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深度|很可怕:全民富二代!中國父母,用“付出”毀掉下一代?

很多父母總是覺得對孩子好就是在物質上面滿足他們,確實經濟基礎決定了孩子可以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下成長,但是真的僅僅只有物質上的富養就夠了嗎?!

每個週末的清晨,我都會去小區後面的一顆大榕樹下晨讀。經常能看到這個小男孩,幫他做環衛工的母親打掃街道。深度|很可怕:全民富二代!中國父母,用“付出”毀掉下一代?

打掃完了,母子倆還會一起歇一歇,說說話。溫情的畫面令人感動。深度|很可怕:全民富二代!中國父母,用“付出”毀掉下一代?

小男孩和母親穿著同款的運動鞋

眼前的這一幕,讓我情不自禁聯想到前不久發生在上海的一則新聞:

一名體型較胖的年輕女子,用手狠狠地拽著一個環衛工人的頭髮拖行數米,旁邊其他環衛工急忙上前攔架。記者一採訪才知道,原來是女兒在向母親要錢!

這位母親已經48歲了,做環衛工10多年了,一個月才幾千塊錢。她的女兒孩子都有了,還隔三差五伸手向母親要錢,不給錢就辱罵、吵架、打架……

同是環衛工的子女,為什麼這個小男孩這麼體恤母親,那個年輕女子卻成了“白眼狼”?

01

我問小男孩的母親:你家孩子真懂事,是怎麼教育的?

這位外地來的女環衛工不善言辭,說不出太多的教育道理來,有些不好意思的說:“我們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嘛!”深度|很可怕:全民富二代!中國父母,用“付出”毀掉下一代?

這句眾所周知的俗語,沒有滿足我的好奇心——窮人的孩子中,有很多很懂事,也有很多很操蛋。我相信,一定存在某種因素造成了這種區別。

這種因素究竟是什麼呢?看到下面的故事後,我恍然大悟。

某君高中時沉迷網絡,時常半夜翻牆出校上網。一日他照例翻牆,翻到一半即拔足狂奔而歸,面色古怪,問之不語。從此認真讀書,不再上網,學校盛傳他見鬼了。

後來他考上名校,昔日同學問及此事,他沉默良久說,那天父親來送生活費,捨不得住旅館,在牆下坐了一夜。

有沒有被這個父親感動到?可是假如這個父親的艱辛,沒有被調皮搗蛋的兒子意外發現,兒子會洗心革面、改邪歸正嗎?深度|很可怕:全民富二代!中國父母,用“付出”毀掉下一代?

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得體恤父母,他們只有切切實實感受到了父母的艱辛和苦難後,才會對父母心生感激,進而對自己嚴格要求,不辜負父母的一片苦心。

相反,如果父母把生活中的風風雨雨、艱難困苦,都向孩子進行過濾、屏蔽,為孩子刻意營造了一個無憂無慮的生活環境,又怎能奢望他們知父母恩?蜜裡泡大的少年,如何懂得愁滋味?

02

當下的中國,有一個很可怕的現象——“全民富二代”。

富人家的孩子當富二代養,窮人家的孩子也當富二代養,“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有不少父母,不顧家庭資源稟賦差異,百般努力,傾盡所有,讓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條件。夫妻倆加上四個老人,六個人面對一個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真是含在心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深度|很可怕:全民富二代!中國父母,用“付出”毀掉下一代?

深度|很可怕:全民富二代!中國父母,用“付出”毀掉下一代?

深度|很可怕:全民富二代!中國父母,用“付出”毀掉下一代?

父母的“呵護”,對於孩子們來說,無疑是一味“毒藥”。孩子們心安理得享受著一切,根本不知道知足,不知道感恩,不知道體貼父母,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

相反,還滋生了很多虛榮、懶惰、不學無術的壞毛病。

03

我一侄子今年參加完中考,接下來就是一個長長的假期。他爸媽讓我幫忙,介紹到我家附近的奶茶店打工,體驗生活。深度|很可怕:全民富二代!中國父母,用“付出”毀掉下一代?

