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看好零售银行背后有何原因?

中国一直是全世界最高储蓄率的国家,但近几年储蓄率持续下降,市场上的分析人士和观点认为这种下降会对银行产生长期不利影响。据央行数据,2017年12月,住户人民币存款净减少7929亿元。不过,今年前三个月,居民储蓄存款开始有所增加,但4月份,住户存款减少1.32万亿元,

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单月减少超过1万亿水平。

看好零售银行背后有何原因?

一方面是老百姓储蓄存款增加放缓,甚至个别月份出现负增长;另一方面是老百姓的贷款增加值长期高于存款增加值,这会导致什么结果?

我们可以把整体经济分为三大部门——企业、政府和居民。企业肯定是负债部门,政府大多数情况下也是负债部门,那么总的债务由谁来支撑呢?居民部门的盈余,这个盈余部门支撑着两大负债部门,如果是平衡的,宏观经济可以平稳运行。但如果失衡,也就是说,居民部门的储蓄盈余低于企业与政府负债,那就有麻烦了。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问题就在于居民变成了负债部门,使得企业、政府和个人——三大部门都是负债部门。但在化解危机的选择上,美国选择了超发货币,最后只能造成金融泡沫,变成金融危机,这是我们要高度警惕的,但稍有不同的是,美国可以依靠货币霸权,吸引世界其他国家的储蓄为本国经济增长服务,但中国或世界其他国家不可能有这样的“优势”。

看好零售银行背后有何原因?

所以,对中国而言,不怕企业负债,也不怕政府负债,怕的是居民负债。如果居民也变成负债部门,那整个经济增长增量只能靠中央放水了,说明这个经济已经高度失衡了。实际上,如果再继续发展下去,中国居民变成负债部门,那就容易出问题了。有一点可以乐观的是,目前中国的储蓄率比美国高三倍,比日本、俄罗斯高一倍,虽然本身在下降仍旧是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我们还有时间进行调整。

看好零售银行背后有何原因?

看好零售银行背后有何原因?

虽然如此,实际上目前储蓄率的降低已经开始冲击企业、政府、居民三大部门的平衡关系,比如天房债、东方园林债务等问题,就是最现实的体现。在当下的经济环境将,货币政策可能出现以下两种选择:

1、选择增发货币来平衡企业、政府债务。这将导致通货膨胀率的继续上升,而在当下的全球经济危机下,中国将付出很高的社会代价(主要居民部门),而且一旦债务雪球滚起来,未来面临的困难会更大。最终会陷入和美国2009年一样的金融危机。

2、选择正常货币政策,则一定会导致债务危机。现在所谓的去杠杆实际上就是主动挤出债务泡沫的必然选择,不得不说上层领导的高瞻远瞩,早在2015年就开始了去杠杆的过程。但是由于主要的债务风险在于企业、政府两个部门,所以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各大银行都会相继出现对公业务债务坏账,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可以将影响降到最低,但是银行的盈利能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然而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恩格尔系数降低到30%以下,第一次进入联合国划分的20%至30%富足区间时。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变化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09年以来,我国储蓄率排名世界第一,究其原因是中国生活保障不足,大家只能自己储备以备不时之需。当前的政策趋势是优化消费金融环境,努力提高居民生活保障,让老百姓敢于消费、主动消费,从而加速中国经济转型。这又必然会导致储蓄率的下降。

看好零售银行背后有何原因?

在这个过程,无论如何高对公业务的银行会都会受到冲击。虽然不会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这也是目前银行业一直萎靡的原因,市场会放大这种利空。因此,根据三部门理论和当前的政策取向,我们认为唯一可以避险和发展的部分是居民部门,而对应的恰恰是零售业务,中间业务也是零售业务。

且目前随着金融的发展,私募,公募理财,当然也包括买房,从而使得储蓄成为居民闲置之间唯一的出路发生了结构性改变,储蓄率下降,这个带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时代性。所以,我们认为未来银行一定会发生结构性的转变,零售业务强、没有对公业务的银行,将获得极大的抗风险能力。

同时由于零售业务净息差远高于对公业务净息差,零售业务将给银行带来的利润拐点也是可以期待的。总而言之,银行面临历史性的转型拐点,这个拐点的核心是零售业务,所以近期我们一直提到投资银行要转变思路,在零售业务上下功夫,就是这个道理。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