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廣西過“鬼節”為什麼要吃鴨子?

陳縱橫


在廣西壯族鄉村裡,農曆七月十四到了,壹周君知道這個名俗,就是你家準備鴨子了嗎?

據史料記載,壯族人稱農曆七月十四為“鬼節”,也叫“七月半”、“七月節”。顧名思義,“鬼節”因節日活動內容有關而得名。

在壯族和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仍把鬼節視為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壯族傳說:人死後變成鬼,都要到陰間去。只有到七月初七至十五才能“放假”回到人間探望親人。。據老人說:祭拜祖宗時,所用的紙錢、衣物是要靠鴨子馱過奈何橋的,所以,鬼節時一定要吃鴨子。

久之,吃鴨子就成了過“鬼節”不可缺少的一個節目。鴨子是搞勞辛勤勞作老百姓的美食。壯族當地有好多老人說:七月十四吃鴨子,主要因為在廣西無鴨不成席,在七月十四這樣敬天地祭鬼神的大日子裡,怎麼可以沒有像樣的祭品來供奉祖先呢!在種第二季稻穀的時候,農民們為了犒勞自己,開始殺鴨子過節。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就習慣在這天吃鴨子了。鴨子是給壯鄉人團聚的好理由。農曆七月十四這一天,各村屯到處飄蕩著餈粑、燒鴨的香味。人們買好過節的用品,燃上香,擺上鴨肉、飯、水果等食品祭過祖先後,一家人便圍坐在一起,共享節日美食。

另外,還有民俗史專家認為:在廣西農村種稻谷前,每戶人家都會買上鴨子回來養。在割完稻穀後,鴨子可以吃掉田裡的穀子。在種第二季稻穀的時候,為了犒勞自己,開始殺鴨子過節。當天吃鴨子之外,家家戶戶在傍晚都要燒紙錢、燒香祭祖。於是第二天,很多大街小巷門前,還有河堤邊上,都是大家祭祖過後的殘紙和香灰。常常有老人告誡七月十四不能下河游泳,說會被“水鬼”拉到水裡。

自從孔明燈火起來後,漸漸也在七月十四晚上“放天燈”,寓意是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進入極樂世界,準備飛昇極樂世界的先人們照亮昇天的路。


武漢壹周


農曆七月十四,俗稱“中元節”,也就是廣西人很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鬼節”,可以說是中國的“萬聖節”,但人們一般稱為“七月十四”。在這個節日,廣西人約定俗成的要吃鴨子,於是這個節日吃鴨子成了習俗。這一天,市場上的活鴨子成了搶手貨,銷售火爆,一些燒鴨攤也出現斷貨的現象。中元節前幾天,每天進鴨的數量是平時的好幾倍,有麻鴨、土鴨、西洋鴨等。

“中元節”和“清明節”有些相似,都是祭祀緬懷已故的先人的節日。不同的是,“清明節”寄託人們對故人的哀思,悲傷的情緒多一點。而“七月十四”則是人們召喚故人的亡靈回家吃頓團圓飯,更多的是一份溫情和歡樂。

農曆七月十四“鬼節”的這一天,民間許多地方家家都要放鞭炮,驅趕邪惡的妖魔鬼怪,燒香火紙錢給召喚逝世的先人回家吃飯。在食物方面,最主要的是吃鴨子,至於為什麼,連老人們也說不清個緣由來。只知道這一天要吃鴨子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沿襲至今。而民俗專家的解釋也未免太牽強,他們只是從養殖上來說。每年的四月初是養殖鴨子的好時節,而到了七月底、八月初,正是鴨子長大成熟的時期,肉餡肥美。這時後用鴨子來祭拜祖先和驅趕孤魂野鬼便是最佳食物。


梔子花香84389196


每年農曆七月十四的“鬼節”,是廣西壯族人們的傳統民俗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宰鴨祭祖,天黑以後還要在大門外或路邊,焚燒“錢紙蠟燭香”讓祖先或逝者“帶回”陰間。
老一輩人認為,每年農曆七月是祖先或逝者的節日,閻王爺的“清規戒律”管制相對來說要鬆懈一些,陰曹地府的大小鬼們在這個月的言行也較以往稍顯自由。它們或許會選擇某天“回來”看望後人,順便帶走後人祭祀供奉給它們的“錢財衣物”。

而應該選擇在哪一天殺鴨祭祖,廣西各個地方的日期又有所不同,有些是七月十三,有些是十四,也有些是十五,還有些是十六……但大多集中在十四這一天,所以“鬼節”一般是指七月十四當天。那為什麼一定要殺鴨子呢?相傳“鬼節”前後幾天,閻王爺在一定的時辰會打開“鬼門關”,讓陰間的大小鬼來陽世遊玩、覓食或探望後人,然後再返回陰間。

但通往陽世的必經之路只有“奈何橋”,如果所有的鬼魂都從狹窄而擁擠的“奈何橋”往來,勢必會有些鬼魂來不了陽世或回不去陰間。而後人以為“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為了能讓先人順利往返,就宰鴨孝敬先人,讓會游泳、水性好的鴨子作為先人的座騎,鴨子託著先人輕鬆自如地從“奈何橋”下的河水趟過,絲毫不敢懈怠,更不敢耽擱先人的往返時辰。

雖然廣西壯族人都宰鴨過“鬼節”,但各地風俗還是有些不同的,我以廣西兩個地方過“鬼節”的風俗習慣來比較說明吧!廣西忻城縣(我先生老家)壯族人,如果當年家族內有去世的老人,那麼要在七月初六那天宰鴨,然後去毛和內臟,再整個煮熟後用於祭掃逝者之墓和祭拜祖宗牌位,燒冥幣孝敬祖先和逝者,告知它們在陰間相互照顧。


