乐呵呵的以为当了大将军王就离皇位差半步了。


礼尚往来,十四阿哥胤禵也还个人情,举荐了四阿哥胤禛的家奴年羹尧为四川提督,岂不知他给自己下了一个绊子!

康熙六十一年,老爷子不行了,此时的康熙爷住在隐蔽的畅春园里开始安排后事了,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老九、老十的夺嫡集团措手不及,上不了前,为什么?因为四阿哥胤禛掌管着内务府兼领着领侍卫内大臣,加上隆科多这个被康熙爷临危受命的九门提督控制的严严实实。

张廷玉虽然被康熙帝撤了差事,但是仍然还是太子太保,上书房行走,说起来还是众阿哥们的师傅,哪一个敢造次。

四阿哥胤禛顺利的登上了皇帝位置,急招十四阿哥胤禵回京奔丧,胤禵敢动西北的几十万大军吗?就一条;没有粮草就是一个大事,何况名不正言不顺谁和他干?

看来把年羹尧放在四川是再正确不过了!

此时的十四阿哥胤禵知道后悔了,犟也没有用,就是有千般无奈也得俯首称臣,这位党中之党的老十四傻了!

难怪雍正帝这么顺利接班,都说;外有年羹尧把着西北的大门,内有隆科多管着京城的九门,他十四阿哥胤禵不交兵权行吗?别说康熙帝真正的把皇帝位置传给了四阿哥胤禛。
(以上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请关注《邸晓居MBA侃历史》欢迎网友们一起互动、评论、留言必回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