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置之死地而後生:出奇制勝的“自殺式”馬拉松跑法

馬拉松如何跑得快?送你一句經驗之談:

前32公里,你必須hold住——跑得比身體想要的慢;

後10公里,你必須自虐——跑得比身體想要的快。

對於那些幻想前面跑快一點,好為後面的掉速攢點“積蓄”的人來說,美國有人打過一個很形象的比喻:

“馬拉松銀行”不接受存款,只放貸款;你以為前面跑快一點,可以將餘裕時間存進這家銀行,供後半程掉速時提取?其實那些時間都是預支借款,最終你必須連本帶利地還回去。

當然,偶爾也會有人故意在前半程飆出高速度,作為一種克敵制勝的險招,特別是大家追逐的首要目標不是成績、而是名次的重大錦標賽事中。

咱們先以2018年波士頓馬拉松為例。

比賽前,日本著名公務員跑者川內優輝對頭號美國勁敵蓋倫·拉普(Galen Rupp)及其日本隊友大迫傑迄今跑過的幾個馬拉松進行彙總分析,從中發現一個規律:

這些耐克俄勒岡計劃(NOP)訓練營高手的戰術,說穿了只有一招:前30至32公里儘量保存實力,最後10來公里再放手一搏。

如果你能在前面消耗他們的體力,讓他們到後面無力衝刺,他們就沒轍了。

比賽開始後,川內迎著悽風冷雨,一英里跑出4分37秒(2:52/km)的破世界紀錄配速,將包括拉普在內的第一集團甩下百十米。

置之死地而後生:出奇制勝的“自殺式”馬拉松跑法

五六公里後川內雖然被追上,但此後直到第25公里,只要他一察覺節奏比自己想要的慢,就會祭出一波波加速,帶快第一集團,以免讓拉普和其他對手有喘息之機。

最終他以2:15:58的成績奪冠,為日本收復久違31年的波馬冠軍獎盃;而拉普只撐到30公里過就黯然退賽。

此役川內前半用時1:05:59,後半1:09:59——足足慢了四分鐘。儘管如此,他仍是男子前12名中後半掉速最少的。

另一個著名例子,是肯尼亞“神童”薩繆爾·萬吉魯(Samuel Wanjiru),2008年在北京奧運會為他的國家奪得首枚奧運會馬拉松金牌的經典戰例。

關於萬吉魯贏得那場高溫激戰的過程,《紐約客》雜誌曾作過精彩描述:

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最後一天,早晨7時30分的北京,氣溫已達到攝氏21度,而且在迅速攀升;溼度為72%。

對於在天安門廣場上各就各位的95名男子馬拉松選手來說,這座城市臭名昭著的汙染也構成另一個挑戰。

世界紀錄2:04:26的保持者、埃塞俄比亞人海利·格佈雷塞拉西放棄了這場比賽,聲稱擔心健康受威脅。

幾乎沒有專家認為,當天勝者的完賽成績會在格佈雷塞拉西創造的世界紀錄的6分鐘之內。除了天氣,沒有兔子(奧運會馬拉松所不允許)對速度也有影響。

一出起點,一個名叫薩繆爾·萬吉魯、才第三次跑馬拉松的21歲肯尼亞人就衝到最前,彷彿這只是一場1500米比賽。

身高僅5英尺4英寸(1米63)的萬吉魯奔跑時頭歪向一邊,後背挺直。他跑動時兩手低懸,手掌張開,在空氣中划動。

置之死地而後生:出奇制勝的“自殺式”馬拉松跑法

肯尼亞運動員素以鳥一般的長腿和優雅的步伐著稱,但此人有力的四頭肌卻以一種迅猛的速度驅動他的雙腳。

第一個5公里他僅用時14:52——比兩天前女子5000米跑冠軍的成績還快1分鐘。下一個5公里分段又快了19秒。

至此,選手隊伍已經拉開,領先集團只剩8名選手。

到半程點,這一數字降至5人,他們用時1:02:34——比世界紀錄的配速只慢5秒。萬吉魯仍在其中。

在耀眼的陽光下,氣溫上升到29度。儘管配速略有下降,萬吉魯仍在一波接一波地提速,他的對手一個個掉了下去。

置之死地而後生:出奇制勝的“自殺式”馬拉松跑法

剩下最後5公里時,他開始衝刺。跑進奧運主體育場時,他再次加速,直至撞線。

置之死地而後生:出奇制勝的“自殺式”馬拉松跑法

他的獲勝成績是2:06:32,比1984年由37歲的葡萄牙人卡洛斯洛佩斯在洛杉磯創造的奧運會紀錄快了將近3分鐘。

萬吉魯成為76年來最年輕的馬拉松金牌得主。

那次萬吉魯的前半程比後半快了許多,如此跑法顛覆了一大主流觀點:馬拉松選手應當儘量保持勻速,最好是後半比前半稍快。

萬吉魯的10公里分段、平均配速和累計用時如下:

  • 10km 29:26,2:56,0:29:26;
  • 20km 29:44,2:58,0:59:10;
  • 30km 30:04,3:00,1:29:14;
  • 40km 30:40,3:04,1:59:54;
  • 終點 06:38,3:01,2:06:32。

1968年波士頓馬拉松冠軍安比·伯福特(Amby Burfoot)在跑者世界網站上撰文寫道,萬吉魯的戰術是“我見過的最瘋狂跑法”,但他也盛讚這是史上最偉大的馬拉松比賽。

的確如此。萬吉魯創造的奧運會紀錄保持至今,連偉大的基普喬格(Eliud Kipchoge)都沒能打破——他的里約奧運會奪冠成績,是2:08:44,比萬吉魯慢兩分多鐘。

有時哪怕你的主要目標是完賽時間而不是名次,也可以採取這種前快後慢的冒險跑法,特別是在追求重大突破時。

今年1月14日在美國舉行的休斯敦半馬,美國萬米一姐、“三連霸”紐約半馬的莫莉·赫德(Molly Huddle)以1:07:25打破塵封12年的美國紀錄。

她的戰術是,前面努力跟上第一集團,能跟多久算多久。

前兩個5公里分段,赫德分別用時15:48和15:46(平均配速約3:09)。

置之死地而後生:出奇制勝的“自殺式”馬拉松跑法

到16公里她終於力氣不支,掉了下去。第4個5K分段,她跑出全程最慢的16分20秒,平均配速3:16。

赫德最終排名女子第七,比埃塞俄比亞冠軍Ruti Aga的1:06:39慢46秒。

賽後她承認自己“跑崩了”,但其實這正是她比賽計劃的一部分:“我知道底板終究會脫落,不過看看對我來說,那條線到底在哪兒會很有趣。”

事實上,“跑崩”只是她的自謙、是相對的,她的每公里配速最多隻下降7秒。

置之死地而後生:出奇制勝的“自殺式”馬拉松跑法

另外,對這位2016年在里約奧運會以31:13.7改寫美國萬米紀錄、2014年還創造過5000米美國前紀錄14:42.64的高手來說(平均配速分別為3:07和2:56),前面3:09的配速並不算過於冒進。

赫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以前也曾身處類似境地;例如在一些鑽石聯賽的跑道比賽中,她的PB在場上只能排名第八、九位。

“在那些日子,你多少隻能利用被實力更強的高手環繞的局面。你知道比賽的大部分時間,自己會被帶著跑,只能希望到最後不至於跑崩。這樣就算你掉隊了,仍然可以跑出好成績。”

但她也坦言,在全馬比賽中,自己絕對不會這麼做:“我的比賽風格多少有點是:跟著領先者跑,看看會發生什麼。不過我知道如果你在馬拉松比賽中這麼做的話,可能就無法完賽。”

2017年9月北京馬拉松,特邀選手中包括多位曾跑進2小時6分的東非精英,比實力最強的中國參賽選手李子成的PB快6分鐘之多。

然而在比賽發槍後,這位中國“體制外一哥”仍然緊跟第一集團,並一直堅持到第29公里。

置之死地而後生:出奇制勝的“自殺式”馬拉松跑法

從3個月前開始備戰北馬的他,最終以2:17:36排名第九,與獎金名次失之交臂(第八名獎1000美元)。

他也因為沒跑進2:14,無緣拿到5萬元的中國籍運動員頭獎,只是收穫中國馬拉松大滿貫系列賽的首場冠軍。

置之死地而後生:出奇制勝的“自殺式”馬拉松跑法

賽後有人批評說,李子成“跑法不合理,體力沒有分配好,前30公里用百分之百強度而不是85%,導致30公里後被實力不如自己的選手超過”。

置之死地而後生:出奇制勝的“自殺式”馬拉松跑法

對此李子成賽後在接受筆者專訪時解釋道:“後半程雖然我降速了,但是超過我的人只有一個,所有人都在降速;降速的不是我一個人。

“這種說法只是理論的東西。我覺得如果你前半程都不跟的話,後半程你一點機會都沒有。

“像這種路跑,不要說拉個三分鐘,就是拉個三百米,你也不可能追回來。首先他們水平就比你高,你怎麼追回來呢?”

置之死地而後生:出奇制勝的“自殺式”馬拉松跑法

最後必須指出的是,這種“置之死地而後生”式的前端跑法,主要適用於對全馬距離駕馭自如的競技型高手,作為一種克敵制勝的戰術。

他們也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因為前面跑得再怎麼“瘋狂”,畢竟還是遠沒有達到他們的極限。

以萬吉魯為例,北京奧運會前半程兩個10K分段都跑29分多鐘的他,萬米PB達到26:41.75。

而對於咱們業餘跑者來說,有時為了成績上的突破,前面跑得快一點,也不失為一種選項。

不過要切記一點:決不可超過你的極限

如果你指望靠過於激進的跑法刷新PB的話,到頭來可能會創下PW(個人最差成績),甚至不得不以退賽收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