深度|很可怕:全民富二代!中國父母,用“付出”毀掉下一代?

深度|很可怕:全民富二代!中國父母,用“付出”毀掉下一代?

“哥,來啦!喝點什麼?”

“好咧姐,你稍等,坐一會兒,馬上就好!”

“哥,進店來坐一會兒吧,有免費WIFI,有空調!”

“姐,你是喝橙汁還是喝奶茶,姐,糖要多加還是少加?姐,兩勺糖夠嗎?”

“姐,味道怎麼樣,多提意見,姐!”

“姐,你慢走,沒事兒過來玩兒啊姐!”

“哥,你走好,哥歡迎再來!”

“姐,帶著朋友來玩兒啊!”

他吧啦吧啦,一口氣說了一大串,笑得我直不起腰來。

我說:“真是不容易呢!等你發了工資,你就拿著這錢去旅遊吧!好好犒勞一下自己!”

他說:“算了吧,我不想去旅遊了!”

我說:“為啥?你不是早就想去了嗎?”

他說:“我還是拿這錢到時候孝順孝順我爸媽,孝順孝順我奶奶,給他們買點東西吧!”

我把這話轉告給他爸媽,他們倍感欣慰。

給孩子再好的教育,都不如讓他親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正如曾國藩所說:“子侄除讀書外,教之掃屋、抹桌凳、收糞、鋤草,是極好之事,切不可以為有損架子而不為也。”

今天的父母,總想著把最好的條件給孩子,這其實是在害孩子。成長過程中,物質越充裕,精神越疲敝;精神疲敝時,創造物質的腳步自然會停歇。

反之,給孩子真實的成長,讓孩子懂得困難與艱辛,教孩子珍惜饋贈與財富,引導孩子依靠勤奮和努力,才是對孩子最深邃的饋贈。

04

有父母擔心,當別的孩子要什麼有什麼時,要求自己的孩子勤苦儉約,會不會讓孩子感到變得自卑、壓抑,影響健康快樂成長?深度|很可怕:全民富二代!中國父母,用“付出”毀掉下一代?

我們要求孩子勤苦儉約,不是說要像祥林嫂一樣,天天跟孩子訴苦,抱怨“我們很窮,買不起東西”,嘮叨“我每天起早摸黑地幹,還不是為了你?你如果不成才,你還有臉嗎?”這麼做,當然會把貧窮感和自卑感深深植入到孩子的心中,揮之不去。

在生活的艱苦面前,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怨天尤人,自暴自棄;另一種是坦然面對,自立自強。父母的選擇與示範非常重要。

我認識一個母親,雖然家裡很窮,但總是穿著乾淨而陳舊的衣服,很早去撿瓶子,又很早回家給女兒做飯。

她的臉上從來沒有那麼多情緒,洋溢著淡淡的知足和隨遇而安。而她的父親也是那麼平和,哪怕每天回家汗流浹背乃至臉色通紅,依然平和得沒有一點脾氣,開開心心地和家人一起吃著粗茶淡飯。

從他們身上,我能感受到一種在困境中仍然充滿希望,在貧窮中依舊保持堅韌的意志品質。

這樣的父母培養的孩子,即便生活在貧窮中,也不會養成寒酸、刻薄、拘謹的習氣,相反還能直面現實,錘鍊內心,進入曾國藩所說的“極耐得苦,故能艱難馳驅”的境界。

羅曼羅蘭在《米開朗琪羅》裡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生活”。

這是我們應有的生活觀和教育觀,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永不止息。深信再大的磨難,只要人活著,肯勤勞,就有轉機。

來源:青欖家長地帶(educool)

中國式父母,正用“付出”毀掉下一代深度|很可怕:全民富二代!中國父母,用“付出”毀掉下一代?