第二天是初七,也就是七夕“乞巧節”,也得宰鴨;然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這幾天,族內的出嫁女要回孃家走親戚(一般都會帶回鴨子或豬肉),以及外地工作的族人回來團聚,因此也少不得天天殺鴨祭祖。祭祖後,鴨肉就成了當天餐桌上的主角。

廣西柳州郊區鄉下(我孃家),僅在七月十四“鬼節”這天宰鴨祭祖、燒冥幣寄予先人順帶祈福。出嫁女也會在這一天帶回自己頭天親自做好的“葉子粑粑”(這種粑粑由浸泡過的糯米磨成漿——擠幹水分——捏成小團——中間放入芝麻砂糖餡——再捏成約長10cm、寬5cm的長方形——用芭蕉葉包裹好——上鍋蒸熟)、自家養的鴨子和一兩斤豬肉回孃家。用於祭祖的幾隻鴨,就成了族人晚餐吃團圓飯的“子姜炒鴨”、“白切鴨”、“醬血鴨”等菜譜。老輩人認為農曆七月陰氣較重,所以會告誡小輩不少約束或禁忌,特別是“鬼節”
前後幾天,不允許小輩去游泳,天黑以後更不允許小孩子在屋子外面玩耍,怕衝撞了那些沒有親屬或怨念深重的“孤魂野鬼”;更怕小孩子不知輕重,踩了自家或別人家在路邊焚燒的冥幣灰,對先人不敬云云。

其實這些神神叨叨的說法也只是傳說或迷信而已,當真不得!我更願意相信,“鬼節”只是後人對逝者的懷念和寄託哀思的一種方式或籍口罷了!


美食桃淘


農曆七月十四在廣西是比較隆重的一個傳統節日,這個節日在我家鄉屬於陰節,所以,我家鄉七月十四的民俗活動就是家裡嫩姜炒鴨祭祖與在鄉道旁插香點蠟燭燒紙錢灑水飯祭祀孤魂野鬼。

農村一直就有七月十四鬼門開的說法,同時又傳說鬼怕陽光,所以在這一天用嫩姜炒鴨祭祀祖先,就是希望祖先在夕陽西下的時候,不要害怕受到任何傷害,可以百無禁忌的回家與晚輩在一起過節。

其實,嫩姜炒鴨還有另外一層含義,就是在勸說那些沒有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別到家裡來搗亂,否剛姜太公(姜子鴨同音姜子牙)在此讓你沒有好果子吃。

當然,農村人出於求平安的心理,在七月十四晚上,基本上每家每戶還是會在鄉道旁祭祀那些孤魂野鬼,讓他們不要防礙紅塵中人正常生活。


荔浦青山


中元節吃鴨肉,在中國的節日飲食文化裡,包含著對祖先孝敬和對長輩的感恩。中元節既可以寄託對逝者的哀思又能讓人謹記父母的恩德的“雙孝”節日。

傳統的廣西人,其實是把“鬼節”當作一種靈魂的崇拜。農曆七月十四這一天,大街小山巷到處飄蕩著餈粑、鴨子的香味。人們買好過節的用品,燃上香燭, 擺上鴨肉、飯、水果等食品祭過祖先後,一家人便圍坐在一起,共享節日午餐。因此,在廣西人的眼中,七月十四不僅僅是神秘的“鬼節”,又是一家老小團聚的日子。


趣笑小工


我孤家寡人除了吃鴨肉,還有這樣的裝扮,沒事出去找同伴玩去,哪裡沒有電請告訴我,,







村裡木蘭花


題主所說廣西七月十四為什麼一定要吃鴨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

我先說明一下,七月十四一定要吃鴨的只是廣西南寧周邊的城市(壯族)

而廣西桂東周圍的城市是以雞為主的

為什麼呢?

因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

所以它每個地方的風俗都不一樣的

而那些在七月十四一定要吃鴨的可能是當地的一種風俗


洛小駱vlog


如果硬要探討為什麼廣西人喜歡吃鴨肉,可以這麼去理解分析:

粵語系地區和客家話地區的人古時候都靠海河靠河為生,或許人們認為死去的人都會隨著水路渡向鬼門關。而鴨子精通水路,是陽間最靠近鬼門關的活物家禽,因而在鬼門關大開的七月十四這天,把鴨子煮好做成美味,以最接近鬼門關的方法把祖先供奉。再以供奉完祖先的鴨子給全家人享用,就好像一家老少還在一起吃團圓飯一樣溫馨。

元寶蠟燭紙錢檀香也有相關的風俗傳說,只是人們紀念祖先逝人的一種風俗習慣而已,真要去探討,已經無從史料考證。


靈動優揚


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傳說中元節當天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為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在廣西,我們把 " 鬼節 " 當作一種靈魂的崇拜。農曆七月十四這一天,大街小山巷到處飄蕩著餈粑、鴨子的香味。南寧人買好過節的用品,燃上香燭, 擺上鴨肉、飯、水果等食品祭過祖先後,一家人便圍坐在一起,共享節日大餐。因此,在南寧人的眼中,七月十四不僅僅是神秘的 " 鬼節 ",又是一家老小團聚的日子


有故事的人3553


《中元節》

中元生紫氣,

十四節日旺。

無雞有水鴨,

敬祖祈上蒼。

國家能昌盛,

人物安樂康。

南域多風俗,

民間祭拜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