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吉學平:昭通迎來了黃金髮展期

◆昭通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允琪

吉学平:昭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吉學平的老家在昭通鎮雄縣,他在外求學工作已有二十多年。2017年,入選“鳳凰計劃”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及高端科研柔性引進人才,他又回到生於斯長於斯的故土,為家鄉美好的明天傾力付出自己的才學。

吉學平現任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人類部主任,榮獲雲南省雲嶺文化名家,中科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客座研究員,雲南大學客座教授,曲靖師範學院高級學術顧問。他還擔任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生物進化與環境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考古學會舊石器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巖畫學會理事。同時,還是《人類學學報》《中國巖畫》編委。

早在2007年,吉學平在參加美國最大的人類起源研究項目後,首選昭通水塘壩作為項目考察研究起點,並發現了罕見的大象骨架化石,並確定了原生層位。2009年,再次發現古猿幼年頭骨化石,初步判斷為歐亞大陸最晚的中新世古猿。兩次重大的發現,確立了水塘壩將成為我國最晚中新世(距今600萬年前後)早期人類起源及其環境背景研究的唯一地區。水塘壩地層為研究晚中新世全球氣候變化及動植物群的更替提供了寶貴的信息。今後連續發掘和研究,將可能發現更多的從猿到人過渡階段的猿類化石“缺環”。 2017年,在吉學平長期建議下,周忠和院士工作站和雲南人類演化與環境變遷聯合研究中心的成立,將推動未來水塘壩的乃至我國的早期人類起源研究。目前,吉學平正在組織將流失在外的水塘壩化石全部複製回到昭通,以便將來展示、開發和利用。

針對昭通水塘壩古生物化石地研究,吉學平領導的研究團隊目前已發表高水平的論文17篇,確定了從猿到人過渡的古猿缺環的發現、最早的中華乳齒象、最大的水獺化石、世界上貘類化石的演化中心,最大的新生代鳥類化石群以及所涉及青藏高原隆升、全球氣候變化、南亞季風氣候的演變等重大基礎研究課題的研究成果。深入研究,水塘壩將成為晚新生代物種起源中心之一,已經發現和發表一部分新種,還有很多正在組織研究,未來將陸續發表更多的成果。

此外,吉學平長期與昭通市文物管理所及威信、鹽津同行合作推動昭通懸棺的研究。懸棺人骨的研究成果在國際刊物《人類科學》雜誌發表研究論文,懸棺的紀錄片在美國《Discovery》頻道播出。近期正在推動懸棺民族的全基因組研究,以便確定懸棺民族族屬,破解懸棺從東南沿海擴散到西南和東南亞的部分謎團。2017年,吉學平還帶領考古隊在鎮雄發現昭通首箇舊石器時代遺址。

吉學平對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對昭通的發展,他侃侃而談。昭通文化底蘊豐厚,這與漢晉以來昭通作為絲綢之路南亞廊道的要衝,作為各時期的“先進文化”進入雲南的通道很有關係。昭通人有智慧、有才華,很多人天生具有文學“細胞”。昭通人非常重視教育,愛讀書、能讀書在全省形成共識,從古至今都英才輩出。過去,由於人口密集、地理環境以及交通建設落後,昭通的發展長期滯後。近年來,在市委、政府的領導下,交通建設日新月異、鄉村脫貧精準發力,城市公園打造、文物古蹟保護開發方面成效顯著,這大大提升了昭通形象品位。吉學平滿懷信心地說,新時代的昭通人勠力同心、必將激發出創造活力,實現跨越發展。作為昭通人要用目標促動力,更要有視野前瞻、團結幹事、忘我工作的奉獻精神,來為昭通的建設添磚加瓦,奮進的昭通迎來了一個黃金髮展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