最近,匯豐銀行發佈了一份全球教育支出調查報告。

小學到大學的教育花費上,中國香港以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三倍的13.2萬美元高居榜首,新加坡、臺灣和大陸分別以7萬、5.6萬、4.3萬美金位列第三、第五和第六。

報告還顯示,82%的家長已經做好為孩子的成功做出犧牲的準備,超過三分之一的中國父母已經完全喪失了自己的個人時間。

在教育問題上,中國父母又一次碾軋了世界。可即便如此,仍然有超過七成中國父母擔心自己還沒有為子女做到最好。

無獨有偶,最近一篇《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的文章在朋友圈瘋傳。

一位當高管的媽媽,月薪三萬,可因為孩子一個暑假就花了三萬五,她連新衣服都不敢買。

於是,當人們問為什麼中國人都不願意生孩子,答案無一例外:貴和累

傾家蕩產幾乎成了中國式教育的代名詞。

可父母的付出和犧牲卻沒有換來熱氣騰騰的好日子,反而造成了很多親子關係的困局。深度|很可怕:全民富二代!中國父母,用“付出”毀掉下一代?

深度|很可怕:全民富二代!中國父母,用“付出”毀掉下一代?

我從不懷疑父母對子女無條件的愛,可犧牲不是愛,是糊塗。

以愛之名的保護,其實是一種剝奪,它剝奪了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兩種感受:滿足感和邊界感。

上週末,鄰居Maggie夫妻去參加朋友婚禮,把四歲的兒子小寶託我照看。本以為小寶平時和兒子玩得那麼好,照顧他應該不是件難事。

可Maggie把小寶送來的時候,我傻眼了,一箱子的兒童用品和一張寫得滿滿的時間表,無辜地跟我說了一句,麻煩你了。

吃完早飯,我照例帶兒子去小區花園散步。

於是,招呼著小寶往外走,走到門口,發現小寶呆呆地站在我身後,看了我一眼,又低下頭,原來還沒穿鞋。

他眼巴巴地看著我,我拉著他坐下來,教他穿鞋,兒子不吵不鬧地坐在旁邊,幫我一起教小寶穿鞋。我們花了整整一個小時,才穿好鞋,小寶笑呵呵地跟著兒子衝出門。

晚上,Maggie來接小寶,聊了兩句,她就急著帶小寶回家,小寶像白天我教他的一樣,自己拿起鞋往腳上套,費了半天勁,才發現穿反了,急得滿頭大汗。

Maggie看著心急,衝上去幫兒子把鞋緩過來,小寶哇地一下就哭了。

Maggie一邊拎著大包小包,一邊哄著小寶,狼狽不堪地走出我家。這樣養孩子,怎麼可能不累。

根據德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論”,孩子從1歲起,就會形成關於自我的觀念,3歲就會進入自尊期,開始尋找自我價值。

而在這個時期裡,父母對孩子的過度幫助,就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無能為力,從而產生挫敗感。

孩子需要的是被需要和被肯定的感覺,而這種感覺來自於獨立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或者伸出援手為他人提供幫助。而在很多中國式家庭裡,孩子卻只是問題的製造者。深度|很可怕:全民富二代!中國父母,用“付出”毀掉下一代?

深度|很可怕:全民富二代!中國父母,用“付出”毀掉下一代?

以孩子為中心的中國式家庭裡還有另一種危險:孩子沒有界限感

孩子摔倒的時候,我們立刻飛奔而去,扶起孩子,排掉他身上的塵土,用各種方法哄他開心。

孩子背不動書包的時候,我們想也不想,就伸手接過那個並不沉重的書包。

全能父母的跨界幫助,很容易讓孩子把自己本該承擔的責任,當做是父母的義務。

所謂界限感,就是自我和他人的差別。

缺少界限感的孩子,因為分不清自己的感覺和別人的感覺,所以常常以己度人,分不清人際交往的邊界。

姨媽家有個從小被寵大的妹妹,從上學到生活,所有的事情都由父母打理。甚至工作都是爸爸託人找的。

她每次到我家串門,只要看到桌上的好東西就會開始隨意擺弄。我關緊的房門,她更是如入無人之境。

有一次,爸爸從日本帶了一盒包裝精美的和果子說給姨媽和姨夫嚐嚐,表妹想也不想當著我們的面,就把盒子打開,說自己先嚐嘗。絲毫沒有覺得不妥。

她經常抱怨身邊的人對自己不好,總是喜歡評論別人的選擇。人際交往中,困難重重。

小時候沒有被尊重界限感的孩子,長大之後,也不會懂得尊重別人的界限感。

深度|很可怕:全民富二代!中國父母,用“付出”毀掉下一代?

