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推古知今谈古代改变种植结构和城镇化

(1)阜城县元明清隶属河间府

推古知今谈古代改变种植结构和城镇化

明代河间府地图

我们百度了一张顺天府和河间府的古代地图,为什么要弄这样一张地图,和我们要说的有什么关系,这里先暂且不谈。阜城县元明清隶属河间府,这张是大约明朝的河间府。

(2)发展经济改变种植结构为什么这么难?

我们今天仍然种植玉米小麦花生土豆马铃薯等作物。很多人会问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种这个填饱了肚子过自己的日子。民以食为天,只要能活着,就活的很顽强。我们对生命的珍贵重视是对的。但是为什么我们这么认真对待生命,生存容易,发展难呢?

推古知今谈古代改变种植结构和城镇化

玉米

推古知今谈古代改变种植结构和城镇化

地瓜

推古知今谈古代改变种植结构和城镇化

小麦

我们在前期的几篇文章里也提到了,我们的玉米是16世纪开始引进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农业种植结构已经延续了几个世纪了,也就是明朝就开始了。明朝休养生息,引进多种农业品种种子,从这点来说明朝改变种植结构是相对成功的。我们被明朝荫庇到今天。

这么简单的种植结构的农业基础让我们延续了几朝几代,想到这里我们会肃然对改变种植结构起了敬意。因为一个好的种植结构一个好的农业基础可能支撑起王朝的兴衰。那自然是很难的。另外,我们脚下的土地适合种植什么,有什么好的育种良方等等技术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所以在发展经济的今天,即使到了不改变种植结构就难以高速发展的今天,改变种植结构依然是时代课题。我们今天不但要改变种植结构,还要城镇化,农民向城市转移。那么古代是怎么城镇化的呢?

(3)古代的城镇化

古代设立城镇城墙建立各种工事一般和政治有关。

材料一: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成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引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

  材料二: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次(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比。

    ——引自(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材料三: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扬州等城市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由以上材料看出,古代城镇是政治需要,商业繁盛和地理交通发展的必然。一个地方要发展成为城镇要具备以上三个条件之一。

这为我们今天城镇化就提供了思路。但是我们今天的城镇化是要农民自己进城,而进城就需要必要的经济基础,这里商业和地理条件就起了主要作用。

推古知今谈古代改变种植结构和城镇化

推古知今谈古代改变种植结构和城镇化

(4)古代限制土地兼并和今天土地确权的关系。

其实,是一个意思。古代当然知道土地兼并能发展经济,但是政策上要限制,为什么,因为民生,历朝历代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而政治事关王朝国柞,所以必须限制。而今天,农业联产的农村基础不能变,土地确权就是在土地规模化和民生之间做了妥协,但不意味着风险消失,相反风险恰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我们知道风险大收益大,这里也是一样。

推古知今谈古代改变种植结构和城镇化

土地承包证

(5)小结

改变种植结构事关发展,事关民生,事关国家大事,城镇化是种植结构的方向甚至是目的,但是确实两个互相联系却独立发展的大工程。人民或者说农民民生是万年主题。这就必然导致改变种植结构的艰巨!进一步来说,作为现代农民想种什么种什么,但是那不叫改变种植结构,种植结构涉及到规模化和群体化,本质还是市场化。一个人在自己实验田了想搞什么就搞什么本质上已经不属于农民行为,而是农场主行为,已经不是传统农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