深度|很可怕:全民富二代!中國父母,用“付出”毀掉下一代?

很多父母都有一種困惑,愛得少的孩子缺少安全感,愛得多了又容易變成溺愛。

有這麼幾個關鍵,值得思考:

1.在安全範圍內讓孩子感受挫折

害怕孩子受傷害,是父母最大的焦慮。但父母的敏感卻會讓孩子變得無比脆弱。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溫迪•莫格爾就曾說過,當父母傾盡全力不讓孩子體驗到不適時,他們長大後,反而不知道如何面對正常的挫折。

生活裡,你一定經常看到,孩子哇哇大哭的時候,父母第一時間衝上去,安撫他們,用各種各樣新鮮的玩意兒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以致於孩子從來沒有完整地體驗過一次疼痛、難過、恐懼的感覺。

可是,沒有體驗,就不會成長。孩子遠比我們想象得堅強,他們有自己的方法處理傷痛、維持秩序。

父母的工作是在適當的時候,給予提示和幫助,而不是直接代替他們解決困難。

2.為孩子設立界限,溫柔卻堅定地說不

鄰居Maggie經常跟我說,小寶是家裡的寶貝,她總擔心自己一旦說不,就會失去小寶的愛。每次聽到小寶說,奶奶比媽媽好的時候,她都心如刀絞。

亨利克勞德在《為孩子立界限》一書中說,父母一旦產生對孩子的依賴,孩子不僅得不到適當的管教,還學會了“把愛收走,就可以得到想要的”這種功課。他們在用情感威脅父母,以得到自己想要的。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如何溫柔卻堅定地說不。

有一次和朋友出去吃飯,她帶著兩個八歲的雙胞胎兒子。

男孩在這個年紀特別煩人,這兩個孩子也不例外,坐在後排不停地吵鬧,朋友果斷地把車停在了一邊,認真嚴肅地跟孩子說:

你們太吵,影響到媽媽開車了。如果你們再吵,我就不開車了。

兩個孩子立刻安靜了下來,朋友開動了汽車。可很快就原形畢露,朋友又一次堅定地停下車。幾次下來,孩子就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

父母對子女的愛,並不是越多越好。合理地設置界限,才是愛孩子最好的方式。當他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他們才會管理自己的行為。

3.讓孩子為你付出

父母的思維方式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糊塗的父母會一味地為孩子父母,聰明的父母卻懂得,孩子越付出,親子關係越好。

心理學上有一個南風效應,來自法國作家拉·封丹的一則寓言。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寒冷刺骨,結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緊緊的。

南風則徐徐吹動,行人一熱就脫掉了大衣,結果,南風獲得了勝利。

父母就如同這陣北風,無論外力多強,也比不上孩子內心的自發力量。一個人願意成長、獨立,不是因為有人告訴他成長多重要,而是成長過程裡他找到了內心的滿足感。

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孩子也是。

但他們自我實現的方式比成人簡單很多,很多你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洗一隻碗,倒一次垃圾,甚至只是伸手去按電梯鍵,他們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而父母需要做的只是讓出一個身位。

孩子並沒有我們想象中脆弱,而父母要學會在孩子面前示弱,讓他們像闖關一樣幫你來解決問題,當他們幫你做事的時候,才能找到被需要的感覺。

在中國式家庭裡,父母不是付出得不夠,而恰恰是付出得太多了。望天下父母都找到正確疼愛子女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